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师:黄郴红
辅导学生:小静
辅导时间:自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
辅导背景:小静,小学二年级。在班级表现不爱动、不合群的,害怕参与集体活动,孤独、胆小,即便老师或同学热情、主动地和她交流,她也会选择安静沉默,一个人待着。小静会刻意回避与他人交流、相处。
学生分析:小静的性格自卑、敏感。父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见到;母亲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顾得上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小静内心是孤独的。从二年级开始,妈妈让小静一个人上学、放学,她经常一个人在家,更加感到受挫。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将心比心,共情理解,建立信任。
初次找小静单独沟通时,她很腼腆。她驼着背、低着头,局促紧张地站在我面前,一句话也不说,看得出来她对外界的戒备心理。所以只有首先建立起她对我的信任,才能打开小静的心扉,更好地帮助小静。我尝试从讲故事入手,尽量保护小静脆弱敏感的内心,同时话语中应对她的家庭和性格予以足够的尊重、理解。
以下是我与该生的心理辅导过程。
我:这是一个关于小雏鹰的故事,鹰妈妈觉得小鹰长大了,应该自己学会飞翔出去捕食了,所以有一天,鹰妈妈把小鹰带到悬崖边,把小鹰扔了下去。小鹰在危急的时刻,拼命地扑腾自己的翅膀,一下子就学会了飞行,从此也能够独自觅食,离开妈妈的怀抱,小鹰变得更加勇敢了!
生:我知道,小鹰长大了,所以它会飞了。
我:你觉得小鹰在面临被丢下悬崖的危险时,它有没有放弃?
生:没有。
我:那只勇敢的小鹰,老师觉得就像你一样,都在慢慢学会独立,所以它才学会了飞行。老师知道你从二年级开始也是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了,对你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呢!
生(若有所思了一会儿,然后迟疑地点点头):我妈妈工作很忙,爸爸也很忙,所以这个学期开始,妈妈要我自己一个人上学和回家。
我:所以你的心里觉得落差很大是吗?
生:是的,我有时候觉得很孤独,爸爸和妈妈好像不爱我了,所以他们才让我一个人。
我:你看故事中的小鹰,鹰妈妈如果不让小鹰掉下悬崖,小鹰会不会那么快就学会飞翔呢?
生(摇摇头):不会。
我:小鹰如果没有学会飞翔,一直留在舒适的窝里,就不能学会自己捕食,如果有天鹰妈妈离开了,小鹰会怎么样?
生:它可能就会饿死了。
我:其实呢,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勇敢地成长,所以他们会给孩子一些挑战,比如你的妈妈,她这个学期让你自己独立上学、放学,老师看到你就像小鹰一样长大了,独立了,也更加勇敢了。
生:所以,爸爸妈妈不是不爱我?
我:当然了!
生(低垂着头):可是,爸爸妈妈一直在忙工作,很少有时间陪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我: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工作吗?
生:不知道。
我:爸爸和妈妈一直都很爱你,你的妈妈很担心你,看到你最近的表现,她很着急,但是他们还是要出去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想给你更好的生活!
生:(沉默思考中)
我:其实,你是一个让老师非常喜欢的孩子,这学期你的变化很大,懂事的你变得更加独立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觉得你在生活上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
生:是的。爸爸妈妈忙,所以他们教会我自己吃饭、自己独立,很多事情我都会自己做了。
我:也许这个学期刚开始,你面对妈妈不再接送你上学这件事时,心里面会有一些受挫,但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愿意帮助你,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话想单独对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说,我们都很愿意倾听你的想法,并且和你一起想出解决办法。
生: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第一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在本次谈话结束后,小静不再躲避或抗拒老师,能够单独在老师面前吐露心声。著名教育家阿德勒曾指出:所有人在刚开始生活时,都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这是因为孩童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成人。对小静来说,亲情的缺失,导致她的人际交往出现困难,加上本学期开始,母亲对小静不再接送,这一事件增加了小静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引发了小静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反常行为是小静应对挫折和自卑感无法正常调节的表现。因此,要使小静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应对挫折,要从家庭、学校、集体、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从而帮助小静形成正确认知,合理应对挫折。
第二阶段:家庭与行为认知疗法辅助,改变不良认知。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方式会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巨大影响,在调节学生个体受挫后难以调节的心理状态下,辅助家庭治疗共同协调,能够帮助小静更好地形成正确认知。在第二阶段,以家庭为单位,教师承担协调者的角色,在对小静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其家庭成员的特点、态度、行为方式等,改善家庭的心理接纳和协助功能,以促进被辅导者的心理健康。
我:小静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忙不忙?
该生父亲:我一年中很少有时间回家,平时工作很忙,联系家里的时间也比较少。平时都是妈妈管孩子。(www.daowen.com)
该生母亲:在一年级的时候,我管得还多一点,但是今年厂里工作多了起来,所以对孩子的管教和陪伴也少了。
我:小静其实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但这个学期前半段时间的表现让人意外,相对于之前来说,一下子退步了很多,表现得更加内向了。
该生父亲:因为我常年在外务工,确实对孩子疏于管教,但是也没办法,如果不去上班,她的生活都会成问题。
我:我确实是很理解您工作上的辛苦,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其实人这一生,孩子的教育过程只有一次,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对父亲、母亲陪伴的渴求很强烈,也许爸爸妈妈协调一下工作与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让小静发生改变,相信她从爸爸妈妈的陪伴中感受到爱,会让她成长得更加自信、勇敢。
该生父亲沉思了一会儿。
该生母亲:确实这样,其实我和孩子爸爸都明白孩子还小,我们不能只顾着眼前的工作,而丢掉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这也确实是我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我:很理解你们的不容易,看到小静最近的退步,想帮助她,但光依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要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给小静更多的关爱和交流机会,感受到爱的孩子会更加自信,改变自己的不良认知。
该生父母:我们会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给她更多的陪伴和交流,谢谢老师的建议!
经过第二阶段的辅导,小静家长意识到了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疏忽,同时做出了改变。小静妈妈调整了工作时间,会接送小静,承诺小静的事情一定努力做到,等到小静能够自己大胆地上学、放学后,才会完全放手。爸爸也从原来的一年只见一次面,增加了与孩子的沟通次数,每到周末时就会和小静进行视频通话。小静慢慢改变了,她在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中得到了家庭的肯定。她理解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变得自信起来。
生(高兴地走到我身边):老师,这个周末我的爸爸会回来看我啦!
我:是吗?那你一定很开心吧?
生:对啊!因为这个周六是我的生日,爸爸说他还会给我一个小惊喜。
我:那可真让人高兴!你的爸爸妈妈其实一直都是爱着你的,现在的你是不是更加明白爸爸妈妈的爱了?
生:是的,以前我总是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原来那么辛苦,所以爸爸妈妈很不容易,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肯定地摸摸她的头):相信你对自己、爸爸和妈妈都有了新的认识,老师祝贺你越来越进步了!
第二阶段辅导效果及反思:经过这个阶段的家庭与行为认知辅助治疗,小静父母慢慢改变了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对孩子多加关注。小静从家庭中收获到了更多的自信,平时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同学们也反映,这段时间小静的变化很大,她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了。
第三阶段:个性辅导,肯定自我价值,收获成长自信。
小静的自卑心理,多数来源于家庭资源劣势的挫折心理,这使得小静在身心发展和交往能力方面产生了障碍。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辅助治疗后,小静的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该生在对自我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上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在第三阶段,教师从个性辅导出发,帮助小静肯定自我价值,收获成长自信。
我:小静,你在这一次的班级书写比赛中,进步可真大!老师听说你获得了“书写飞跃奖”,祝贺你!
生:我没想到自己能获奖,我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班上很多同学的书写都比我漂亮。
我:但是,你还记得吗?老师颁发给你进步奖的时候,表扬了你认真书写的态度,还有你为超越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我:那是当然,每一个超越了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小静露出害羞而又惊喜的笑容。
生:今天的数学计算比赛,我是班上第一个写完的。
我:你写完之后做了什么?
生:我立马就举手,告诉老师我已经写完了。
我: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发现只要我认真去做一件事,还是能够做好的。
我: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这段时间,老师还听说你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比如帮助生病的小雨同学值日,给请假的同学登记作业,等等。
我:你的主动让你在学校有了很多的新朋友,不是吗?
生:是的。而且我在学校还当上了英语小组长,我很开心!
我:这些都是你努力、上进的结果。相信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生:嗯嗯,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辅导结果:经过将近一年的心理辅导,小静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相处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从前的小静自卑、孤独、不爱说话,现在她会主动去帮助同学,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家长也反映,小静在家会主动分享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心态和情绪更加积极阳光。
辅导反思:孩子的自卑和受挫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无论是父母、同伴还是老师方面,都未给予他赏识和关注,那么孩子自信心就会被压抑,自卑心理会越来越严重,一个对自我评价不当的孩子,在各方面的挫折和压力下,极易对自己希望,所以,在对学生的辅导中,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爱,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合力,这样的心理辅导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闪光点”教育,帮助小静肯定自我价值,收获成长自信,进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辅导过程和具体行为的操作和描述上,还不够细致,后续在小静的成长过程中,辅导者将继续跟进。
● 专家点评:“孩子的自卑和受挫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黄老师在这个个案的跟进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都影响着孩子的情绪、态度和安全感。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有不少家长为了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赚钱这件事上,确实令人钦佩。但需要纠正的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父母的关爱更重要。黄老师通过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令人欣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