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秘苦音调式结构的模糊性

揭秘苦音调式结构的模糊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音程结构本身也具有模糊性,大音程和小音程的具体音高标准在不同律制中都是相对的,所以心理调式结构的特点是其模糊性。这是一个在音乐心理学领域值得深入讨论的重要课题,它对讨论“苦音”调式结构性质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正是“苦音”调式结构中的这种大、小音程,大、小三和弦间的混合、交融的性质造成了主观调式感觉上的模糊性。

揭秘苦音调式结构的模糊性

讨论“苦音”调式结构的性质首先要涉及调式结构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即我们分析调式结构的依据是什么。我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调式结构基础,一种是从精密的律学原理出发的物理结构基础,一种是从人们模糊的调式感出发的心理结构基础,这就是调式结构基础的二重性。两者并不完全统一,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物理结构主要从律学角度来解释和规范音乐本体的宫调逻辑关系,但律学理论的出现实际上又迟于音乐本体的产生。音乐本体的产生往往是受演奏(唱)者的心理调式感直接支配的。

从物理调式结构上看,宫音在中国传统律学理论中一般是作为生律法的起点,即所谓“出发律”。其余各音依照与宫音之间严密的数比关系,框定其在某个音阶结构中的位置。如五度相生律各音与宫音的频率比为:

其生律次序为:

纯律音阶各音同宫音的频率比为:

其生律次序为:

从律学角度对传统音调进行数理逻辑分析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精密的物理调式结构基础之上的。它根据生律法将音阶分解为五度排列,然后纳入“五度链”或“钟律音系网”进行调式结构的分析、判别,它要求的精确度是以音分为单位的,所以物理调式结构的特点是精密性。但音阶结构的选择和使用最终取决于人们主观心理的需要。在音乐实践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一种模糊的心理调式结构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并逐渐培养起一种潜在的心理调式结构感。人们并不需要借助准确的测音数据和数理逻辑分析便能很快地感觉出曲调的调式结构,并进行记谱或奏唱。由于人耳对音高精确度的分辨能力受生理条件的局限,所以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调式结构感还达不到以音分为单位的精确度,而只可能是一个以音程为单位的、模糊的结构。同时音程结构本身也具有模糊性,大音程和小音程的具体音高标准在不同律制中都是相对的,所以心理调式结构的特点是其模糊性。20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的用“大三度主宰音程”辨别调式的理论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以音程为单位的、模糊的调式结构基础之上的,现在看来这个理论仍有其实用价值。

人们对音乐调式结构的心理识别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很微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往往有一种人的潜在的心理定式在起作用。那么这种心理定式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在音乐心理学领域值得深入讨论的重要课题,它对讨论“苦音”调式结构性质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在这里提出如下假说,即我们听觉感受上对调式结构的选择往往是以不省略宫音和不出现变化音为优先原则的。也就是说对于五声或少于五声的音阶形式,人们在感受上往往优先选择不省略宫音的调式结构;对七声或六声音阶形态,人们往往优先选择不出现变化音的自然音阶形态的调式结构。这一假说根据有三:

(一)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对宫音的强调造成人们调式感觉上的心理积淀,所谓“宫音不可省略”的理论衍变为人们心理上的“宫音优先”原则。

(二)常见的音高表示符号无论是“do、re、mi、fa、so、la、si”“C、D、E、F、G、A、B”还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其基本形态都是一个不出现变化音的自然音阶结构。人们自然很容易在感觉上优先选择与其音高结构相吻合的调式形态。(www.daowen.com)

(三)“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趋于完满结构原则”和“封闭性结构原则”分别认为人“在许多刺激条件下有可能有把图形看作一个‘完好’图形的趋向”和“我们知觉对不完满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趋向”,[12]这也是造成人们在调式感觉上尽量优先选择“完满”的、没有变化音的自然音阶形态的原因。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也认为“整体不可分析成为最小单位,整体中只有割开的局部,但这局部却不可能脱离整体孤立地起作用”[13]。所以人们在心理上也是不能将完整的音阶形态分割成五度排列再去分析其调式结构的,而必然是将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感受分析。

根据以上假说,我们再来看五种七声自然音阶调式结构之间的区别:

例2 

例2是以C1为主音的五种不同的自然七声音阶调式结构,我们发现各调式结构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主音上方四个大、小音程性质的不同。这四个音程的二度、三度、六度和七度,角调式主音上方分别为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和小七度;商调式为大二度、小三度、大六度、小七度;徵调式为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小七度;宫调式为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和大七度。这四个音程的不同性质无论在感官接收上还是在谱面上都成为人们分析判别这类音乐调式结构的主要依据,也是下文提出的计算调式隶属度值法的基础。

那么我们再回到“苦音”调式,看它在人们主观调式感觉上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根据前面提到的测音数据,秦腔音上方三度音程为356音分,眉户(《梁秋燕》)为346音分。这个主音上方三度音程的性质无论在西方大小调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民族调式体系中,对调式体系的确立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它们测音所得的音分值数据,无论在哪种已知律制中都是处于大三度和小三度之间的过渡、模糊状态,既非大三度,也非小二度。下面我们再取多数值将李武华先生所测四个不同老艺人演奏的碗碗腔音分值[14]同与其较接近的纯律大、小音阶标准音分值进行比较:

如果说这个“苦音”片段音分值属于纯律性质的话,纯律大音阶同纯律小音阶的差别在于其三级、六级和七级音的分值不同。而该“苦音”曲调六级音的音程值属于纯律大音阶,三级和七级音却又属于纯律小音阶。这样,其一级和五级是大三和弦,四级却是小二和弦。所以,正是“苦音”调式结构中的这种大、小音程,大、小三和弦间的混合、交融的性质造成了主观调式感觉上的模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