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太音大全集》:包括古琴制造工艺

《太音大全集》:包括古琴制造工艺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音大全集》,原名《太古遗音》,5卷。此书原为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计有3卷。其编撰《太古遗音》一事,见于《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等书。《太音大全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古琴制造工艺。

《太音大全集》:包括古琴制造工艺

《太音大全集》,原名《太古遗音》,5卷。前四卷为前集,末一卷为后集。原佚作者名氏,今据卷五《琴操辨议》条下落款判为明袁均哲编著。此书原为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计有3卷。南宋嘉定年间杨祖云更名为《琴苑须知》,后屡经增订翻刻,通行本有:一、《太古遗音》2卷,现仅存上卷残本,明刊本。不著编撰人,北京图书馆藏。为该书现存最早版本。二、清述古堂旧藏明正德年间刊本《太音大全集》5卷。北京图书馆藏。均为袁均哲之重编本。三、《新刊太音大全集》5卷,明嘉靖书商汪谅翻刻本。四、明正统抄本《太音大全集》,内容基本上与明正德年间刊本相同。上述前三个版本均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81年版《琴曲集成》第一册中收录了前两个版本,1961版《中国古代版画业刊》收录了第二个版本,1963年版《琴曲集成》第一集上册收录了第三个版本。

袁均哲,生平不详。其编撰《太古遗音》一事,见于《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等书。另《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称他为“建昌人,字庶明。正统中知彬州”。有《群书撰类》。

《太音大全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古琴制造工艺。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收录于第一卷中。主要章节有“造琴法度”“灰法”“糙法”“煎糙法”“合光法”“退光出光法”“又法”“安徽法”“缀徽法”“磨法”“辨丝法”“大琴弦”“中琴弦”“小琴弦”“袖琴弦”“缠纱”“加减坠子法”“打法”“煮法”“用药”“缠法”“论徽”“论弦”“臞仙琴壇十友”“制度”等,详细介绍了琴身、琴弦、琴徽等古琴各具体部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此外,第四卷中的“琴本制起法象”“丝附木论”“琴材论”“琴躯说”等也涉及古琴制造工艺。

二、历代琴式。该书的第二卷为历代古琴样式,共收录了51张历代古琴。前38张有图样和文字说明,后13张有文无图。

三、古琴演奏技法和谱字解释。该书除第二卷外的各卷都涉及这部分的内容。第一卷中的“抚琴论”“抚琴势”“上弦势”“上弦手法”“古人抱琴式”“今人抱琴式”“弹琴家数”“左手用指”等均涉及演奏技法以及与演奏有关的上弦、持琴等方法。第三卷为指法手势形象图。左右手共计33种手势。每幅手势图下都注有文字解释。“辨指”为蔡邕、赵惟则等人对指名和右手基本八法的解释。第四卷中“弹琴法”“琴经须知”的内容也主要为演奏技法。第五卷的内容以解释演奏指法和谱字为主。其中,“琴谱总说”“指法”“手诀”“弹琴法第六”“弹琴之要有五第七”“指象第八”“对琴法第九”“调琴指要第十一”“弹琴五功第十二”“十善第十三”“五能第十四”“九不祥第十五”“五病第十六”“十疵第十七”“五谬第十八”“五不弹第十九”“弹琴大病有七第二十”“弹琴小病有五第二十一”等内容主要为具体的古琴演奏技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左手指法谱”“字谱”“唐陈居士听声教应指法并注谱诀”“右手谱字偏旁释”“左手谱字偏旁释”等章节主要列举和解释各种古琴谱字及指法符号。“外调转弦”“转弦宗派”“上弦法第四”“轸弦第五”“品弦法第十”“调弦指要第十一”“调弦第二十三”“知音端绪第二十四”等介绍各种琴调的调弦方法。其中一些内容对琴律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www.daowen.com)

四、琴论和古琴音乐美学。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收录在第四卷中。该卷的“群书要语”“弹琴赋”“仪式”“琴制尚象论”“琴议篇”“三声论”“论弦象七星”“取声用指兼述琴人善恶”“五音审辨乃可议琴”“弹琴有七要”“琴有九德”“琴有四虚”“琴有所宜”“琴不妄传”等涉及历代典籍中有关琴、琴人和琴曲的记载,古琴音乐的美学价值和对琴人自身修养的要求等。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古琴音乐美学体系(琴道)的形成和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琴曲。该书第五卷收录了《宫意》《商意》《角意》《徵意》和《羽意》5首琴曲小品以及按琴调分类的60多首琴曲名曲。

该书为现存最早的琴论专集。书中提及的许多早已散佚的唐宋琴书、琴谱,对于鉴别音乐史料的真伪,研究古琴音乐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载于《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喻辉、戴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