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帮助多动症学生辨识与成果

帮助多动症学生辨识与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续我将这个问题反馈给学校心理老师,咨询了相关情况,得到她的帮助与支持后,决定第一阶段先采取“贴照片”的方式。这次简单的谈话后,“贴照片”的方式显然以失败告终。我们认为该生可能有多动症。家长来学校的事,我并未告知该生,此次谈话目的是希望家长在家里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去相关专业儿童医院诊确认当前孩子的情况。

帮助多动症学生辨识与成果

辅导教师:左娇娇

辅导学生:曾某某

辅导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

辅导背景:该生七年级入学时较其他孩子明显活泼好动很多,难以自我约束,上课无法静坐、专心听讲,甚至出现频繁离开座位或主动“招惹”周边同学等系列问题。入学半个月来,各科老师反馈的问题较多,除去作业、课堂纪律之外,也会出现与其他班级同学产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类的事件。

学生分析:该生相对活泼,但因好动以及情绪管控能力较弱,导致其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性格里或多或少有些自卑。但他在班级里很乐意帮忙分发作业、打扫卫生等,是一个热心、勤快的孩子。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以下是我第一次尝试对该生的心理辅导过程。

我:上课的坐姿要求是什么,你肯定记得吧?

生:老师,我记得的!就是手放在桌面,挺直腰背。(语气略显骄傲)

我:我怎么发现你上课没有这样坐呢?

生:我就是这样坐的呀!我只是有时候想动一动,我也控制不住啊。

我:这样啊,那老师知道了。这样吧,你用最标准的姿势示范一次给老师看,老师给你拍张照片,然后打印出来,贴在你桌角,提醒你上课要坐端正,怎么样?

生:好啊。

我:那老师希望下次能看到你认真在上课哦。

生(言辞肯定):嗯!

后续我将这个问题反馈给学校心理老师,咨询了相关情况,得到她的帮助与支持后,决定第一阶段先采取“贴照片”的方式。

刚开始两天,该生较之前有些许变化,观察其上课在“坐立不安”之时,我走到其座位旁点一点照片,他能会意并迅速做出反应。但没过几天,他便开始用书挡住照片,甚至开始“毁坏”照片,后来索性将照片收起来了。

发现该情况后,我跟他聊了一会儿,内容如下。

我:你怎么把照片收起来了呀?

生(很不耐烦):我不想把它放我桌子上了。

我:这样啊,那你把照片收好,上课还是认真一点。好吗?

生(依旧不耐烦):我知道。

这次简单的谈话后,“贴照片”的方式显然以失败告终。没过两天,班级学生来办公室找我,说曾同学跟3班同学起冲突了。我和3班的老师到现场时,3班男生的右侧脸颊红了一片。我们询问事情缘由。

生:我下课玩棋,他过来捣乱,我刚刚在洗手间碰到他,就骂了他,他也回骂了。

我:那你动手了?

生:他骂我的。

我:所以你就先动手了吗?

该生沉默。

我:你看看人家脸都红了,动手是不对的。

生(语气有些许不耐烦和害怕):我控制不住啊!

这是我第二次听到这句话,适当引导教育后,我将该生情况向级长详细报备。级长是我们班科任老师,对他也比较了解。借此机会,我和级长、心理老师坐在一起对该生入学以来的情况做了详细交流,并从其他科任老师及该生小学同学和老师那里了解更多信息。我们认为该生可能有多动症。

第一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整体而言,第一阶段对该生的了解更多,但存在的问题并未解决,甚至连缓解都未达到。我们拟定了下一阶段计划,决定进行一次家访,尝试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帮助孩子尽快调整状态,尽量做到课上的行为管控及常规行为习惯的养成。(www.daowen.com)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父亲在家,母亲和哥哥都不在家。我们委婉提及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该生父亲一直强调,孩子从小就比较活泼、好动。整个聊天过程中,该生一直在客厅周围活动,或是在几个抽屉来回翻找,或是在阳台上动一些杂物,或是去厨房里翻东西。总之在半个多小时的家访中,他未曾静坐片刻,家长对此也似乎习以为常,并未过多干涉。孩子的好动家长是看在眼里的,但并未意识到问题,只是默认是孩子的性格使然,所以未能予以重视。第一次家访后不到一周,一次班会课上,该生坐在一名女生后面,这位女同学头发很长,他总是忍不住去扯同学的头发,这位女同学随后把他的桌子往后推了些许,该生立马勃然大怒,大骂了一句,言辞难听,音量很大,班级同学都听到了,这位女同学当场就哭了。该名女同学提到该生最近有时候会用大头针往她头发上弄。得知该情况后,我密切关注了两天,发现他确实带了一根针,于是我没收了这根针,并问他为什么带来学校。

生:是别人给我的。

我:那你用针扎同学头发了吗?

生:我弄着玩的,老师。我又没有真的扎。

我:但是很危险啊,你看你前面的女生都哭了,是不是。

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有惹她,她推我的桌子。

我:你动她头发了,影响到她上课了对不对?

生:我就是逗她玩的。

我:好,那下次不能这样了,这根针暂时交给老师保管,可以吗?

生:好吧。

我决定让家长来学校交流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家长来学校的事,我并未告知该生,此次谈话目的是希望家长在家里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去相关专业儿童医院诊确认当前孩子的情况。我们陪同家长在教室外观看孩子上课的表现,家长还是强调孩子从小就好动。

我:孩子多动会影响他的注意力,您看他每节课几乎很难静下心来听课学习,这样长期下来肯定有很大影响。其他还是很聪明的,有时候上课无意中听一下就能记住,所以咱们还是要尝试调整他的注意力。

家长:是啊,我和他妈妈平时工作也很忙,确实忽略了他,责任其实还是在我们。

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陪伴,您可以尝试下班回来看一看他的作业,签个名也可以,让他知道你们在关注他。

家长:嗯嗯,我回去和他妈妈也说一下。

回办公室后,我们又和家长聊了一会儿。谈话主要从安全问题入手。家长认同我们三位老师的想法,表示会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寻求相关帮助,心理老师也介绍了这方面情况。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该生父亲主动将医生的报告给我看,显示孩子确实有多动症,也建议家长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辅以药物治疗。家长的言辞里有感谢、无奈等,医生也告知如果来得更早些,治疗效果会更好。对此我们所有参与这个过程的老师都感到欣慰。

第二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后续该生情况一如往昔,上课频繁大幅度动作,有时会离开教室或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对同学大吼,但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所以接受孩子与其他孩子略有不同本身就不是一瞬间能完成的事,在帮助孩子之前,我所要做的是陪同和鼓励家长迈过心里的那道坎,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才有更强大的助推力。只有家长和我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第三阶段:关心关注,科学引导。

某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我开完会经过教室后门时,突然看见该生拿着保温杯往里面吐水,我走过去,同桌说他吞了笔芯前面的笔头。我一看,满杯子都是红色笔芯液体,便急忙带他出去。从他同桌口中得知,他拿了同桌的笔芯,然后咬下笔头。当时正在数学小测,同桌没有过多理他。后来他就跟同桌说,他吞下那根笔头了。我将该生带到校医室后,将杯子里的水倒出来后发现了一根钢针。校医询问情况后,他说自己只是逗同桌玩,并没有吞笔头。但是这根钢针又怎么解释呢?他告知是同桌捡的,他拿过来了。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更多的潜在危险,于是我就问了一下他最近有没有去医院。

生:有啊,医生说我有多动症。

我:这样啊,老师以前也有学生有类似情况,那医生有没有让你吃药啊?

生:吃药,没有啊,没事的,吃什么药。

这次简短的谈话后,我跟家长联系后得知家长并未遵医嘱让孩子接受相关治疗。我们只能再次跟家长沟通,将课上的事情委婉告知,并鼓励家长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士的治疗。这次约谈结束的几天后,我找到该生与他进行交流。

我:老师觉得你最近好像有点不一样,作业交的比以前好,还有家长签名。

生:对啊,我爸妈会看。

我:那你也有很棒,进步这么大,能保持吗?

生:应该可以吧。

我:我觉得你肯定可以。这么多老师都关注你,而且爸妈又那么关心你,每次家长会你妈妈都是第一个到。所以,你自己也要加油。生:好,老师。

辅导结果:该生在寒假之后出现较大改变,上课集中听课时间相对之前较长,能主动记笔记,甚至在心理老师给的心愿卡上写道:“加油!成绩一定会提高!”到这个阶段,我清楚认识到,我必须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我按照心理老师的意见,给他提供了更多动起来的机会,让他成为班级流动书籍的维护员。我想这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辅导反思:学生问题的显现往往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有家庭等各种因素促成。转换角度看问题,单一的教师视角可能会让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得狭隘。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战斗”,给家长参与教育的机会,这不仅会改变学生,更是老师和家长一起了解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 专家点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注意力缺陷的类别需要医院医生的评估诊断才能下结论。在这个个案的辅导过程中,左老师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一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需要专业的指导,有的特殊儿童要伴随药物辅助治疗,对于中度以上程度的需要在专业机构进行行为训练或康复训练。左老师在该个案辅导的反思中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