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家校沟通的方式
在美国,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主要表现在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行沟通,沟通方式灵活多样,各个学校的做法也不尽相同。除了中美两国都有的五种方式——家长会、家访、电话、电子邮件、网络沟通外,美国还有一些为我们不常见的沟通方式[1]。
1.家长学校
美国许多学区都设有“家长学校”,它以“教会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技巧,使他们成为完美的家长”为宗旨,课程设置包括:教授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在孩子做错事时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等,所教内容几乎涵盖了年轻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2.介绍信
通常在学年伊始,教师会给家长写一封介绍信,介绍学校、教师、班级等情况,让家长明确他们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建立教师乃至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3.班级时事通讯
教师定期向家长发“班级时事通讯”,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及表现,以及有关学校的教育情况及如何参与等信息。
4.个人便条
教师定期向家长发送个人便条,通告家长有关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表扬值得赞赏的行为;或通知家长有关学生的活动、旅行、参加营养午餐的同意书及费用等。教师也常用个人便条的形式向家长的合作表示感谢等。
5.每周家校交流文件夹
文件夹通常在每个周末由学生带回家,每周一再由学生带回学校。里面有学校给家长的有关学校活动的通知,也有学生的作业记录,家长由此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与教师就孩子完成作业和参加学校活动等情况进行书面交流。
6.教学参观日
对教师而言,这是直接向家长说明教学计划的好机会。在参观日里,教师会向家长介绍他们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主要的教学活动、家庭作业、评价程序、常规训练的要求等,家长也有机会参观学校的设备、向教师询问问题及观看学生的作品等。通常在教学参观日还会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校长会把学校的计划向家长作简要的说明。
7.非正式接触
有的教师会在早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迎候学生及其家长,简单地了解学生晚上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学活动的建议。
8.“教师—家长”联谊会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家长”联谊会,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此举非常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
9.家长角
家长角一般设在学校建筑物内的一个角落,角内包含一些书刊及其他资料,供家长浏览或借阅。
10.特殊情况卡
为学生成长而发给家长的一张特殊情况卡,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2]。
(二)中国传统家校沟通的方式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家校沟通方式虽然有差异,但共同点是非常明显的。国内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互动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几乎为每个学校所采用,也深受家长的欢迎。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班级的办学情况、发展状况,以及子女在班级的表现与学习情况。家长会的形式一般以班级家长会居多。如果组织得好,家长会也可以成为教师与家长双向交流的一个平台。
2.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又称“学校开放日”或“家校开放日”。这是学校在预定时间、有目的、有准备地邀请家长来校参观或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www.daowen.com)
3.家长委员会
这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家校合作形式,家长可以对学校的各类事务提出意见与建议,使学校的运作更为合理与高效,但决策权仍在学校一方。
4.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或家校联系簿)
这是家校互动的一种书面联系方法,各学科的教师定期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评价,由学生带给家长,家长也能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写在手册上,再由孩子带回学校。学生成长记录手册能起到一定的互动作用,但与前几种形式同样互动的次数不是太多。
5.家访
这是一种最流行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由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中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传达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要求,传授、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新经验、新思想,传递家长应该了解的信息,介绍学生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以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主动配合学校、社会加强教育。同时在家访中教师也能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向家长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
6.电话
随着电话与手机的普及,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进行家校互动,因其便捷、即时、高效等特点,成为教师与家长使用更多的一种互动形式。教师或家长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话或手机交换学校、班级情况和学生表现,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它是一种一对一的互动形式,很受家长欢迎,但对教师来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做到定期交流和针对每个学生交流,一般只用于学生出现问题时。
7.校访
家长来校找教师了解学生的表现或处理一些问题。与电话访问类似,它也是一对一且是面对面的互动,有助于家校双方更好地沟通与互动。
(三)传统家校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1.电话
电话是促进家校沟通的一种有效工具,是最方便、快捷、普遍的一种沟通方式。若能善用,它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我们可以针对班级一些特殊的同学,与家长保持固定(如每周)的电话联系,彼此交流家校情况,效果会不错。
但有些家长经常给教师打电话,所谈内容往往重复,有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大,且干扰了教师工作之余的生活。有的家长则担心自己打电话会影响教师的休息,而没有将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以至家校双方时常信息不通畅。
2.家访
家访既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近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家访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走进学生的家庭,更多地了解学生成长的背景。
学生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动机和性格等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有些问题单靠联系本、电话很难讲清楚。没有与家长当面沟通,教师不可能真正全面了解学生。教师通过家访可以当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分析如何使学生进步。
不过由于教育教学任务重、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择校而使住家地离校较远,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隐私等原因,因此教师家访有很多不便之处。
3.书面联系家庭
它是班主任和家长通过家校联系簿、书信、函、便条等书面方式共同教育学生,沟通双方的一种形式。主要的方式是建立家校联系册,老师把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情况如实记录,周末发给学生带回家,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如实反映孩子在家情况。家校联系册是家长和学校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情况的一周记事本。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然而不便之处在于给班主任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尤其是担任语数外主科教学工作的班主任,每天的作业批改量已经很大,不可能每天在每一个学生的家长联系本上写下孩子一天的表现。久而久之,家长也会逐渐懈怠,签字及批注意见应付了事,家校联系簿失去了应有的家校沟通的作用。
4.校访(包括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安排家长接待日、开放课堂等让学生家长经常到学校、班级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学校要鼓励家长参与班级、学校的管理,鼓励家长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可以拉近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距离。
家长会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情况,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学生作业的成绩展览,学生才艺汇报演出。通过家长走访学校,家长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各方面发展的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老师的教育工作。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快捷地解决学生在校发生的偶发事件,但家长在忙于工作的时间被老师突然请到学校,只能就事论事,大致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就事情的处理办法与教师达成一致意见,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合作。由于子女在校的不良表现,家长往往在回家后又对子女严加指责。这种方式偶尔为之尚可,经常性地请家长到校会耽误家长和老师的时间,不仅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还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1] 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中小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1—123页。
[2] 陈志敏:《从美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看家校合作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师资建设》2011年第3期,第101—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