瑞士卢塞恩应用科学和艺术大学的夏洛特·维尼奥(Charlotte Vignau)提交的论文题目为《山笛和约德尔唱法的视频研究项目》(The Video Research Project on Alphorn Music and Yodeling)。作者介绍了该校一个名为“山笛和岳得尔唱法的关系:事实或者观念?”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运用影视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框架,通过跟踪研究者本身而不是音乐人的方法来探讨音乐现象。伦敦大学萨尔瓦多·莫拉(Salvatore Morra)提交的论文《突尼斯的乌德(Ūd)视频文化》(The TunisianŪd Video Culture),探讨了乌德作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特别是突尼斯最重要的乐器所面临的来自外来文化的挑战,以及正在到来的复兴。作者引用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等人提出的影视人类学和影视研究给民族志方法带来冲击的观点,通过研究乌德在影片以及网游音乐中的应用探讨了视频对乌德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国云南大学喻辉提交的论文题目为《虚拟的现实与逼真的虚拟:社会变迁中的〈百鸟朝凤〉》(Fictional Reality and Realistic Fiction:The Song of the Phoenix in a Changing Society)。作者介绍了最近在中国新上映的一部有关中国唢呐音乐传统的主流影片《百鸟朝凤》,该片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传统、传承方式和生存状态的逼真刻画,展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音乐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作者提出音像民族音乐学应该利用电影研究学科的手段关注和分析有关民族音乐的主流影片。其中大量反映传统音乐的社会特征,被称为docu⁃fiction(纪录故事片)的音像制品,更应该成为音像民族音乐学重点研究的领域。斯洛伐克科学院音乐研究所的贾纳·贝利索瓦(Jana Belišová)提交的论文题目为《歌曲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歌曲》(Stories in Songs,Songs in Stories)。作者讨论了斯洛伐克歌曲与过去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歌曲同生活、歌曲同记忆和歌曲同感觉之间的关系。西班牙巴亚多利德大学的胡里奥·纪廉·纳瓦罗(Julio Guillén Navarro)提交的论文题目为《分析拉曼恰的两个5月传统节日:在蒙铁尔的田野和阿尔卡拉斯山之间(阿尔瓦塞特,西班牙)》(Analyzing Two Traditional Fiestas in the Month of May in La Mancha:Between the Fields of Montiel and the Mountains of Alcaraz[Albacete,Spain])。作者于2014年5月在两个不同村寨采录当地传统宗教节日音乐。他用视频说明,传统音乐元素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保持地域和城镇象征的重要元素。中国云南大学艺术学院莱奥纳尔多·达米科提交的论文题目为《拍摄歌唱表演及其互动过程:以托斯卡纳地区(意大利)八行体诗歌的Contrasto为例》(Filming a Vocal Performance and Its Process of Interactions:A Case Study on the Contrasto in Ottava Rima in Tuscany[Italy])。作者研究了意大利中部一种被称为“Maggio”的仪式中的一种歌唱形式“Contrasto”。他在研究过程中尝试用摄像来捕捉这种即兴演唱的过程,以及歌唱者同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西班牙巴亚多利德大学马蒂亚斯·伊索拉贝拉(Matías Isolabella)和拉科尔·吉米尼斯(Raquel Jimenez)共同提交的论文题目为《拍摄Tarīja⁃s:在摩洛哥的制作、仪式与性别》(Filming Tarīja⁃s:Manufacture,Ritual and Gender in Morocco)。Tarīja⁃s是摩纳哥一种典型的小型单面陶鼓,鼓膜下面有一对共振弦。作者用音像设备记录了这种乐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在仪式中的演奏情况。作者展示了他们记录的该乐器的不同种类和各种制作方法与工艺,以及男女制作师在制作工艺和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美国科尔比学院(Colby College)的珍妮·古贝尔(Jennie Gubner)提交的论文题目为《不仅仅是丝袜和小呢帽:感官电影制作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场景中当地社会美学的体现》(More Than Fishnets and Fedoras:Sensory Filmmaking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Social Aesthetics in the Tango Scenes of Buenos Aires)。作者通过自己的音像记录和采访展现了长期以来在外人眼中同色情文化紧密联系的探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地的现代美学意义。作者希望用自己的影片制作来给这种具有异国情调的流行音乐体裁赋予当地的美学理解。意大利独立学者保罗·温讷迪(Paolo Vinati)提交的论文题目为《岛屿之音:茨雷斯岛和洛希尼岛的Meh音乐》(Sounds from the Islands:The Music of Meh in the Cres and Lošinj)。作者介绍了他对克罗地亚的茨雷斯岛和洛希尼岛流行的一种被称为“Meh”的传统风笛音乐的拍摄记录,以及对这种传统音乐早期音像记录的发掘和研究情况。近年来,茨雷斯岛和洛希尼岛独特的传统风笛音乐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当地的特色文化,欧洲风笛音乐节也经常在这里举行,给当地风笛演奏者带来了和来自其他地方的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
除了论文宣读活动之外,此次会议还安排了一场工作坊和多场民族音乐学影片的放映活动。意大利独立影片制片人和学者雷纳托·莫雷利(Renato Morelli)为与会者做了一场关于制片技术的工作坊:《拍摄复杂复调音乐》。作者以自己对流行于意大利撒丁岛、阿尔卑斯山的普利马钠和格鲁吉亚的三种传统复调音乐的拍摄为例,讲解了拍摄技术、实时录音、采访、编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在四天的会议期间,共放映了十几场有关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影片。ICTM秘书长,卢布尔雅那大学的斯凡尼伯·帕顿(Svanibor Pettan)放映了两部有关在斯洛文尼亚发现的据称早期是尼安德特人演奏的熊骨笛的影片,以及作者早期拍摄的两部题为《当地罗马尼亚(吉卜赛)音乐人眼中的科索沃》的录像。ICTM副主席,英国剑桥大学的拉齐亚·苏塔诺瓦(Razia Sultanova)放映了影片《北阿富汗乌兹别克人的音乐》。喻辉放映了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百鸟朝凤》,并对影片所反映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念、传承方式和现代困境等问题进行了讲解。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寺田吉孝介绍了影片《萨米尔·库图(Samir Kurtov):保加利亚的唢呐演奏者》。比约恩·莱因哈特(Bjorn Reinhardt)和艾克哈德·帕茨里克放映了纪录片《复调:阿尔巴尼亚被遗忘的声音》。(www.daowen.com)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同当地正在举办的“卢布尔雅那老城之夜”国际艺术节同时进行,会议期间代表们每天有大量机会观摩当地举行的各种音乐会、展览和电影展映等具有丰富欧洲地方风情的艺术活动。会议结束后,组委会正式委托中国云南大学的两位学者喻辉和莱奥纳尔多·达米科共同编辑此次会议提交的优秀论文并结集出版。这也标志着中国民族音乐学家为这一新兴的国际音乐学术领域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原载于《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