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格罗夫乐器辞典》更新

《格罗夫乐器辞典》更新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本人确定执笔修订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古琴”条目后,一直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确保所有内容真实、客观,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古琴”条目的修订稿同第一版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变化:第一,整体篇幅得到了大幅度扩展。

《格罗夫乐器辞典》更新

英国人乔治·格罗夫爵士(Sir George Grove)于1879年首次出版《音乐音乐家辞典》(A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四卷本中的第一卷;随后历时10年分别于1880、1883和1889年完成并出版了其他三卷。从1904到1910年,该辞典的第二版开始陆续出版,并改名为《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并开始了迄今为止延续一个多世纪的以“格罗夫”命名的音乐专科辞典系列的编纂和出版工作。格罗夫音乐专科辞典系列集中反映了世界音乐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世界音乐学术界视为最权威、最经典的音乐工具书,并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学术图书馆所必备。该系列除了《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世纪80年代后新版改名《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还包括四个专题的“格罗夫”辞典,即《新格罗夫乐器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2014年第2版改名《格罗夫乐器辞典》(The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即本文所称“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新格罗夫歌剧辞典》(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新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New Grov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和《格罗夫爵士辞典》(Grove Dictionary of Jazz)。这些专科辞典通过不同出版周期轮流更新内容,既保证了各专科辞典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为下一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的再版积累了成果资料。200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从麦克米伦出版社买下版权,开始承担了以后新版辞典的编辑出版工作。

《新格罗夫乐器辞典》是格罗夫辞典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专科辞典。第一版于1984年面世后,受到世界范围内音乐学家们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各大重要学术图书馆的必备工具书。时隔30年后,该书的第二版于2014年年底正式面世,并开始在亚马逊网站上面向全世界销售。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集中收录了过去30年来世界音乐学术界在乐器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和成果,成为目前世界上乐器研究领域里最大、最全和最专业的专科辞典,并从第一版的三卷本扩展到了五卷本,成为世界范围内涉足乐器学研究领域的音乐学家、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和普通音乐家等必备的参考工具书之一。

在内容上,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在保留第一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扩充,其条目和内容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乐器和乐器制作者,包括新出现的电子乐器、实验乐器和人体乐器等。同时也增加了乐器设计与制作的历史和技术、乐器演奏实践以及在乐器研究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学者等内容。目前收录图片600余幅、音乐谱例190多个,并增加了新的索引、缩略词列表、编者名单等。参与该版条目编写的撰稿人涵盖了世界乐器学研究领域里几乎所有的顶级学者,共计1000余人。新版辞典期望通过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来检阅全球范围内的乐器实物、文化、历史以及设计和制作技术,全面展现自第一版面世以来30年间全球学术界在乐器学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反映乐器学研究在21世纪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视野

格罗夫辞典系列对中国音乐学术界来说在学术信息方面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该辞典系列已经成为中国学者了解和跟踪西方音乐学术界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中国音乐界最主要的学术与信息来源之一。而格罗夫辞典系列在西方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Die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音乐的历史与当下》)由于是采用德语出版,在中国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很多。近几十年来,格罗夫辞典在编纂过程中开始陆续邀请一些海外华人学者参与撰稿,但目前来看,来自中国的作者依然不多。钱仁康先生曾认为“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并希望中国学者“加强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努力争取加入世界的学者行列,走向世界,振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向世界广为传播”[1]。此次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的修订,本人作为来自中国的撰稿人承担了部分中国乐器条目的撰写和更新任务,其中的“古琴”可能是所有中国乐器中最为重要和篇幅最长的一个条目,因此特将该词条在撰写过程中有关学术问题的斟酌向国内同行进行一些介绍说明。(www.daowen.com)

过去30年来,古琴已经发展成为最能够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维、在西方学术界最为知名的代表性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乐器。2001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古琴条目由林萃青教授执笔;在此之前的1980年版《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和1984年版《新格罗夫乐器辞典》中的“古琴”条目均由梁铭越先生执笔。自本人确定执笔修订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古琴”条目后,一直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确保所有内容真实、客观,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于古琴研究中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的学术观点,尽量客观,或者暂时不予写入,留待时间检验后再在以后的版本中收入。

新版《格罗夫乐器辞典》“古琴”条目的修订稿同第一版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变化:第一,整体篇幅得到了大幅度扩展。第一版的“古琴”条目的长度为941个英文单词,5858个英文字符。新版条目扩充到了约3000个单词,19000个字符,整体篇幅扩大了三倍多。第二,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补充并以分节进行介绍。第一版的条目包括形制、制作和乐谱等内容介绍,新版条目在得到编辑部特许后扩充为五个部分和一段简介。这五个部分具体为:1.形制与象征意义(Construction and Symbolism);2.音律(Tuning and Temperament);3.琴谱(Notation);4.演奏技巧(Playing Techniques);5.历史(History)。第三,增加了古琴音乐实践近30年来的新发展。第四,增加了古琴音乐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已经得到验证的新发现。

在整体文字表述方面,除对先前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和《新格罗夫乐器辞典》中“古琴”条目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修订和补充外,还进行了一些新的取舍。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斟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