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师:郑胜男
辅导学生:郭某某
辅导时间: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
辅导背景:该生为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差,随意性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另外,该生受家庭影响大,解决问题简单粗暴,遇到问题喜欢殴打他人,甚至常常波及无辜者,遭到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学生分析:该生多动、顽皮,自主能力差,拖延严重。但该生也挺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性格执拗,很少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经常犯错。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耐心交流,认识错误。
中午放学后,留在学校午休的学生跑来找我,说该生打架了,打了好多人,还不听班长的话。我赶紧到教室,耐心与该生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因同桌没有写字,打了同桌以提醒同桌,在同桌家长提醒该生要和同桌慢慢说,不能动手后,该生开始生气,看到另一位同学说话,又开始打另一位同学,其他学生见状开始拉他,该生变得更为暴躁,见谁打谁,场面混乱,多位同学被打。
故第一阶段的教育内容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以下是我对该生的辅导过程。
我:老师知道你写完作业后,想看看同桌写了没有,提醒他也要写,这很棒。
生(边哭边说):嗯,我想让他也快点儿写。
我:提醒他,让他快点儿写应该怎样提醒才对?
生(边哭边说):要和他慢慢说。
我:如果有人没写作业,能动手打他吗?
该生哭声越来越大。
我:你提醒同桌的方法不对,打人是不可以的,是不是?大点儿声回答。
生(哭声小些):不对。
我:好了,下午和你同桌道歉。
生:嗯。
我:你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动手打他?只看见他说话吗?
生:我觉得他是在说我,在骂我,我才打他。
我:你觉得他在说你,就直接动手了?没有先问问他在说什么吗?
生(停止哭,小声说):没有。
我:刚才问过他,是和同桌说话,头朝向你们这边,所以你就以为他在说你。是不是自己又想错了、冲动了?
生(点点头):嗯。
我:那你告诉我其他同学过来是做什么的?
生:他们是来拉我的,不让我打架的。
我:嗯,为什么拉你,不让你打架?
生:嗯…… 打架不对。
我:打架会怎样?
生(沉默一会儿):他没有说我,不该打他。
我:如果有人说你,你就可以打别人吗?
生:不,应该和他说,不应该打他。
我:嗯,打架会有什么结果?
生:受伤,还会打死。
我:嗯,你知道打架的危害,也要知道打架不能解决问题。你打了这么多人,你同桌的练习还是没写,还有这么多同学被你误伤。以后遇到事情不能冲动,更不能动手。其实呢,你想让同桌写作业,这本是好事,但因为方法错误导致了一系列错误,以后要多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才是对的。
生:老师,我知道了。
我: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就去给每个同学道歉。
生:嗯。我去和大家说对不起。
第一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本次谈话结束后,该生在前几天行为表现较好,课堂纪律和课间活动都有进步,能控制自己,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但几天后开始出现状况,上课坐在地上喝奶,随意走动,老师批评后会随意动他人东西,虽然没有动手,但在其他同学课桌上乱涂乱画来发泄情绪。随后的一周,该生再次动手打人,说明第一次辅导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该生对于自己的坏习惯是有意识的,自己也会试着控制,但可能因为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马上纠正错误。所以不断加强引导,时时监督提醒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阶段:详细了解原因,明确禁止不良习惯。
一天,该生踩踏草坪,被同学提醒后,不仅没有停止踩踏行为,还故意在草坪上走动,班干部提醒无效后,一个班干部开始拉他,该生便动手打了班干部,其他同学过来阻止他,也被他乱打。经过这次,有些同学不愿和该生一起玩,这对该生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阶段二教育方案初步计划从两个方面入手,详细了解该生喜欢动手打人的原因,以及让该生明确认识打架行为的错误,严禁出现打架行为。希望该生减少暴力行为,遇到问题可以试着控制自己情绪,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步:了解该生动手打人的原因。
我:你最近表现不太好,心情不好吗?怎么回事?
该生沉默。
我:那你自己说说最近表现怎么样?
生:不好。
我:感觉哪里做得不好?
生(大声哭):打人了。
我:自己知道错了,又自责了?
该生哭声稍小。
我:还有哪里做得不好吗?
生(边哭边说):上课没认真听,作业没有好好写。
我:上课没听课,作业会做吗?
生:有的不会。
我:不会的怎么办?
生:爸爸妈妈教我。
我:爸爸妈妈会问你在学校做什么吗?
生:嗯……
我:当你表现不好时,爸爸妈妈会怎么做?
生:打我。
我:被打之后,你感觉怎么样?会想什么吗?(www.daowen.com)
该生有些委屈地哭了。
我:爸爸妈妈经常打你吗?
生:嗯……
我:他们会因为什么事情打你?
生(思考一会儿):没有好好写作业、收拾东西慢、乱扔东西、起床、睡觉、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打……
我:表现好的时候呢?奖励你吗?
生:没有……
我:你喜欢被打还是被奖励?
生:奖励。
我:没有人喜欢被打,无论是你还是其他同学都不喜欢自己被打。虽然我们做得不好,甚至有时做错了,但都希望别人好好和我们说明白,而不是动手。
生:嗯。
我:如果想要奖励、表扬,我们该怎么做?
生:好好表现,不打人。好好学习……
第二步:明确打架是错误的,要禁止该行为。
我:上次你打架也说打架是错误的,会受伤,这次为什么又动手了?
生:他们打我。
我:谁打你了?你确定他们打你了吗?
生(低头小声说):他们很多人都抓我。
我:为什么抓你?你知道原因吗? 踩草坪可以吗?
生:不可以。
我:然后呢?你还做什么了?
生:打了张同学。
我:多个同学提醒你不要踩草坪,你不仅踩,还在上面乱走,班干部提醒你,你也不听。他去拉你,你就打人。现在你觉得他该把你拉出来吗?
生(点点头):嗯。
我:那你呢?
生:不对,不该踩,不该打人。
我:上次你这样同学们都包容你、原谅你了,你也保证自己会改正。但这次你又如此,你看,同学们也不高兴了,有的都不敢和你一起玩了,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生(摇头,又想哭):不是。
我:好,那你想怎么做,让大家再和你一起玩?
生:对不起。
我:和他们道歉,还有吗?
生(思考一会儿):不踩草坪了,听班干部的话,不打架了。
我:好,老师相信你。一会儿你去和同学们道歉,老师也会帮你和他们说清楚,同学们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老师相信同学们会原谅你的,但是同学们不会一直原谅你。所以你要记住,打架是错误的,是绝对不可以的。
生(使劲点头):嗯,记住了。
我:老师也会和你爸爸妈妈谈谈,不要总是打你,如果你表现好,应该多表扬你。但你要好好表现,努力改掉那些坏习惯。
该生点头。
第二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此阶段的教育,主要让该生明确知道打架是错误的,是不被允许的,同时了解该生喜欢动手打人来解决问题的原因。我也找其家长谈过,了解到爸爸妈妈无论大小事,只要觉得孩子做得不好,都靠打来解决,甚至双方一起打,以致现在该生根本不害怕被打,有时更是故意不听话。交谈后,家长也表示会控制自己,改变教育方式。我们了解到,该生一方面受父母影响,喜欢动手,另一方面自己情绪易急躁,别人碰自己或说自己时不能控制情绪。这次辅导后,该生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午餐午休时,会积极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还会主动承担一些班级事务。但有时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动其他人,需要老师多关注,多引导。
第三阶段: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阶段一和阶段二的辅导,该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及打架的危害。该生行为有明显改变,上课与其他同学相处时,小动作少了很多,家长方面也稍有改善。故阶段三的辅导主要从正面积极表扬入手,对该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正向强化,使该生增强信心,快速进步。
我:最近看你和同学们玩得还不错。
生(眉飞色舞):嗯,我和朱同学、张同学一起玩了很多游戏。我们上美术课,我还借给他们彩纸了。音乐课,韩同学没唱,我提醒他了,没打他……
我:看来你最近和同学们相处得确实很好。你是不是感觉非常高兴?
生:嗯嗯。我上课也有好好听课。
我:老师知道。其他老师也反映你这段时间进步了,可以较长时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讲。很多老师、同学都表扬你了。
该生笑。
我:最近表现确实有进步,表扬你,做得很棒!但你还可以有更大进步,比如再坚持坚持,坐在自己座位上的时间更长些。上课时控制好自己的手,不去推扯别人。可以试试吗?
生:可以。
我:老师相信你。最近你爸爸妈妈打你了吗?
生(低下头,小声说):打了……
我:因为什么?
生:我没好好做……
我:那最近爸爸妈妈有表扬你吗?
该生沉默。
我:你觉得你最近表现怎么样?
生:不好……上课会乱动,会乱扔东西。
我:这些方面确实不好,但是最近你没有打同学,相反有时还会帮助同学,提醒其他人,这些都是你做得好的地方,老师很高兴。
我:你现在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同学们都开始喜欢你,和你一起玩耍了,你也很高兴。那如果取得更大进步,相信你会感到更开心,你会交到更多好朋友,学到更多知识,爸爸妈妈和老师也会更开心,为你高兴。
生(点点头):老师,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辅导结果:本次教育辅导结束后,我也持续关注该生情况。该生表现时好时坏,大范围打人事件未出现过,但对其他同学的小动作不断。家长反映说,有次要打他,但是他说不能打,要和他慢慢说,感觉孩子和以前不同了,在家表现也有改善。
辅导反思: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教育,该生开始试着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尤其在学校,有些表现比较好。虽然仍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但遇到相同情况,该生采用可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再动手,进步明显。在半年的跟踪教育中,可看到该生从习惯动手打人,与同学关系不太和睦,到开始学会自我控制,自己改变,勇于向父母表达,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该生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明显进步,良好的行为表现也越来越多。但还有对同学做小动作等问题,需要老师继续关注情况。
● 专家点评:从幼儿园到小学,不少孩子产生了“适应”的问题。对于过于调皮的孩子,排除“多动症”因素外,奖励、正强化和适度惩罚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家长提要求,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行为训练的目标要达成一致。郑老师对个案改善的行为及时表扬,强化了正向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问题可能会不断反复,需要老师不断强化。郑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信,在郑老师的不断关注下,孩子会有更好的行为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