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您儿时的记忆里,会经常见到大傩舞表演吗?
凌:看过,但不是经常见。因为璧山大傩舞主要在丁家街道附近演出,我老家离丁家有一段距离,那时交通不方便,就看过一两次。我们本地人,叫这个舞蹈“泥巴鬼”,正式的名称是“大傩舞”。丁家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庆丰收、驱鬼请神的活动,已经成了一个每年都会有的习俗。
问:您是跟随璧山大傩舞的前传承人肖鹏飞老师学习的吗?
凌:是的,我之前是跟随肖鹏飞老师学习的。我一直以来都从事文化工作,刚参加工作是在璧山区建龙镇,后来又调入金宝乡,最后才调入丁家街道。2005年,政府想把丁家的大傩舞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我就四处打听,打听到肖老师是我们当地人称的“泥巴鬼”。据说他表演时是脱光了的,身上涂抹泥巴。于是我们就把肖老师请来,向他请教该如何开展大傩舞活动,如表演时手上要拿什么东西,嘴里要唱什么词之类的。后来每年要开展大傩舞活动的时候,我就和肖老师一起,开始了合作,也就是相当于拜他为师。从那时候才知道傩舞就是所谓的“鬼舞”,是祭祀方相氏的一种祭祀舞蹈。2006年,璧山文化委和文化馆将我们丁家的大傩舞纳入重点项目,当时我做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找到了我们当地的一些艺人,比如吹唢呐的、吹箫的、打灯笼的、舞龙的有关人士,按照方案将他们召集起来,在丁家的花市筹备一个游行活动。那时是在丁家24米的大街上游行,来观看演出的有10多万人。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璧山大傩舞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开展一些大傩舞的活动,经常和肖老师一起探讨活动的相关问题。2011年,肖老师申请成为璧山大傩舞的传承人。2014年,由于肖老师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他的孩子也不会跳大傩舞,而且年龄也都比较大,所以就将璧山大傩舞的传承工作委托给了我。
图7-5 凌钦霞和肖鹏飞老师进行传承工作(图片来源:凌钦霞提供)(www.daowen.com)
问:肖鹏飞老师是师承于谁呢?
凌:他说是1942年跟随一个名叫徐大元的人学的。肖老师曾和我说“泥巴鬼”的名称由来。肖老师小时候,在我们丁家的一条叫作劳动街的街道(现改名叫二十四米大街了)上有一个酒厂,在酿酒的时候有一个赤裸的小孩走到酒库,一直没有见他出来,酒库里也找不到,后来的两三年那附近就经常有人去世,劳动街的居民们认为是“鬼”来了,为了驱鬼,就找来小孩子赤裸身体涂上泥巴,在每年的端午节进行驱鬼。当时还是小孩的肖老师也参加了演出,后来每年端午节大家都会打上灯笼,带上小孩子们进行驱鬼仪式。
问:您觉得大傩舞难学吗?有什么难忘的演出经历吗?
凌:大傩舞跳起来很简单,舞蹈主要是跟随方相氏的动作。方相氏是由人戴上花面具扮成的神,是古时候民间普遍信仰的一种驱疫辟邪的神。我们就跟着他的步伐一起跳,这个技术性不是很强,你只要懂得程序和基本动作以及套路就可以。在2006年,我参加大傩舞演出,扮演的是坐在桌上的巫婆,由4个人抬桌子,我坐在上面,下面的是方相氏和3~4岁的小孩扮演的泥巴鬼。2006年的大傩舞演出活动之后,2007年我们在重庆朝天门也进行了演出,那时的演出还专门请了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来编舞,在编创过程中会对舞蹈动作进行美化与改造,通过舞台表演的加工,把它艺术化地表演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