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分析与区分度分析
首先对《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中的沟通困难分问卷进行项目分析,考查各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删除达不到显著相关的项目,发现所有项目与总分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次考查《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各个项目的区分度,具体方法为:先对部分项目进行反向记分,然后将量表总分按从小到大排序,抽取所有被试的前27%和后27%,设为两个组,然后对每个项目在这两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项目在0.001水平,都达到显著,说明各项目的区分效果很好。项目区分度都呈显著性差异,所有项目在区分度上均可保留。《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两个问卷的项目和区分度达到相关要求。
(二)因素分析
对《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抽取公共因素,然后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因素载荷矩阵。剔除因素负荷较小的项目,对剩余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问卷的项目,并探索出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基本因素结构和影响因素,以求得量表的结构效度。依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因素的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因素解符合陡阶检验(Screen Test);据碎石图(Screen Plot)显示确定因子;每个因素至少包含3个题项。
1.线性检验
首先,针对分问卷能否进行因素分析进行相应的检验。因素分析要求观测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在进行因素分析前应进行变量的线性检验。根据Kaiser(1974)的观点,可根据取样适当性(KMO)的大小加以判断。《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见表3-83、表3-84。
表3-83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
表3-84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
从表3-83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的KMO值为0.918,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数据呈较好的线性,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所有项目的共同度基本上都在0.4以上。表3-84显示《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KMO值为0.886,KMO与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数据呈较好的线性,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所有项目的共同度均在0.4以上,这也保证因素分析的有效性。
2.因素数目的确定
(1)《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
在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时,有个别因素所含的项目太少,而且因素个数太多,在抽取因素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并且对因素结构采取方差极大值旋转法,抽取合适的因素个数。根据初次因素分析结果,按以下标准剔除预试问卷中不合理的题项:① 因素负荷值(Loading)。根据因素分析理论,项目负荷值显示的是该题项与某公因素的相关,项目的因素负荷值愈大,说明该项目与公因素的关系密切,某公因素与某个项目间的相关很低,则该因素所反映的内容无法由此题项推知;②将占两个以上因素负荷,负荷值均高且近似的项目删除;③共同度(Communality)。在保证特定公因素上负荷值大的前提下,项目的共同度则反映观察项目对公因素的贡献,事实上它是各项目效度系数的估计值。
据此将因素负荷值小于0.3和共同度小于0.2的项目删除。同时结合碎石图(见图3-17)发现,在第四个因子处有明显的转折,在第四个因子之后趋于平缓,经过反复尝试并结合最初的理论构想发现,抽取四个因素比较合适,同时剔除因素负荷量较低的项目,最终保留20个项目,共4个因素,可解释方差总变异62.884%,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见表3-85。因素分析结果(因素负荷矩阵)和项目共同度见表3-86,可以发现,因素的负荷与共同度都达到要求。
图3-17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碎石图
表3-85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
表3-86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因素构成与共同度
续 表
(2)《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按照同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合碎石图(图3-18),最终抽取四个因素,保留21个项目。四个因素可解释方差总变异60.486%,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见表3-87,因素分析结果(因素负荷矩阵)和项目共同度见表3-88,可以发现,因素的负荷与共同度都达到要求。
图3-18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碎石图
表3-87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
表3-88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因素构成与共同度
续 表
(三)因素命名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的四个因素构成项目如下。
因素一:由项目e22、e14、e26、e23、e13、e12、e4、e5、e17构成,主要反映家长与学校沟通意愿所带来的沟通困难问题,故命名为沟通意愿。
因素二:由项目e19、e18、e20、e8、e16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家长与学校沟通方式状况所引起的家校沟通困难,故命名为沟通方式。
因素三:由项目e2、e1、e3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的影响,故命名为教育理念。
因素四:由项目e9、e7、e11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家长的时间精力、距离等因素对家长与学校沟通的影响,故命名为时空精力因素。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四个因素构成项目如下。
因素一:由项目e30、e31、e32、e28、e27、e26构成,反映的是家长的各种因素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故命名为家长因素。
因素二:由项目e21、e16、e15、e20、e6、e19构成,反映的是教师的个人因素、关于沟通的观念等影响其家校沟通状况,故命名为教师个人因素。
因素三:由项目e7、e10、e8、e9、e5、e11构成,反映的是教师的时间状况、与学生家庭的距离因素、各种开销等经济因素对沟通困难的影响,故命名为时空经济因素。
因素四:由项目e2、e1、e4构成,反映的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别对教师与家长沟通状况的影响,故命名为理念差别。
(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问卷的信度
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指标(Cronbach's Alpha系数)来鉴定《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信度,两问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系数分别如表3-89、表3-90所示。
表3-89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表
表3-90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表
从表3-89和表3-90可以看到,两个量表的分因素及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在0.6以上。其中《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4,《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总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73,根据问卷编制对问卷信度的相关要求,这些数值表明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的信度可以接受,两问卷信度较好。
2.问卷的效度
(1)问卷的内容效度
本问卷的所有项目来源于文献综述、个体访谈、专家意见以及研究小组讨论的结果。研究者将初步拟定的题目请由专家参与的研究组集体讨论、修改,请他们对这些条目认真阅读并提出意见,直到基本确定题目的意思明确、通俗易懂。通过以上措施来保证问卷的良好内容效度。(www.daowen.com)
(2)问卷的构思效度(结构效度)
①构想效度常用的方法是因素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和《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影响中小学家长进行家校沟通的影响因素主要由4个因素组成,影响教师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主要由4个因素构成,与初步的构想和实际经验基本一致,表明该问卷构思效度良好。
②内部一致性效度。对内部一致性效度的考查,首先看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情况,对照Tuker的标准,项目与测验总分的相关在0.30—0.80之间,项目的组间相关应在0.10—0.60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应高于相互之间的相关,以保证各因素间既有不同所测量的又是同一内容。这样可以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从表3-91可以看出,《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各因素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0.81、0.651、0.59,都达到了较高的相关水平,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都在0.488以下,符合Tuker的标准,表明《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效度良好,符合测量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考查每个项目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来考查其效度。经统计发现,各项目与分量表《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中的各因素的构成项目及分问卷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也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具体相关系数表略。
表3-91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家长问卷)》的结构效度
从表3-92可以看出,《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各因素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779、0.754、0.461,都达到了较高的相关水平,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都在0.535以下,符合Tuker的标准,表明《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效度良好,符合测量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考查每个项目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来考查其效度。经统计发现,各项目与分量表《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中的各因素的构成项目及分问卷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也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具体相关系数表略。
表3-92 《中小学家校沟通困难影响因素(教师问卷)》的结构效度
续 表
(五)研究结论
1.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共同困难和障碍为以下方面
(1)时间、精力因素
教师遇到的困难中还有经济因素即家访、周末给学生补课时的路费、通讯费、课时费等费用。在上海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家长和教师普遍的感受是工作太忙,自己的时间太少,精力有限,因此教师和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是影响家校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Benson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为城市里的家庭主妇设计的,对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根本不合适。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全职的,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参与学校的教育并不容易。
教师也为时间精力所限,班级规模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等。其一,教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常规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其二,他们不得不为家庭生活忙碌奔波,另外,他们还要应付一项又一项“突如其来”的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教师自身学历提高、科研问题、职称评定等问题。
(2)教师与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别
学校和教师通常宣扬主流文化,而家庭的价值观则带有明显的个体性,更多地体现着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学校和教师采用的一些教育观念和做法不能被家长理解和认可。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对孩子的品德习惯、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这点正如调查结果所示。
教师常常把家长看做是孩子教育的支持者和学习者,而未把家长看做是教育的合作者,家长也未把自己当做孩子教育的合作者。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被推到了绝对主角的位置上,家长在教育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很少。如果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发生转变,家长的教育水平不与学校同步,则会影响家校沟通的效果。
2.在对家长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发现,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有沟通意愿因素和沟通方式因素
(1)在沟通意愿因素方面
家长与教师主动沟通的意愿不够强烈,尤其是高中生家长在家校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受沟通意愿因素的影响要远大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调查表明,每学期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次数比较频繁或非常频繁的占20.6%,而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频繁或非常频繁的占55.6%。教师主动联系家长的情况多于家长主动联系教师的情况。教师对家长与他们沟通孩子的情况都很欢迎,且教师的态度也很热情,家长认为“教师态度比较冷淡”、“教师认为家长没必要与他们沟通”,路费、通讯费等开支问题都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意愿不强有关。
(2)沟通方式因素方面
本次调查中发现,家长与教师沟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方式是打电话,而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也成为一种常用的家校沟通方式。家长与教师通过新媒体(如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的较少,这说明家长对现代的新媒体通讯手段还没有完全习惯和接受。同时目前也缺少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家校沟通平台。家长常常困惑于不知何时与老师沟通才合适,上班时怕老师在上课,下班后怕影响老师休息;也不知道用哪种方式与老师沟通较合适。家校沟通方式因素也是家长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因素之一。
3.在对教师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发现,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有家长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
(1)从家长因素方面来看,家长的各种因素影响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如:有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与之沟通存在困难;有的家长素质不高,与之沟通存在困难;有的家长不配合教师的工作;有的家长期望过高,使自己为难;有的家长不理解教师等。
(2)从教师个人因素方面来看,教师的个人因素构成了家校沟通中的困难和障碍,如:个性特征较为内向;不信任家长;认为家长不信任自己;感觉与家长没什么好沟通的;缺少与家长沟通的经验;感觉与家长沟通无从下手,同时也不知道采用何种沟通方式与家长沟通等。
通过对家长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家长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即沟通意愿、沟通方式、教育理念、时空精力因素。这四个因素可以解释家长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的62.884%,其余的沟通困难和障碍需要经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访谈来解释。
通过对教师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教师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即家长因素、教师个人因素、时空经济因素、理念差别因素。这四个因素可以解释教师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的60.486%,其余的沟通困难和障碍需要经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访谈来解释。
4.其他因素
经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访谈,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家校沟通效果的因素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与家长沟通未纳入学校与教师的评估体系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校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中,虽然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但在具体的督导评估实践中,学校只要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就可以达标,并没对家校沟通效果作相应的监督检查。
欧盟为了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加强地区间的教育交流合作,于2005年5月发表了《欧盟学校教育质量报告——16项质量指标》,其中,对学校教育的监督明确规定,家长的参与是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规定,通过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把家长是否自愿参与班级活动和支持孩子的学习进步、自愿组成协会、自愿协助课后活动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指标。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应依据法律规定对学校是否能够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予以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家校沟通工作的监督检查的力度,把家校沟通情况纳入评估的指标体系之中,并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此激励学校和广大教师提高家校沟通的水平和积极性。
(2)教师、家长在家校沟通方面的责任不明确
家校沟通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家长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成功地扮演自身的角色,家长与学校之间能发展良好的伙伴关系。1999年6月中国香港教育署鼓励各学校自行制定一份《家校合作宣言》,明确规定家长、教师各自的责任,使各方面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合作宣言对双方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能督促教师、家长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英国,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会与校方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对家长作出的承诺:和家长保持伙伴关系,对有关孩子的问题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第二部分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承诺:家长及时就孩子的进步或退步情况与学校沟通和共享,并尽最大努力参加家长会;学生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法律效力的家校合同明确了家长、学生与学校各自的法律义务,促使三方达成共识,实现教育目标。
(3)教师、家长运用家校沟通方式的习惯、观念因素
正如调查所示,40岁以上的家长和教师运用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较少,他们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如: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学生信息卡、信息反馈单、打电话等方式。这一年龄阶段的家长和教师基本上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运用的都是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因此他们习惯于运用这些沟通方式,也对这些沟通方式产生了路径依赖。我国电脑网络是在2000年以后普及的,待90后、00后出生的人成为老师、家长的时候,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运用会很普遍,因为他们是坐在电脑前长大的,他们习惯于运用网络进行沟通、交往。
(4)家校沟通形式单一,沟通渠道不畅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与家长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手机短信、校讯通/家校通、QQ网络交流等。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电话联系、家长会和手机短信,这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达、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教师和家长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比较少,这说明教师和家长对现代新媒体沟通方式还没有完全习惯和接受。此外,很多沟通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家长会的内容单一,家长仅仅是听众而已;家校沟通平台的互动效果不好,人气不旺。没有较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家校沟通形式单一是目前影响家校沟通效果的因素之一。
(5)网络法制不健全
网络法制不健全,也是影响人们对新媒体沟通方式的运用的一个因素。
在对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访谈中,教师们普遍担忧运用新媒体沟通方式,尤其是网络视频、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等在目前网络法制环境不健全的情况下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某家长可能将视频聊天情况上传至网上等,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网络法制环境不健全,也是影响人们对新媒体沟通方式运用的一个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