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舞与乡愁-重庆非遗舞蹈的历史渊源

乡舞与乡愁-重庆非遗舞蹈的历史渊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逢年过节,人们都要表演鲤鱼灯舞,借此表达鱼跃龙门、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我国传统民间抒情舞蹈的鲤鱼灯舞,也称鲤鱼跃龙门。2001年,在政府组织下,由民间艺人周克强、易成绪、孙中霞、宋晓容四人发起,并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成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52名鲤鱼灯舞爱好者创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至今仍在为万古鲤鱼灯舞的传承而奔走努力。

乡舞与乡愁-重庆非遗舞蹈的历史渊源

解放前,万古地区的群众就用竹子、绵纸制作各种不同形态的动物,逢年过节在街上舞弄,以祈求福瑞安康、风调雨顺。在过去,万古人每年年末不仅团年席上必吃鱼,还会在年尾玩鱼舞鱼,寓意“年年有余”。逢年过节,人们都要表演鲤鱼灯舞,借此表达鱼跃龙门、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

我国传统民间抒情舞蹈的鲤鱼灯舞,也称鲤鱼跃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各地民众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自制了一套由儿童来扮演鲤鱼的舞蹈。表演时,鲤鱼中的其中一尾青色鲤鱼带领四尾红色雌鲤在人群中来回舞动,热闹非凡,这便是鲤鱼灯舞最早的雏形。

1956年,正值壮年的民间艺术家周树人和其他几个灯舞爱好者制作出了第一条能够灵活舞动的鲤鱼。通过文化馆的积极肯定和重点支持,进一步改良道具和制作工艺,并根据鱼的特性编排成“鲤鱼抢宝”“鲤鱼啄草产卵”等故事情节和动作,由5个人演出的2条鱼灯在首次登台亮相就赢得了非常大的关注。在获得省级一等奖后又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舞蹈汇演,斩获一等奖;1957年精美的鲤鱼灯舞表演艺术来到北京参加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进入怀仁堂向中央领导做汇报演出,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车轮和社会潮流滚滚向前,万古鲤鱼灯逐渐衰落,几乎销声匿迹。

(www.daowen.com)

图2-2 周树人等老艺人玩舞鲤鱼灯(图片来源:周克强提供)

鲤鱼灯舞历史悠长,它起源于唐末,历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由挂灯发展为提着玩耍,最后演变为表演。鲤鱼灯是由“泥鳅汤圆”逐渐改进而来的,有龙灯的身影、狮灯的诡谲。清康熙年间的鱼灯扎得细长,不像鲤鱼,倒像泥鳅,老百姓形象地戏称为“泥鳅吃汤圆”。表演形式也很单一,一人用一根棍子将长1米左右的鱼灯举起并简单地走动。

自万古鲤鱼灯舞复苏以来,曾多次参加省、市、区(县)级重大庆典演出,引起轰动,并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香港卫视、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四川电视台《同在一个星球》栏目、重庆电视台《渝疆万里行》栏目都做了专题报道。2001年,在政府组织下,由民间艺人周克强、易成绪、孙中霞、宋晓容四人发起,并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成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11月21日,万古鲤鱼灯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标志着这一民间文化在万古落地生根。2005年,52名鲤鱼灯舞爱好者创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至今仍在为万古鲤鱼灯舞的传承而奔走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