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氢气的作用机理与能源利用

氢气的作用机理与能源利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研究小组也建立了大量的理论模型,采用第一原理计算、密度泛函、分子模拟等计算方法计算了MOF与氢气的作用机理,对实验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中子散射是目前研究氢气与MOF作用过程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手段。用红外光谱法在20~300K的温度区间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MOF与氢气分子的作用机理,分别为具有不饱和配位金属位点的HKUST-1和CPO-27-Ni以及MOF-5。

氢气的作用机理与能源利用

目前多采用的实验手段有非弹性中子散射(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INS)、扩散反射红外光谱(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很多研究小组也建立了大量的理论模型,采用第一原理计算、密度泛函、分子模拟等计算方法计算了MOF与氢气的作用机理,对实验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氢气分子的原子量和电子数太小,不易通过X射线衍射探测其位置,而中子散射的能量与元素所含的电子数无关,使其更适合于探测氢原子及其同位素氘原子等在储氢材料中的位置,中子比X射线的穿透力强,更适合对体相材料的表征。因此中子散射是目前研究氢气与MOF作用过程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手段。通过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研究MOF-5结构中的氢分子吸附位点分布,发现低吸附量下的两个强吸附位点分别在金属节点和配体周围。随着氢气量的增加,单个晶胞的氢气吸附量从4个氢分子增加到24个,增加的氢气吸附在BDC配体周围。低温下的中子衍射实验发现HKUST-1的结构中有6种类型的直接吸附氘分子的位点(见图7-11),首先吸附发生在配位不饱和的Cu离子处,为不饱和配位的金属离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明,接着吸附发生在较窄的孔道处,进一步吸附发生在较大的孔道处[36]

978-7-111-38715-2-Chapter07-19.jpg

图7-11 HKUST-1结构的D2吸附

注:不饱和配位Cu离子位点(左),沿[111]的直径为5Å开口为3.5Å的孔(中),沿[100]的直径为9Å的孔(右)[36]

一般来说,像氢气分子这样的非极性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为零,不会发生红外吸收。但是在高压下,由于分子之间的高度碰撞,使电子分布受到扰动,引发偶极矩,进而会发生红外吸收,称为碰撞-诱导红外吸收。用红外光谱探究氢气与吸附材料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原理,氢气分子的两个碰撞-诱导红外吸收峰分别位于4161/cm和4155/cm附近。用红外光谱法在20~300K的温度区间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MOF与氢气分子的作用机理,分别为具有不饱和配位金属位点的HKUST-1和CPO-27-Ni以及MOF-5。通过对H-H伸缩振动谱峰位移的分析,探究金属位点的作用,并用吸氢初始温度作为作用力强弱的指标,HKUST-1、CPO-27-Ni和MOF-5的吸氢初始温度分别为110K、180K和105K,其中CPO-27-Ni的初始吸附热可达13.5kJ/mol,是目前已报道的MOF吸附热最大值之一。在高压下,吸附量几乎只与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有关[37]。如图7-12所示,通过对不同结构MOF在不同压力下与H2和D2作用的对比,发现吸附后的氢气分子峰发生红移(30~40/cm)。随着孔径的减小,红外峰积分强度增大,即受到的扰动更强,苯环对谱峰的扰动较强,而不同金属离子的影响很小。谱峰形状位移和吸附热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能表现振动吸收附近的化学环境,而不能表现吸附作用的强度。但吸附位点多样的MOF半峰宽展宽、峰强与特殊位点吸附作用的强度和对称性有关[38]

理论计算模拟是研究氢气吸附机理的又一有效手段。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HKUST-1、CPO-27-Ni和MOF-5与氢气分子的作用机理,发现在CPO-27-Ni结构中的不饱和配位Ni离子周围存在两种强吸附位点,氢气分子轴向与Ni离子作用,另一端指向负电势区域(见图7-13)。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MOF-5与氢气分子作用时的原子位置、晶格常数、有效原子电荷分布等信息,并通过Monte-Carlo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78K在孔角有一个强吸附位点,对应1.28个氢气分子,在300K也发现多个吸附位点[39]。利用第一原理范德华密度泛函方法计算M(bdc)(ted)0.5等体系中的氢气作用位点,最强吸附位点在孔角处,与氢气分子接触的苯环数有关,而与金属配位点无关(见图7-14)。这一结果与上述的红外实验结合进一步说明在饱和配位的MOF中,决定吸附作用的主要是芳香配体,而与金属离子关系很小。另外,计算模拟一些材料掺杂对MOF吸氢性能的影响,对实验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用量子力学(X3LYP辅助下的DFT)方法计算了Li掺杂对室温下可逆储氢性能的作用,发现Li原子倾向于结合在苯环的中心。并用MP-2方法估算氢分子与有机配体和金属节点的范德华作用,预测在-30℃、100bar下Li-MOF-C30的吸氢量可达6.0wt%[40]。(www.daowen.com)

978-7-111-38715-2-Chapter07-20.jpg

图7-12 一系列MOF材料在不同压力下,与H2作用的红外光谱扣除相应压力下D2作用光谱得到的红外差谱图

978-7-111-38715-2-Chapter07-21.jpg

图7-13 CPO-27-Ni中Ni离子周围的氢气吸附位点(黑球表示氢原子;黄色球表示静电势为-0.015au的区域)

978-7-111-38715-2-Chapter07-22.jpg

图7-14 M(bdc)(ted)0.5结构中的氢分子吸附位点(右图为其中1a位点的其他角度放大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