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师:彭海浪
辅导学生:安某
辅导时间:自2020年9月至今
辅导背景:该生12岁,初中生,家中有一个5岁的弟弟,父亲在厂里打工,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姐弟俩。该生自小学六年级时出现自残行为(用刀子划伤手臂)。升入初中后,在校与同学相处尚可,成绩中等,未表现出较大异常。一天,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伤口,后被同学告知班主任。经班主任与家长协商,至医院进行了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返校。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一次意外冲突。
我是年级长,担任该生的历史老师,返校之后,该生曾主动找过我一次,表达了自己因在家休养耽误了学业,导致学习跟不上,能否对其降低要求的意愿。我询问了下她的近况,告诉她不必太过焦虑,我在课本上给她勾画出了相关的重点内容,比平时多努力一些即可追上来,之后安抚其继续学习。我与该生的冲突事件发生在一次自习课上,我从该生旁边经过,看到她堂而皇之地把一本小说摆在桌面上看,考虑到该生的心理状态,我让她下课之后到我办公室。
我(把书摆到她的面前,语气凝重):说吧,为什么要在课堂上看小说?
在该生返校之后,各个老师考虑到她的情况比较特殊,也难以把握该以何种态度来处理该生的问题,怕稍有不慎会导致该生出现过激行为,一般对于她的过错,大家都会选择性地宽容。她估计也意识到了老师们的担心,一开始并未料到我会对她态度严肃。
生(戏谑地):这本书是我借的,我明天就要还了。
我:所以,因为你明天就要还了,你就在课堂上看小说?
生:对,所以呢?现在是要写检讨还是叫家长?我写检讨行不行?好吧,我写检讨,我错了行吗?
我:那你就叫家长过来吧。
我当时也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随后打电话叫家长过来。
生(忽然声泪俱下,撸自己的袖子,露出伤痕):老师,我都这样了,你这是要逼我走向绝路,我比较容易走极端,是不是我死了你就会比较开心?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是比较慌乱的,我不太确定这个孩子因为这件事而轻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先安抚这个孩子的情绪,一起先冷静下来。家长过来之后,出乎我们的意料,家长还未问清事情原委,先是抱着她,说道:别怕,妈妈过来了,别怕,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承担。
我叫了班主任一起和家长谈话,事后又将详细情况上报德育处领导。在与家长的谈话过程当中,孩子在谈话室外,由班主任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我们首先询问了孩子上次就诊之后的一些情况。家长表示,孩子上一次带到了医院之后,医生初步诊断为抑郁发作,建议住院观察两个星期,但由于家中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顾,故而她在家居家了两个星期。
家长表示,现阶段以孩子的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希望老师对其降低要求,不在意其分数,并要求学校老师多以“朋友”式的方式来和其沟通。我们本欲建议先休学一段时间,再次将孩子带往专业机构治疗,可家长表示出了对相关机构的不信任,认为自己孩子情况不至于严重到需要去精神科,而只是去儿童医院即可。鉴于当晚的谈话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们约定第二天再约家长到校,并请家长当天晚上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
第一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第一次谈话事发突然,临时叫家长过来,我作为一个当事人,并未完全从事件的情绪当中抽离出来,第一阶段与家长的谈话可以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通过第一阶段的接触,我们认识到孩子返校之后的表现与家长存在一些关系。首先,家长向孩子传递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孩子有一部分压力因素来源于学业,但家长传递给了孩子一种自己可以因自己的“特殊”情况而不再认真完成学业,甚至家长还和孩子传递了“零分都无所谓”这样一种观念,家长仿佛站在了学校的对立面,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学校的不信任。从谈话的过程了解到,家长可能也做了一些关于抑郁的孩子的功课,知道要在情感上多支持和关注孩子,但家长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无原则、无条件地,甚至盲目地站在孩子一方,可以想见在家庭当中,估计也是家长多以让步为主,又联系到孩子入校之后的表现,找老师表示能否对其降低要求,在被抓包看小说,面对老师的质问时,桀骜的态度,也与家长的态度有较大的关联。
第二阶段: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调整家庭关系。
该生有一个弟弟,但对于弟弟的到来,该生并不是很能接受,弟弟是爸妈征求她的同意所生的,该生在小学阶段即出现过割手腕的情形,同时与其要好的一名同学也存在割手腕情形,该生的割腕行为存在模仿该名同学的可能性。该名同学已转回老家就读,不能确认两人是否还有联系。在大致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提前和学校领导商议了下午与家长谈话的主要内容。家长的观念比较固执,故而我们与家长谈话的第一个内容重点在于认同感受、共情,取得她对学校的信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德育主任: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心情沉重,我也有孩子,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大得多,已经工作了。我也为人父母,所以,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
我:虽然我没有孩子,我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做这样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我同样非常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德育主任:通过昨天晚上的谈话,我们感觉到某些方面,你可能对学校存在着一些误解。首先,我们并不是站在对立面的,只有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家长:我没有不配合学校,就是考虑现在孩子的一个心理状态,我们希望学校在处理她的某些问题上能稍微放宽一些。说实话,我们现在也不是很在意她的学习成绩,只想要她健康就行了。
我:我作为当时的亲历者,我承认情况比较突然,一瞬间我可能也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也希望你能理解,从一个班级管理,乃至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看到学生的行为有偏差而不去纠正,长此以往班里其他同学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个同学可以特殊对待呢?我能否效仿该同学的行为呢?老师对待同学要求不一致,其威信势必大打折扣。
德育主任:既然你决定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就不能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观念——考零分无所谓。如果家长都跟孩子这样说了,孩子有恃无恐,自然行为会越来越差。这样的态度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家长:当时我们也是考虑到孩子的情况,怕对她有要求又刺激到她,所以才说这样的话。这点,我们承认的确不该说这样的话。
我:既然孩子愿意来学校学习,那么我们要鼓励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学好,不管结果如何。作为一名学生,来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完成学业。这样才是正确的导向。
此时家长的态度有了初步性转变。
我:平时她和弟弟关系怎么样?
家长(若有所思):我们生这个宝宝之前,有和她商量过,也是得到了她的同意才生的。说实话,我们也在反思,可能生了弟弟之后,对她的关注不够,所以现在想尽办法多给她一些关注和关爱。
我:我非常欣慰你们家长在孩子问题上这种主动学习及自我反思的态度。我们身边很多家长都没有你们这种态度,这样我们开展工作会容易得多。
我:生育二胎是家长的权利,您说征求孩子的同意,但是孩子当时只是一个小学生,她并不能成熟到帮家长做决定。二胎的到来可能给大孩带来心理不适。家里多了一个孩子,大孩首先担心的可能就是自己不再是家庭的中心,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减少,那么我们家长一定要让大孩感觉到弟弟妹妹的到来,并不会让父母的爱减少,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而且在处理大孩和二孩的关系上,我们家长一定要不偏不倚,处事公正,坚持原则。最后,我们多给这两个孩子创造独处的空间,引导大孩悦纳新生命的到来,比如让大孩帮忙挑选弟弟妹妹的小衣服,帮忙装修弟弟妹妹的婴儿房,这样两个孩子才能相处愉快。
家长: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有的时候,我带他们去公园,她会说,可不可以不带弟弟去,给弟弟买玩具时,要她同意才能买,我都会说,要学会分享。
德育主任:上次带去医院,医生怎么说?
家长:我有时候觉得我女儿没有病,她可能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我们的关注。
德育主任:她有没有生病,得专业的医生说了才算。虽然她的行为看上去像是在威胁,但我们谁都不敢断定,是不是真的,万一是真的,处理不好,我们都要抱憾终身。我还有一个小小看法,就是我们家长有时候也不能太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如果孩子总是从中尝到甜头,行为可能会更加乖张。
我:是的,家长和学校要相互理解,学校也有难处。如果这个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动辄就用死来威胁老师,那么我们老师会很难办,学校也会很难办,在学校难免会碰到一些情况,不只有学业方面的,还包括同学相处、人际沟通等,万一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我们学校真的承担不起。我们在教育过程之中,还是会以一个共同的原则来要求所有同学,学业上,她真的要尽力去做。
家长陷入沉默。
德育主任:那么,我们约定,一定要带孩子及时治疗,有什么情况,及时和学校反馈沟通。另外,我们得约定一下,如果评定孩子的情况已经不适宜再在校内学习,需要你们家长配合让孩子先回家休息治疗。
家长:好的,学校说的话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的。
我:另外,建议您关注一下孩子平时有没有浏览一些不良的网站、书籍、影视作品等,因为现在孩子心智不太成熟,模仿性强,一些不好的作品会教唆青少年自残或自杀。对于孩子之前那名同样自残的同学,建议就是远离身边的负能量,多接触一些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
第二阶段教育效果及反思:第二阶段中,我们事先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再与家长会晤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通过共情、认同,取得她对学校的信任,消除了双方谈话的对立感;其次,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教育观;再次,表明学校的实际困难,约定规则,寻找教育合力,让家长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第三阶段:与孩子沟通——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挫折观。
针对该生的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辅导。
第一,珍爱生命。由于第一阶段,我与该生因为小说的事情有了冲突,所以我的首要目标是缓和我与该生的紧张关系,并对其开展生命教育。该生因为此事,害怕被学校要求回家休养,故而我让其到办公室,就当天的情况写一份“情况说明”,之后就让其返回班里继续学习。一方面我让该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有偏差,其次选择相对较轻的方式处理,减少我与她的对立感。在让其写情况说明前,由于我意识到其父母对其比较关心,也有处理好弟弟和其关系的公正的态度,有较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所以我引导该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关心,通过换位思考设想自己的极端行为给身边人造成的影响,矫正其不良的认知,引导其珍爱生命。
我:当你用死亡威胁老师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www.daowen.com)
生:当时就是觉得心里太难过了,而且我觉得我比起以前已经好很多了。
我:当你发生这件事之后,妈妈是什么反应呢?
生:妈妈很快赶来学校了。
我:如果你出了事情,真的像你所说的采取了极端行为,设想一下,妈妈会怎么样,面对女儿冰冷的尸体,妈妈会怎么样?
该生陷入沉默。
我: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妈妈,就我看来,我觉得妈妈非常关心你,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我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支持和爱,我不敢想象,假设妈妈来到学校,看到你出了意外,妈妈会如何。
该生沉默。
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而且这真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而采取极端手段,你觉得是聪明的、明智的选择吗?你年纪还小,还有很多时间去探索未来世界。这样就结束了,难道不可惜吗?
该生最开始是敷衍地写了一个情况说明给我,听到这样的话之后,若有所思地说,自己能不能重新写一遍情况说明,我感到我的话触动了该生的内心。
第二,学会调控不良情绪,掌握合理宣泄方式。该生一旦遇到冲突事件时,容易采取胁迫他人,甚至自伤的手段,除了引导她珍惜生命,还要让其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我让该生撸起袖子,检查了她的伤口,一些伤口已经愈合。
我:这些口子疼吗?
生:并不疼,没有太大感觉。
我:老师非常欣慰你从医院回来之后的这段时间,没有再添新伤口,你在情绪控制方面有了一些进步,我希望你的进步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不管什么时候,碰上什么事情,都不能再轻易说出“死”字,或者用刀子伤害自己。
该生自述用刀片划手并不感到疼痛,之后我引导该生认识到自己本身对疼痛不敏感不能成为她可以划伤自己的理由。
我:你用刀子划伤自己的时候,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生:是,我有时候就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感觉特别难受。
我:老师想你一定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难过,释放自己的压力。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我们有很多可以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找一些替代品,运动啊,转移注意力,看看电影,唱唱歌等,不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老师难过的时候就喜欢去跑步,跑完之后,觉得整个人就畅快了。你也可以试一下,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方式。
生:那我试一试画画吧。
我:老师还想让你明白一个道理,就好像天气有好有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生并不是完美的,你赞同我的观点吗?
生:嗯。
我: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压力与挫折无处不在,中考、升学、工作后职场的困难、家庭、经济,那么我们靠什么来面对这些困难呢? 我觉得是靠一个良好的心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不管是面对学业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各方面的困扰,都不能采取极端方式。我还要你和老师达成一个约定,有问题一定及时寻求心理老师或者家长、老师、朋友的帮助。不要把情绪积蓄在心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调适心理压力,我相信你是一个不会轻易被困难压垮的人。
在这里,我通过扭转该生的不良认知,使其认识到压力与挫折无处不在,尝试使用替代品来减少自残行为,鼓励她通过阅读、体育竞技、看电影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她的抗压能力。
之后在课堂上,该生因为几次与同学的不愉快而来向我投诉,我选择公正地处理,我感觉该生和我的距离正一步步拉近。
第三,同伴心理疏导。该生在课堂上划手的事情,是由其同桌反馈给老师的。考虑到初中生现阶段心智尚不成熟,且具有较大的模仿性,事后我与班主任对其同桌进行了心理辅导。
该生的同桌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比较乐观的女生。根据她的描述,平时该生有给她展示自己的伤口,她被该生的行为吓到了,觉得该生不太正常。针对该种情况,我们和班主任首先引导其同桌正确看待这件事。
班主任:相信你也有不开心的时候,碰到过一些让人难过的事情对吧?
该生同桌:是会遇到,但是没有像她一样用这种方式,她是碰到什么事情了吗?
我: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一部分人会选择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这部分同学与其他同学并未有任何不同,只是大家的抗压能力不一样。
班主任:是的,你们作为她的同学,如果她愿意把烦恼倾诉给你们,你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如果她暂时并未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给你,表明她不希望自己的事情,或者自己的隐私被同学知道。作为她的朋友,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该生同桌:帮她保密。
我:是的,这个事情,不宜在班上过度声张,我们不要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然后尽自己的力量多陪伴她,关注她,关心她,因为你们是和她接触最多的同学,如果她有什么异样,一定及时和老师反馈。
班主任:还有,万万不可模仿她的行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很酷的行为,而是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切记!
第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该生出现自残,与其无法接纳弟弟有较大的关系。后来从该生的讲述中得知,该生的爸爸妈妈存在吵架现象,帮助其悦纳弟弟的到来,帮助改善相处模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另一重要的工作。一次该生找我询问作业,我趁着这个机会和她聊了一下。
我:听说你有一个弟弟,可以和我聊聊弟弟的事吗?
生:弟弟就是在我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吵闹,导致我作业写不下去。
我:弟弟就没有可爱的时候吗?可以说说弟弟的优点吗?可以说一些你们相处的细节吗?
在该生诉说之后,我也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和弟弟的一些相处细节,虽然会有吵吵闹闹,但骨肉亲情让我们相互陪伴。之后,我给该生看了一些网上的妈妈怀胎十月的照片。
生:原来怀孕是一件这么辛苦的事情。
我:是啊,怀孕还不是特别辛苦,更辛苦的是养育孩子,你妈妈也是这样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的。
我: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承受如此大的辛苦生育第二个孩子呢?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想你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有一个好伙伴,有弟弟或者妹妹,以后遇事可以一起分担,互帮互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而且,我想你作为姐姐,是能够尽到关爱弟弟、帮助父母的责任的,是吗?
生:我试一试吧!
我:嗯,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比如帮弟弟拍照等都可以。
针对该生反馈的家长吵架现象,学校心理老师将其父母约见到学校,告知父母其孩子最近出现再次划手现象。我们肯定母亲在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爱方面的努力,建议该生继续坚持服用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增加亲子互动,尤其是大孩和弟弟的互动时间,让该生感觉到被爱和被重视。此外是要处理好夫妻双方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且建议孩子的父亲也来学校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夫妻双方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辅导结果:通过一段时间辅导,至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该生都未再出现划手行为,与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从其日常作业来看,虽正确率不高,但能看出,还是尽力完成自己能够掌握的部分。据其母反馈,她也按时服用药物。就在我们都以为该生日渐好转之时,又有同学反馈,该生在课堂上又出现划手行为,据该生反馈其父母又出现吵架现象。家庭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该生的行为常出现反复,后期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该生的情况能日渐好转。
辅导反思:学生的一些问题,其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老师需要挖掘多方合力,通过构筑家校合作的平台,形成多方合力,让家长参与教育过程,才能让教育的效能得以扩大。
● 专家点评:处理这类的学生个案真不容易,看这篇个案辅导记录,我的心也随着彭老师的文字起起伏伏。不少家长在得知孩子有抑郁症时,很容易从严格要求的极端变成只要好好活着就行了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遇到问题就产生退缩回避的心态,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孩子终将长大,走向没有父母悉心保护的社会中,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正视问题、面对困难,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事。彭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恰当地纠正了家长的不合理认知,在关注孩子治疗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孩子调整了情绪,并正向引导她认识生命、关注他人。为彭老师点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