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中敖火龙于2011年入选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龙运光(已去世)。
龙灯这一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玩龙的习俗。重庆大足中敖镇,有在春节期间舞龙、烧龙的习俗,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敖火龙。中敖火龙起于宋末(1275年后),是一种“忠孝”文化活动;源于纪念南宋昌州大足县永安里(今中敖镇)忠臣赵昴发,其衣冠冢位于今中敖镇关圣殿侧,现已不存。大足龙灯作为优秀的民间舞蹈约有6个品种,即火龙、彩龙(又叫小金龙)、黄荆龙(又叫水龙)、蝦蟆龙、板凳龙、草把龙等。中敖火龙是用竹条捆扎成龙形骨架,糊上皮纸,彩绘而成。中敖火龙一般分7节、9节、11节、15节等。大小不同,长短各异,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多用竹篾扎架,麻线系头,彩纸和丝绸裱糊。龙头造型雄伟,呈“S”形,装饰华丽,为其他地区所少见,龙嘴设喷火装置,龙身内装火药筒和油纸捻。其独特之处在于烧龙,它以火球开路,舞龙者一般赤裸上身,下身穿短裤,任由铁水、烟火喷射,龙口亦喷火,一时硝烟弥漫、响声震天,剽悍的舞龙者往来穿梭,直到将龙烧成光架。舞龙时,手持支撑龙身的竹竿,在川剧打击乐伴奏下,随着龙头的环绕、摆动而鱼贯翻动前行。白天燃放装有火药硫黄的竹筒,制成黄烟,表演时翻飞的龙呈现出腾云驾雾的奇观;晚上玩龙,则燃放烟花,有浴火升天之势。表演者迎着从四面八方喷射过来的火花(包括干花、铁水花)、火炮,不停地抖动、绕圆场,其壮观的演出场面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8年1月,中敖镇成立了中敖火龙艺术协会,曾多次参加市县各大型庆典活动和每年宝顶香会的民俗活动。2007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亲临中敖作实地专访。2009年7月初,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重庆记忆》栏目组,到中敖对中敖火龙的制作工艺流程和表演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2011年中敖火龙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www.daowen.com)
图3-1 大足中敖火龙民间演出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舒宝红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