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字时代: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设计

数字时代: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设计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减字谱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的设计首先要求我们正确归纳出减字谱谱字序进时音高表达的内逻辑,从而能够给程序的运行以明确无误的指令。图1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图1中x、y、w、q均为减字谱的音高信息。从目前该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它能够正确翻译出减字谱谱面上予以明确记载的音高,证明我们在程序的音高信息自动处理部分的设计思路是有效、合理的。

数字时代: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设计

完成了减字谱计算机编码和带有音高参数的音位表的设计后,我们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减字谱音高信息处理即音高翻译的程序设计阶段了。

我们知道,在软件工作中,人们一般先设计出合理的流程图(或称框图)来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确定程序的结构。流程图是对程序方案形象、直观的描述。只有设计出正确的流程图,程序的编制和运行才能合理、可靠。减字谱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的设计首先要求我们正确归纳出减字谱谱字序进时音高表达的内逻辑,从而能够给程序的运行以明确无误的指令。减字谱形式的琴谱并不完全是由完整谱字(同时包括弦序和徽位)的连续进行构成的,乐谱中经常有各种省略徽位、弦序的情况。如下面一段谱字(引自《神奇秘谱·华胥引》):

上例中,下面标以“”的谱字仅标出弦名,该弦名同前面谱字中的徽名相对应。下面标以“”的谱字仅标出徽名,但却是同其前面谱字的弦名相对应的。

这样,就产生了有了徽名如何找与其相对应的弦名,有了弦名如何找与其对应的徽名,以及到底是徽名在前还是弦名在前的问题。这对于能识谱的琴家或音乐学家来说并不成为一个问题。然而要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人们就必须绘出明确无误的指令,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对上述问题予以准确无误的判断。经过对减字谱记谱方式的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了它的一些内在规律。如虽然一个弦名后面可对应几个徽名,一个徽名后面也可以对应几个弦名,但任何琴曲总是先出现徽名(包括散音),接着出现对应的弦名。任何徽名只要紧跟其后的仍是徽名,它对应的弦名就在其前面,否则便同其后的弦名再对应一次。根据这些规律,笔者设计了下面的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见图1)。

图1 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

图1中x、y、w、q均为减字谱的音高信息。减字谱的音高信息主要由定弦、弦序和徽位三大要素组成,其中定弦在乐谱输入时已经明确并对每条弦的具体音高赋值。谱面上的音高信息主要反映为弦序和徽位,其中徽位名(包括散音)由x代表,弦序名由y代表,xl和yl分别代表徽位的音高参数和所在弦散音的赋值。z代表所计算出的音高,所有减字谱形式的乐谱首先出现的是含有音高参数的徽位名或者散音,其后必定出现徽位所在的弦名,经过计算可以得出第一个谱字的音高,然而在其后面就有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出现音高信息,那么程序结束。大多数情况下是第二种情况,即出现音高信息。这个音高信息既可能是弦名,也可能是徽名,前者如“六五”的六弦等,后者如“上九上八”的九徽等。如果是弦名的话,即同前一徽名对应。将前一弦名y换成当前的弦名w,算出音高。如果是徽名的话,情况就比较复杂,必须再看其后为弦名、徽名或是否出现音高信息。如果其后不再出现音高信息或者是徽名的话,如“上九上八”的九徽,与该徽名对应的是前一弦名,于是将前一徽名x同当前徽名w调换,即将前例的十徽换成九徽再同七弦对应算出音高。如果其后出现弦名的话,如“  ”,就将这个九徽同后一弦即六弦对应算出音高。如此不断循环直至谱中不再出现音高信息。

以上流程图所概括的仅是减字谱高音翻译程序最基本的原理,实际上,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要求程序做进一步调整的符号,如“dq”为演奏当前弦的散音,“dz”表示弦名重复一次,“”与“”之间使用泛音音位表等,具体的流程图也更加复杂。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对目前留存的数千首中国古谱进行定量研究的前景应该说是广阔的。计算机古谱研究首先必须解决音高自动翻译的问题。从目前该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它能够正确翻译出减字谱谱面上予以明确记载的音高,证明我们在程序的音高信息自动处理部分的设计思路是有效、合理的。然而,也应该承认,由于古琴减字谱本身存在着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历代琴谱刊印者也有对许多细节符号的运用不够统一和规范的问题,该软件在音高翻译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在徽分出现以前明代琴谱中的徽间音,其音高参数并不固定,只大约记载“八、九徽间”“七、八徽间”等。再比如“立zhn”这个符号表示在两个本位音之间出现一个其上方的装饰音,但这个装饰音具体距本位音几度音程也是不明确的。这些都是古琴减字谱音高信息自动处理研究中尚待进一步深入的地方。而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也有待于计算机在诸如调式自动识别等难题研究上的进一步突破和我们主观上的进一步努力以及更多的同仁对这项工作更积极的参与、配合和支援。

该软件的研制在具体的程序编制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得到了上海交大计算机音乐研究室朱火光老师的通力协助,特此致谢。(www.daowen.com)

原载于《交响》1993年第3期。

【注释】

[1]王光祈.翻译琴谱之研究.上海:中华书局,1931:导言.

[2]李民雄.古琴打谱浅谈.音乐艺术,1982(4):7-13;1983(1):42-53.

[3]陈应时.琴律学:157.[上海音乐学院油印教材]

[4]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在沪研制成功.文汇报,1990⁃07⁃05.

[5]喻辉.古琴减字谱分析软件及其应用前景//首届计算机音乐演示、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1992.

[6]喻辉.《神奇秘谱》琴律探微.黄钟,1993(1-2):58-64;1994(1):16-22.

[7]陈长林.计算机在古琴音乐研究中的初步应用.电脑学报,1989(7):525-533.

[8]中国汉字编码研究会.汉字编码方案汇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