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基本情况
图3-1 家长性别分布
图3-2 家长年龄分布
图3-3 家长学历分布
图3-4 家长职业百分比分布
图3-5 家庭月收入百分比分布
图3-6 孩子所在学校分布
图3-7 孩子所在年级分布
图3-8 孩子数量百分比分布
(二)问卷的统计及其分析
1.每学期家长与教师通过传统家校沟通方式进行沟通的频次
表3-1 每学期参加家长会的次数
表3-2 每学期接待老师家访的次数
表3-3 每学期参加家长开放日的次数
表3-4 每学期参加家长学校的次数
从上表可知:每学期家长参加家长会一次的占44.3%,两次的占32.3%,四次及以上的占13.7%。我们通过访问学校和老师得知,小学基本上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初中和高中尤其是高中每学期基本上开两次家长会,初三和高三年级每学期开家长会的次数要多于两次,这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升学比较重视,抓得比较紧。超过半数的家长没有接待过老师家访,接待老师家访一次的占39.7%,这反映了中小学老师家访的一个现状。从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情况看,虽然学校要求老师有家访和家访记录,但在执行过程中家访情况并不理想。这既有家长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因素,有的家长不希望老师登门拜访,有的老师以电访取代家访,而且老师的家访对象主要集中于问题学生的家庭。
例如在对教师的访谈中:
教师甲说:“已经约好了家访,去了之后只有学生的祖辈在家。在与祖辈的沟通中就感觉存在沟通方面的障碍,比如教育理念等,沟通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教师乙说:“我自己去学生家里家访的时候碰到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原来常跟我接触的是他父亲或母亲的一方,到家去了以后才发现他们是离异后又重新组建的家庭,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教师丙说:“家访时我怕遇到素质较低的家长,所以常带个伴去做家访。”
教师丁说:“家访要自己出路费而且常常是用闲暇时间去家访,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路费补贴和弹性工作制,有的老师就懒得去做家访了,用电访代替家访,了解学生家里状况后填填家访记录就可以了。”
半数以上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每学期参加过一次家长开放日的只占36.5%,每学期参加两次以上家长开放日的家长只占7.2%。
在对家长访谈中:
家长甲说:“家长开放日让我们去听老师的课一般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具有一定的‘表演’因素在里面。”
家长乙说:“希望学校不要事先做听课等方面的安排,更加随意一些,更加真实一些,不要有过多的掩饰。”
家长丙说:“希望学校每学期有学校公开课,让家长随时都可以到学校听老师给学生上课,这是最好的家校沟通渠道,能得到深刻的体验和互动感染。”
每学期有79%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学校,每学期参加一次家长学校的只占11.3%,每学期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家长只占9.7%。
在对家长的访谈中:
家长甲说:“所谓的家长学校只是在家长会之前开一个讲座,且讲座很少有互动,没有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家长对讲座讲授内容的需求,有很多家长听了一会就走了。”
家长乙说:“家长学校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讲座也可以是某些专题的家长工作坊,使一些有共同困惑和问题的家长和专家在一起研讨和相互启发,效果应该会好些。”
表3-5 每学期参加教师家长联谊会的次数
表3-6 每学期参加家长委员会的次数
从上表可知:92.7%的家长没有参加过教师家长联谊会,只有5.3%的家长参加过一次教师家长联谊会,由此可见教师家长联谊会的参与面很小。
89.5%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委员会,参加过一次以上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只占10.5%。经对学校的访问,我们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都是由各个班或各个年级抽出来的家长组成,这些家长有一定文化素养,好说话又不惹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一到两次,开会前家长委员会成员也没有征求过其他家长的意见,因此家长委员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表3-7 每学期主动前往学校沟通孩子问题的次数
表3-8 每学期被老师邀请前往学校谈孩子问题的次数
由上表可知:每学期有一半的家长没有主动去学校沟通孩子的问题,每学期主动前往学校沟通孩子问题一次的家长只占24.4%,每学期主动前往学校沟通孩子问题两次以上的家长占25.8%,基本上是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遇到老师时与老师聊起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情况。每学期有一次被老师邀请前往学校谈孩子问题的家长占11.8%,被老师邀请前往学校谈孩子问题两次以上的家长占5.4%,被老师邀请前往学校谈孩子问题一般是孩子在学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严重违纪行为等。
表3-9 每学期给老师打电话的次数
从上表可知:每学期家长给老师打电话是最普遍、最频繁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每学期给老师打电话两次以上的家长占63.6%,从来没有跟老师打过电话的家长所占比例为17.5%,每学期跟老师打过一次电话的家长占18.9%。虽然打电话是家校沟通中最普遍、最频繁的沟通方式,但家长在跟老师联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顾虑,比如:
家长甲说:“跟老师打电话都是不得不打的情况下才打,因为怕老师在上课,下班后又怕影响老师的生活。”
家长乙说:“我们和老师都有大量的工作,作为父母我们十分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表现,不管是好的消息还是坏的,不管多少次,家长都乐于听老师讲,但是现在每个班学生都太多,老师管那么多孩子也很辛苦,所以怕给老师添麻烦,只好自己在家督促孩子。”
家长丙说:“我跟老师打过好几次电话都没人接,也没有跟我反馈信息。”
家长丁说:“我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状态,但是上班时间担心打电话影响老师上课,下班时打电话怕影响老师休息,所以总是不能了解孩子的状态,其实打电话是最便捷、最简单的联系方式。”
教师甲说:“一般情况下不会跟家长打电话联系,因为平时工作太忙,备课、上课、改作业加上自己进修提高,还要应付突如其来的行政任务,二次教改等工作,如果学生不是存在特别严重的问题,一般不会主动跟家长打电话联系。”
教师乙说:“跟家长打电话太占用时间,家长经常在电话里面说个没完,手头的事情没法做,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跟家长打电话。”
表3-10 每学期邮寄信件的次数
表3-11 每学期邮寄卡片的次数
由上表可知:一学期中从未给老师寄过信件的家长占94.9%,一学期中从未给老师寄过卡片的家长占91.6%,可见邮寄信件和卡片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家长用得很少。
表3-12 每学期书面反馈的次数
表3-13 每学期家校报的次数
由上表可知:书面反馈、家校报这种纸质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目前用得比较少,每学期书面反馈一次的占13.4%、两次以上的占22.3%,每学期办家校报一次的占7.5%,两次以上的占14.1%。
表3-14 每学期登门拜访的次数
续 表
由上表可知:91.4%的家长没有登门拜访过老师,每学期登门拜访老师一次的仅占5.4%。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喜欢登门拜访老师,这一方面是因为这类高学历家长比较自信,且经济状况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教育,喜欢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
表3-15 每学期与老师通过手机短信沟通的状况
表3-16 每学期与老师通过飞信沟通的状况
由上表可知:与老师通过手机短信沟通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27.6%,偶尔通过手机短信沟通的家长占31.8%,每学期从来没有通过手机短信沟通的家长仅占24.7%,由此可见通过手机短信与老师沟通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家校沟通方式,使用手机短信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基本上占到了75.3%。每学期通过飞信与老师沟通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到18.5%,从来没用过飞信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占到59.9%。飞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目前在中小学还不够普遍。
在对老师的访谈中:
教师甲说:“飞信比起家校互动平台、家校通等家校沟通方式,既经济又便捷,目前没有普遍使用是因为用飞信需要跟家长讲清楚,不然家长会以为是欺骗性的短信,不会加入我们的飞信。”
教师乙说:“飞信比校讯通更方便,且家长接收飞信信息不收费,校讯通每月还要向家长收取固定月租费,因此有的家长不愿加入校讯通。”
表3-17 每学期运用校讯通/家校通等进行沟通的状况
由上表可知:家长中没有用过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的占60.3%,偶尔用家校通/校讯通与老师沟通的占19.3%,用得较多、非常多的占12.4%。校讯通自2010年在上海市中小学推行,在调查中发现六成家长不了解校讯通/家校通。
在与家长的访谈中:
家长甲说:“校讯通/家校通还要收取固定月租费,但提供的有效信息不够多,而且电信、小灵通用户无法使用,用起来不方便。”
家长乙说:“校讯通/家校通主要是向家长发送孩子的家庭作业、考试成绩、通知等,我们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学业状况等与孩子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但这方面的信息几乎没有。”
表3-18 每学期访问学校网站的状况(www.daowen.com)
从上表可知:每学期从没访问过学校网站的家长占47.3%,每学期访问过学校网站的家长占52.7%,访问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14.8%,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得知:初高中生家长比小学生家长更关注学校网站上的信息。
2.每学期家长运用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的频率
表3-19 每学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的状况
续 表
表3-20 每学期与老师通过QQ交流的状况
表3-21 每学期通过QQ群沟通的状况
由上表可知:每学期偶尔跟老师发电子邮件的家长占13.8%,跟老师发电子邮件较多、非常多的占5.9%,每学期从未跟老师发过电子邮件的家长占76.3%。每学期偶尔与老师通过QQ沟通的家长占8.3%,通过QQ与老师沟通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9.3%,每学期从未通过QQ跟老师沟通的家长占77%。每学期偶尔通过QQ群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占7.1%,每学期通过QQ群与老师沟通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8.2%,每学期从未通过QQ群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占79.3%。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环境下家长运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与老师沟通的状况并不理想。
在对老师和家长的访谈中:
某教师说:“我一上班就把班级学生家长的QQ群打开,如果家长们在上面讨论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会及时给予回答,个别家长问的问题我也会给予回答,但家长们经常在QQ群上谈论的是去哪儿买东西更好更便宜等,像这类不涉及学校、学生的问题我就不加入他们的讨论,因为我没有时间。”
某家长说:“QQ群对老师和家长的空间有限制,必须上网才能够交流,像飞信更加方便,通过手机短信就可以互相交流了。”
表3-22 每学期与老师通过MSN沟通的状况
表3-23 每学期与老师通过网络视频沟通的状况
续 表
表3-24 每学期通过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沟通的状况
表3-25 每学期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的状况
由上表可知:每学期从未与老师通过MSN、网络视频、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沟通的家长分别占92.4%、94.8%、95.8%。偶尔通过MSN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占3.9%,偶尔通过网络视频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占2.1%,偶尔通过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与老师沟通的占1.7%。通过MSN、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和网络视频与老师沟通的家长非常少,这可能是因为可视电话/3G视频电话目前还没有普及应用,使用成本较高。
每学期从未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的家长占85.5%,偶尔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的家长占7.2%,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较多、非常多的家长占3.1%。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不是较多也不是较少的占4.2%。
在对家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在目前网络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家校沟通,双方担心视频上传到网上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
表3-26 每学期访问老师博客的状况
表3-27 每学期访问老师微博的状况
由上表可知:每学期从未访问过老师的博客、微博的家长分别占87%和87.6%,家长访问老师的博客、微博属于个别现象,这可能与许多老师没有开通自己的博客和微博有关,也与家长的时间精力有限有关。
3.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态度、主要内容及沟通状况
表3-28 您认为与教师进行沟通的必要性大吗?
表3-29 您与老师沟通的频次多吗?
由表3-28可知:家长认为与教师沟通较有必要、非常有必要的占94%。认为没必要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占0.5%。由此可以看出,家长普遍认为与教师沟通是很有必要的。由表3-29可知,每学期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次数比较频繁、非常频繁的占20.5%,与老师沟通一般和偶尔沟通的家长占71.1%,每学期与老师沟通过的家长占91.6%。
表3-30 您一般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与学校或者老师进行沟通?(多选题)
由表3-30可知:有75.73%的家长与老师沟通是为了询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和表现;38.67%的家长与老师沟通是为了向老师征求孩子成长发展意见;31.82%的家长与老师沟通是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情况;7.96%的家长与学校或老师沟通是向学校提一些意见或建议;10.37%的家长与老师沟通是为了联络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学校提意见、建议的家长仅占7.96%,当前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只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学习者。
表3-31 您与老师沟通时,交流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多选题)
由表3-31可知:家长与老师沟通时,交流的最主要内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占81.97%,这与表3-30反映的情况相一致,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况。交流的最主要内容中“学生的品德习惯”占46.63%,“学生的身心健康”占39.07%,“学生的兴趣爱好”占25.48%。
表3-32 您与老师沟通时,老师的态度如何?
由表3-32可知:家长与老师沟通时,大多数老师的态度是比较好的,占97.2%。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是比较敬业的。只有2.8%的老师对家长态度不好,可能是这些老师不喜欢教师职业或不喜欢被别人打扰。
表3-33 大多数老师对您与他们沟通孩子情况的态度如何?
由上表可知:家长认为,大多数老师对家长与他们沟通孩子的情况较为欢迎或非常欢迎的占92.7%。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的职业态度是非常端正的,只有个别老师表现为不冷不热和较为反感,这可能与个别老师的个性特点有关。
表3-34 您对与老师沟通的成效感觉如何?
由上表可知:家长认为与老师沟通成效较为满意、非常满意的占83.6%,较不满意的占13.1%,看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成效还是比较理想的。
表3-35 您认为“家校合作沟通”对孩子的学业、成长发展帮助有多大?
由上表可知: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沟通对孩子的学业、成长发展帮助比较大、非常大的占79.6%,但也有15.5%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沟通对孩子的学业、成长发展帮助一般。
表3-36 新媒体的联络与沟通方式(如校讯通/手机短信/QQ等)对您的帮助有多大?
续 表
由上表可知:家长认为新媒体联络与沟通方式(如校讯通/手机短信/QQ等)对他们的帮助比较大、非常大的占60%,认为帮助一般的占25.2%,认为没有帮助的占5.8%,由此看来家长认为新媒体联络与沟通方式(如校讯通/手机短信/QQ等)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表3-37 您认为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如QQ、短信、校讯通、电子邮件等)与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相比如何?
由上表可知:家长认为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如QQ、短信、校讯通、电子邮件等)与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相比有较大优势、非常大的优势的占35.6%,认为各有利弊的占45.5%,认为有一点优势的占13.5%。有近半数家长认为新媒体家校沟通方式(如QQ、短信、校讯通、电子邮件等)比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有优势。
表3-38 单从校讯通/家校通看,对您与老师和学校的沟通帮助有多大?
续 表
表3-39 校讯通/家校通沟通方式不方便之处有哪些?
由上表可知:单从校讯通/家校通看,对家长与老师和学校的沟通帮助较大、非常大的占47.1%,认为帮助一般的占35.4%。单从校讯通/家校通看,对家长与老师和学校的沟通有帮助的占92%。
家长认为校讯通/家校通等沟通方式不方便之处在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占28%,认为“界面不友好”的占19.2%,“收费/服务不合理”的占10%,“功能设置不合理”的占10.1%,其他情况主要是没用过、操作起来麻烦、电信和小灵通用户无法使用等占32.7%。
(三)不同个人背景下的家长运用新媒体差异状况分析
表3-40显示不同个人背景的家长在运用新媒体进行家校沟通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在使用电子邮件、QQ、QQ群、手机短信、飞信、家校通/校讯通、微博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F=6.656,P[1]<0.01;F=6.778,P<0.01;F=6.593,P<0.01;F=7.930,P<0.01;F=5.176,P<0.01;F=4.360,P<0.01;F=2.599,P<0.01)。经LSD多重比较发现:在使用电子邮件、QQ群、微博方面,30—40岁的家长比20—30岁、40—50岁的家长用得多,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QQ、手机短信、家校通/校讯通方面,仍然是30—40岁的家长比40—50岁、50—60岁的家长用得多,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使用飞信与老师沟通方面,20—30岁的家长和30—40岁的家长较40—50岁的家长用得多,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访问学校网站、运用网络留言/语音留言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访问学校网站方面,40—50岁的家长比20—30岁、30—40岁、50—60岁的家长访问的次数多(F=3.781, P<0.05),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方面,30—40岁的家长比40—50岁的家长用得多(F=2.650, P<0.05),其他年龄段的家长之间无差异。
表3-40 不同个人背景下新媒体运用差异状况(家长问卷)
续表
续表
续表
由上述分析可知:家长在使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方面,30—40岁的家长是一个相对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小孩基本上处于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与老师的沟通也较为频繁;40—50岁的家长的小孩基本上处于高中学习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家长较其他年龄段的家长较关注学校网站,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别。
不同学历的家长在运用新媒体进行家校沟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使用电子邮件、微博、校讯通/家校通、访问学校网站方面(F=2.690,P<0.05;F=4.308,P<0.01;F=6.843,P<0.01;F=9.492,P<0.01)。经LSD多重比较发现: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使用电子邮件与老师沟通方面,大专学历的家长比中专及以下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用得多,其他学历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使用微博、校讯通/家校通、访问学校网站方面,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家长访问老师的微博较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家长访问得多,其他学历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运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访问学校网站方面,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家长比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家长用得多,其他学历的家长之间无差异。
由上述分析可知: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家长比较关注老师的微博,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家长比较关注学校网站上的信息,运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得也较多。
不同职业的家长在运用校讯通/家校通、访问学校网站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别(F=2.656,P<0.01;F=5.029,P<0.01)。经LSD多重比较发现:专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运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方面较个体劳动者、工人和其他人员使用得多,其他职业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访问学校网站上,专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较个体劳动者、工人访问得多,个体劳动者、工人又比农民访问得多,其他职业的家长之间无差异;专业人员比其他职业的家长(除外来务工家长外)访问学校网站都要多。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访问学校网站、运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方面,专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运用得多。
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家长在运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使用电子邮件、QQ群、访问老师博客、微博、运用校讯通/家校通等与老师沟通方面(F=24.258,P<0.01;F=46.824,P<0.01;F=8.601,P<0.01;F=11.459,P<0.01;F=29.006,P<0.01),以及在运用QQ、手机短信、飞信、访问学校网站、网络留言/语音留言与老师沟通方面(F=32.290,P<0.01;F=33.995,P<0.01;F=44.928,P<0.01;F=4.930,P<0.01;F=10.019,P<0.01)。经LSD多重比较发现: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小学生的家长使用电子邮件、QQ群、访问老师博客、微博、运用校讯通/家校通等与老师沟通方面比初中生、高中生的家长运用得多,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之间无差异;在运用QQ、手机短信、网络留言/语音留言与老师沟通方面,小学生的家长比初中生、高中生的家长运用得多,初中生的家长又比高中生的家长用得多;在运用飞信与老师沟通方面初中生的家长比小学生、高中生的家长使用得多,小学生的家长又比高中生的家长运用得多;在访问学校网站方面高中生的家长比小学生的家长和初中生的家长都访问得多,小学生的家长和初中生的家长在访问学校网站方面无差异。
由上述分析可知:小学生的家长在运用电子邮件、QQ群、访问老师博客、微博、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方面比初中生、高中生的家长都要多;在运用QQ、手机短信、网络留言/语音留言、飞信与老师沟通方面,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长都比高中生的家长使用得多;只有在“访问学校网站”方面高中生的家长比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长访问得多。
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的家长在运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运用电子邮件、QQ、QQ群、手机短信、飞信、校讯通/家校通、访问学校网站与老师沟通方面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普通学校比重点学校使用得多(T=3.390,P<0.01;T=5.334,P<0.01;T=5.205,P<0.01;T=6.225,P<0.01;T=7.036,P<0.01;T=5.020,P<0.01;T=-3.997,P<0.01);在访问老师微博、给老师网络留言/语音留言方面,普通学校比重点学校的家长用得多(T=2.300,P<0.05;T=2.375,P<0.05)。
不同收入水平的家长在运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方面同样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运用网络视频、校讯通/家校通方面(F=2.634, P<0.05;F=2.305,P<0.05)。经LSD多重比较发现: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和2 000—4 000元的家长通过网络视频与老师沟通比6 000元以上的家长用得多,其他收入水平的家长之间无差异;在运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方面,月收入8 000—10 000元的家长比2 000—6 000元的家长运用得多,月收入10 000元以上的家长比月收入4 000—6 000元的家长使用得多。
由上述分析可知:月收入低于4 000元的家长,相对于其他收入段的家长,会更多用网络视频与老师沟通,月收入8 000元以上的家长使用校讯通/家校通与老师沟通较收入低于8 000元的家长更多。这与前文的分析相一致,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家长一般也是月收入低于4 000元的家长,他们喜欢访问老师微博、运用网络视频与老师沟通。
在运用新媒体与老师沟通方面,孩子数量不同的家长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 P: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