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成果

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家校沟通中新媒体技术的引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进入学校与课堂,基于网络环境的家校互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重视。“家校通”平台于2004年在全国逐渐普及。(二)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的方式及其优缺点1.社会性软件社会性软件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用户社会关系的形成而构建的互联网软件。电子信箱具有保密性,是教师和家长单独沟通的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成果

(一)家校沟通中新媒体技术的引入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进入学校与课堂,基于网络环境的家校互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重视。教育师范教育司将《家校合作》列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强调“家校合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要求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2002年7月,教育部把《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家校互联、家校互动的应用研究》和《促进家校通的研究与应用》作为一项重点研究课题,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2004年4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功主办了全国首届“家校互动信息化平台”(简称“家校通”)应用研讨会。2006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研究》成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2002年以来,很多省、市的“家校通”平台陆续推出使用。“家校通”平台于2004年在全国逐渐普及。例如,2003年6月2日,北京市有415所中小学的375 846名中小学师生使用了“家校通”。200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在100万户家庭推广使用“家校互动”系统正式启用,目前已覆盖全市19个区县,覆盖超过120万户家庭和近2 000所中小学、托幼机构、10.4万名教师成了“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注册用户。目前除暂无网络条件者外,上海市覆盖率已近100%。

(二)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1.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用户社会关系的形成而构建的互联网软件。在家校沟通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社会性软件主要有Blog(博客)、QQ、BBS、MSN、e-mail、飞信等。

(1)Blog(博客)。Blog(Welog的简称)的中文译名为“网络日志”,它是一种新的网络交流的社会性软件。微博即微型博客,是 Web 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简单易用。国内著名的微博有:新浪搜狐腾讯、饭否等;国外著名微博有:Twitter、Jaiku、Juick、Sideblog、Plurk、Yammer。相对于博客需要组织语言陈述事实或者采取修辞手法来表达心情,微博只言片语“语录体”的即时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而新技术的运用则使得用户(作者)更加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班级博客,家长和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观点和教育思想,针对教师的教学,围绕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家长、教师、学生在博客上的互动,可以促进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

博客最大的优点在于空间无限,教师不直接面对家长,可以给家长更多的时间思考,家长可以在“博客”上留言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2)QQ。QQ是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具有信息即时发送和接收,语音、视频聊天,在线、离线文件传输,群共享上传、下载文件、QQ邮箱等主要功能。QQ还具有移动QQ、3G QQ服务,将手机完全与电脑端无缝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协同。作为传播较广、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聊天工具,QQ切实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便捷、更直接了。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建立班级家长QQ群,能够让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家长想和某位老师或家长单独沟通也可以实现,这样做到个体与全体兼顾,减轻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只要教师的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接受家长们的“专访”,这也弥补了家长会中家长只能接触到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对其他教师不甚了解,更无从了解孩子情况的不足。

(3)BBS(Bulletin Board System)。BBS在国内一般称作网络论坛。它属于半实时半异步通讯工具,用户通过站上发表文章和发送信件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征询建议,结交朋友。通过BBS建立家长论坛、班级论坛,家长可以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4)MSN。MSN是一种即时消息发送接收工具,可以进行语音通话,还可以使用摄像头在Net-meeting中进行视频交流。同时,MSN还把电子邮件、IP电话、PDA等诸多传统的、非传统的通信手段整合在一起,作为即时通信的一部分。

(5)E-mail。E-mail是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又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建立家长信箱,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通。那些因为客观条件不能参与互动的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老师沟通。电子信箱具有保密性,是教师和家长单独沟通的方式。

(6)飞信(IM软件)。飞信是中国移动提供的一款方便、快捷的沟通工具,可在电脑和手机上使用,能实现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只要中国移动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就可以与好友联系。飞信的功能很多:在线聊天、多方会话、文件共享等。如果对方不在网上,飞信可以将信息以短信的形式自动转发到对方的手机上,保证信息及时到达不丢失。飞信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使用绝对免费,不给家长增加经济上的负担。

社会性沟通软件的特点、功能[1]分别见表1-1、表1-2。

表1-1 社会性沟通软件的特点

表1-2 社会性软件的沟通与助学功能(www.daowen.com)

注:“√”表示全部有,“∨”表示部分有。

2.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家校沟通平台(“家校互动”平台)

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家校沟通平台,是集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一体的家校沟通的混合型方法。对这一平台,有的省市叫“家校通”,有的省市叫“校讯通”;而上海则称为“家校互动”平台——上海移动同时还可以为家长提供短信服务,提供这一业务的系统被上海移动称为“校讯通”。

“家校互动”平台是学生家长在自愿加入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功能,与教师和学校及时进行沟通的一种服务系统。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考试测验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建议。

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1)实现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查询管理;(2)为家长和老师提供协同教育的理论、方法、策略等指导;(3)整合社会性软件,如QQ、BBS、Blog、E-mail等,为家长提供专家讲座、答疑与咨询等交流;(4)为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课件、教学案例、多媒体素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共建共享。

2007年4月17日,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共同推进,由上海市市民信箱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中心承建的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家校互动”项目正式启动。“家校互动”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服务于全市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素质教育,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免费提供便捷沟通和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平台。它主要有三方面功能:一是互动,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家校互动”系统进行双向交流;二是发布,教师通过“家校互动”系统,向学生和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发送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学信息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三是服务,学生通过“家校互动”系统获取教育资源,家长通过“家校互动”系统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3.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优点

(1)新媒体的时空跨越性。网络使家校双方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更自由地在任何时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互动,使互动更加便捷、有效。

(2)网络互动形式的多样性。网络家校互动能提供同步、异步等多种互动形式,使教师与家长的选择灵活多样。

(3)网络互动内容的丰富性。在互动内容方面,网络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载体呈现内容,表达形式更加生动多样。以往由于时空限制,家长和教师就学生情况往往只能进行简单交流,而通过网络则可以进行深度交流,交流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4.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缺点

(1)完全依靠信息技术,家、校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网络的虚拟性使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情感交流趋于虚无。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和家长完全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致使家长和学校之间情感淡漠,再加上教育市场化的倾向影响,有的甚至演变成你交钱我培养的关系,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

(2)栏目单一,单向传输,缺乏实用性。相当一部分“家校互动”平台没有提供家长最需要的诸如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学业状况等与孩子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节信息,而仅仅是一些作业通知、学校安排,甚至有时只有一些天气提醒,同时,教师平常大量的繁杂工作使自己没有精力去针对每个学生发布这些信息。有什么事情教师还是叫家长到学校,或者家长到学校亲自了解,就是发布什么信息也往往是单向传输,谈不上沟通。

(3)使用不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有些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所在学校实施“家校通”后,老师和父母相互告状会使自己“没面子”,因此很反感这种让自己没有隐私的方式,把学校发给家长的办理业务的通知单偷偷扔掉,根本不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

(4)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偏低,使用困难。“家校互动”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综合性网站、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电子信息化产物,需要使用者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做到灵活、省时、高效。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地区和学校花大力气建设的“家校通”系统,因为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不会使用而成了摆设。

(5)家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造成沟通困难。现在,学生家长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知之甚少,一些看似基础的电脑操作和通讯工具的使用着实令他们头痛。有些家长更是无所谓什么家校沟通,老师看着办就好了,他们认为将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万事大吉。有些家长对网络技术操作十分娴熟,但是现行的“家校通”系统的各个功能版块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他们大量的信息需求。

(6)易受条件限制,不能推广到农村等条件落后地区。“家校通”系统使家校沟通跃上了信息化的台阶。但是“家校通”系统的利用需看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学校和家庭能不能上网、手机的覆盖率、电话的使用情况等。在推广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技术设备成为家校通在乡村等条件落后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2]

[1] 李燕临、郭酉函、黄春梅:《解析社会性软件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第2期,第68—70页。

[2] 李剑:《“家校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23期,第189—1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