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庆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上+下)

重庆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上+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舞也称舞龙、耍龙、舞龙灯、耍龙灯,永川双石小金龙舞蹈便是从龙舞演变而来。解放前,双石地区几乎每个村在过年的时候都要耍龙灯,并扎制小金龙。第4代传承人杨光华创新地将小金龙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新型节目,并把双石小金龙带进了校园,突破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引起了全民学习小金龙的风潮。1983年,双石小金龙代表永川县参加重庆民间龙舞大赛获得银奖。

重庆非遗舞蹈口述史研究(上+下)

龙舞也称舞龙、耍龙、舞龙灯、耍龙灯,永川双石小金龙舞蹈便是从龙舞演变而来。双石小金龙是中华龙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它小巧玲珑的造型、灵活多变的舞蹈、独具一格的表演方式,深受群众喜欢。

双石小金龙舞蹈始于清代晚期,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小金龙是以稻草扎制而成,因其颜色金黄而得名。在后世的传续中逐渐以纸、布、绸代替稻草制作,到现在已发展为化纤布料制作,使其更加美观、轻便。小金龙以竹篾、麻线、铁丝绑扎成小金龙骨架,再用布料裱糊,施以彩绘,最后在骨架下安装上操控把手便制作完成。小金龙的长短是根据舞蹈人数来定的,两人舞的长约3米,三人舞的长约5米。

解放前,双石地区几乎每个村在过年的时候都要耍龙灯,并扎制小金龙。那时一般由村长或村里较有名望的人士筹资,这一类筹资的人被村民叫作灯头,每个村的灯头与灯头之间往往都要在耍龙灯时互相较劲。

后来,双石镇小金龙传人林时早把由三人玩耍的小金龙发展到由两人玩耍,提升了技巧性,增加了观赏性,也将双石小金龙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4代传承人杨光华创新地将小金龙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新型节目,并把双石小金龙带进了校园,突破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引起了全民学习小金龙的风潮。

现在的双石镇,无论是机关、学校、村社等地方,还是春节元宵节、民俗文化节等节日活动中,都能看到小金龙的身影,小金龙已成为双石地区民族文化象征和精神的载体。(www.daowen.com)

1983年,双石小金龙代表永川县参加重庆民间龙舞大赛获得银奖。1986年,双石小金龙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91年春节,参加北京第五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荣获优秀奖、表演奖和组织奖。2006年参加永川撤市设区庆祝活动,2011年和2013年参加永川区首届和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2012年和2014年参加永川区元宵焰火晚会。2012年参加重庆市龙腾盛世闹元宵活动。2013年小金龙走进双石中学校园,重庆电视台、永川电视台、永川报社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扩大了社会影响;参加了重庆电视台组织的“为你喝彩”第四季和永川区“一镇一品”开场表演。2017年参加永川区“我们的中国梦”暨广场舞比赛,获得一等奖和组织奖。2018年参加永川区春节联欢晚会。2019年参加永川区教工运动会开幕式表演,获得一等奖。2016年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5-3 林时早(中)与杨光华(右上)合影(图片来源:杨光华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