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璧山大傩舞传承现状:重庆非遗舞蹈研究

璧山大傩舞传承现状:重庆非遗舞蹈研究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凌:2016年,我们在丁家立山寺成立了一个大傩舞传习基地——璧山大傩舞传习所。叶小金自己出资修建了立山寺这座寺庙,提供大傩舞排练的场地。因为璧山大傩舞与其他地区大傩舞有所不同,需要裸身,对年龄有限制,都是从小时候培养。肖老师2016年去世后,这几年璧山大傩舞的市级传承人都是空缺的,要从区里选拔一个人上去,我想尽力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璧山大傩舞传承现状:重庆非遗舞蹈研究

问:现在会跳最传统的大傩舞的人还多吗?

凌:现在有一些人会跳传统的大傩舞,比如扮演方相氏以及十二兽神的一些人员都还健在,同时也都是学校的老师们,现在50多岁。年龄再大一点的,肖鹏飞老师的那一辈都已经去世了。还有就是原来在我们丁家文化站的已经调走了的老师。还有原来扮演“泥巴鬼”的裸儿们,他们现在已经长大了。

问:璧山大傩舞有参加一些大型的演出吗?

凌:我们曾经把“泥巴鬼”编成了一个节目,2007年在朝天门进行过演出。朝天门的场地很大,我们一共有四五十个演员参加了演出,男女演员都有。其中跳舞的有6人,方相氏有2人,十二兽神有12人,裸儿有大概20人,都是四五岁的幼儿园的孩子,最小的3岁。那个时候这些孩子表演是全裸的,但在朝天门演出之后,出现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有些人觉得这是传统,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有些人觉得这个影响不太好。于是领导们就提出来不能全裸了,规定搬上舞台要有限制,后面就不允许全裸了。

除了那次朝天门演出,之后就没有这种大型的演出了,但是在整个璧山区还有丁家街道还是有很多表演,比如节假日都会开展一些大傩舞活动。市里面的演出还是很少,因为大傩舞是作为一个民俗活动,更多地倾向于保存和传承,不能用于比赛。去年文化馆编排了一个关于大傩舞的舞蹈剧目,是男子群舞,改编的艺术化了。舞蹈要戴上面具,手拿道具,跳的动作都是驱鬼、庆丰收的意象,内容以驱鬼、祈福为主。此外,还创作了一些关于大傩舞的舞蹈节目、方言小品,是现代形式的节目,和传统的大傩舞差距比较大。总体来说,在璧山丁家街道活动的比较多,端午节我们都把它作为小活动了,着重是大年十四的行傩活动。尤其是大年十四春节期间,大傩舞活动特别红火,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还要打灯笼和火把。大家都带上家人和孩子,打上灯笼,一起去“偷青”。像另一位传承人叶小金,他把自家几亩地拿来专门供这些游客们“偷青”,游客们偷得可高兴了,一车一车地偷。

问:璧山大傩舞现在是否有一个固定的演出团体呢?

凌:有,我们有个演出队,大概有30人,都是我们民间自己组织的人员。有已经退休的,有正在单位上班的,也有打工的。现在我们每年排练的时候都有专业的舞蹈老师给我们排练。但是有时我们节目比较简单,不需要怎么排练,人员一到位,道具拿上就可以开始。因为我们是传统的民俗性节目,不需要怎么排练,到了该表演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进行起来了。特别是大年十四的“偷青”和“打灯笼火把”,非常火热。实际上我们还考虑把这两个活动上报到区里,想将它们申报为民俗活动方面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这些演出全都是您在负责吗?活动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

凌:对,演出都是我负责。我们除了平时的这些演出,也没有额外收入。像正月十四和端午节之类的活动,我们也没有去申请政府拨款,都是自发的。演出其实也花不了太多钱,因为是一种自娱自乐,只需要一些运费,比如像乐器表演的器材还有音响需要运过来,就要产生一些车费,我就把传承人补贴的那笔钱拿出来支出,我觉得这算是应该用钱的地方。肖老师在的时候,我代他去领过两年传承人的补贴,后来肖老师去世后我自己领了两次。我把这些钱作为活动经费,如果有什么活动要开展,我就用这些钱。像这次开展的璧山区的活动,请人舞龙舞狮、车费和化妆费我就用活动经费支出。

问:璧山大傩舞的传承工作是怎样进行的呢?

凌:2016年,我们在丁家立山寺成立了一个大傩舞传习基地——璧山大傩舞传习所。传习所是区文化馆给我们挂的牌,由我和叶小金负责。现在我们传习所一年大概有一个季度的时间是培训小孩子,向他们讲述一些大傩舞的故事,学习技艺。每次培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我们着重在端午和大年十四开展传习活动,就是为了每年的这两个节日的演出进行排练。(www.daowen.com)

除了在传习所进行传承,我偶尔也会去一些学校里面做一些教学活动,不过不经常去,没有固定时间地点,有活动就去做。因为我们要表演的话,就要找学校里的小学生,跟老师联系。演出时,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还要带上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比如2016年需要的那次演出就是带上了小孩家长,我们没办法照看那么多小孩子,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表演活动需要找一年级的孩子,但现在不好找了,一年级的孩子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都不太愿意来,因为小孩子年龄大一点就知道害羞了,不愿意穿比较裸露的服装,所以现在就只有找中班的孩子。孩子们学得很快,一会儿就学会了,手上拿着道具,教他们吼一下“傩!傩!傩!”然后朝一个方向,告诉他们我们去打鬼或者其他的,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图7-7 大傩舞传统技艺传习班2017年收徒授艺现场

问:除了您和叶小金老师是区级传承人以外,还有市级传承人吗?还有其他人在传承大傩舞吗?

凌:我是2007年被评为区级非遗传承人的,后来叶小金也评上了区级非遗传承人,那会儿他是跟着我学习的。叶小金自己出资修建了立山寺这座寺庙,提供大傩舞排练的场地。我们自己集资或者出资开展活动时他也会出资帮助,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把大傩舞活动开展起来。市级的非遗传承人因为申报程序的问题,从肖老师2016年去世之后到现在,还没有申报上去,所以现在市级传承人暂时空缺。关于其他大傩舞传承人,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师弟们,比如我们当地的陈勇、曾陶等,都是我们有活动可以随叫随到的人员。其次,从2013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传承人培养活动,培养四五个后续传承人,现在已经培养了20多人。进行过系统的大傩舞学习的人在璧山大概有30人了,年龄大概都在10岁,都是小孩。因为璧山大傩舞与其他地区大傩舞有所不同,需要裸身,对年龄有限制,都是从小时候培养。

问:您对璧山大傩舞的传承有什么建议或者打算吗?

凌:首先我认为每年的活动应该继续开展下去。今年我想把大年十四的“灯笼火把”和大傩舞中的舞龙、傩舞弄好,每年都继续开展好。其次,希望我能够申报为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肖老师2016年去世后,这几年璧山大傩舞的市级传承人都是空缺的,要从区里选拔一个人上去,我想尽力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了这个头衔之后,才能更好地以传承人的身份去开展活动,可以整体去掌控,为后面的传承工作做打算。如果我成为下一任市级传承人,我认为每年都应该培养3~4个后续传承人,从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培养。先找培养对象,然后就向他们讲述一些大傩舞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今年,如果把“灯笼火把”和“偷青”活动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结合起来一边培训一边给他们讲,这样会更透彻一些,让他们知道我们丁家有这样一种传统的民俗性活动。另一位区级传承人叶小金可以作为大傩舞的后续传承人参与进来,比如说在大傩舞推广上发挥他的长处。还有这一套大傩舞班子里的人,比如陈勇、曾陶这些一直合作的人都可以作为后续人员,共同把传习所开展得更好。

图7-8 璧山大傩舞后续传承人培养(图片来源:凌钦霞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