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庆非遗舞蹈:铜梁龙舞困境揭示

重庆非遗舞蹈:铜梁龙舞困境揭示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今天的发展来看,铜梁龙舞似乎进入了顶峰时期。到今天,铜梁龙舞因多数时间在应付商业演出,已少有含金量的创编和传承活动。铜梁龙灯彩扎业基本仍停留在较分散、较原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铜梁龙舞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

从今天的发展来看,铜梁龙舞似乎进入了顶峰时期。处于顶点的铜梁龙舞该怎样继续上升是我们要思考的,因为在龙舞的发展中有更多的兄弟门类也在自我改革以谋求发展。铜梁龙舞的原地踏步就是一种故步自封,再加上铜梁当地存在诸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导致今天铜梁龙舞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客观地讲,铜梁龙舞文化在一片辉煌的背后难以掩盖诸多隐忧。

忧思之一:铜梁龙舞艺术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铜梁龙舞从20世纪80年代再次崛起后,参加了国内外各种舞龙大赛,屡屡夺魁,其舞蹈艺术一直表现出压倒性的优势。但在2004年的江西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上海、湖南等地舞龙队的表演表现出了极高的造诣,在服装、道具、音乐、套路以及演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超越了他们,铜梁龙舞陡然有一种危机感。第一,在舞龙队的整体素质上,上海和湖南的队员平均年龄为20岁左右,经过专业训练,舞蹈技艺高超,身体灵活性强,大多具备专业体操和舞蹈基础,表现出专业化很强的技艺水平,逐渐脱离民间的“自娱气质”,而走向“专业气质”。而铜梁的队员,平均年龄超过35岁,仅从面容上看就少有朝气蓬勃的气息,在技巧和灵活性上自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第二,在龙舞表演的套路上,上海和湖南已经有了大胆的创新,许多套路和动作令人耳目一新。而铜梁的套路总体上比较传统,新鲜的东西不多。第三,上海和湖南等队在服装、道具上更胜一筹,道具龙的形态和色彩有不少翻新,不同的比赛项目选用不同的道具,再搭配合适的演出服饰,龙与人显得十分和谐,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铜梁的服装和道具基本没什么变化,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此外,就全国范围而言,不同地方的龙都有着极强的特色和价值,比如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等都具有很强的挖掘价值,它们与铜梁龙舞一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着积极而又努力的贡献。

忧思之二:铜梁龙舞艺术传承形势严峻。从品种上看,为铜梁、为重庆、为祖国争得无数荣誉的只有大蠕龙、火龙、竞技龙等极少数的品种,而原生态黄荆龙、稻草龙、扁担龙、草把龙、鱼龙以及正龙、板凳龙、竹梆龙、高台龙狮舞、开山虎、南瓜棚、雁塔题名等舞蹈却罕见其身影。即便是大蠕龙和火龙,它们原生态的元素也在不断被弱化甚至淡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传承人匮乏。铜梁龙舞是口传身授的师传或家传的模式,不论彩扎技艺还是舞蹈形式均没有图文记载,更谈不上音频或视频记录。随着老艺人的不断减少,铜梁龙舞的许多样式和套路都已失传,其品种和传统元素也在不断减少。20世纪40年代以前,有魏承模、赵贵云、罗夕之等一批舞龙艺人活跃在民间。50年代后,有黄廷炎、尹登榜等艺人在重庆市群艺馆舞蹈辅导干部胡静的带领下挖掘、整理、创编并教习舞龙艺术,使得铜梁龙舞在20世纪后期达到顶峰。到今天,铜梁龙舞因多数时间在应付商业演出,已少有含金量的创编和传承活动。

图1-5 铜梁龙扎制工艺(www.daowen.com)

忧思之三:现有的铜梁龙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不理想。铜梁龙灯彩扎业基本仍停留在较分散、较原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成本较高,没有形成高中低各种需要的制作模式。手工的高端技术可以保留和发展,在手工技艺上精益求精,在中低端机器化大生产的保障下,用于各种文娱活动或者宣传。除此之外,在龙舞的宣传模式上应该放开放大,不应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化状态中。怎样才可以跨越界限,让文化走向市场?龙的衍生产品、龙的相关媒体宣传都要跟上。对于工艺品,在造型设计上应该尽可能满足各种年龄的人群,以适应铜梁龙文化产品的大繁荣。衍生产品发展得好,也会给铜梁龙舞的专业发展和学术发展带来很多保障,再加上行业的提升,铜梁龙舞自然会有更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再看龙文化的演出、教习、培训、营销方面,由于铜梁龙灯文化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很不成熟,政府还没来得及制定相应的规则,加上相关的行业协会没有建立,无法发挥自律作用,因此,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规范的广告,不规范的价格,不规范的经纪人,导致胡乱杀价,竞相拆台,粗制滥造,致使铜梁龙灯艺术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既影响到经营者的经济收益,也直接影响到铜梁龙灯的声誉。

忧思之四:铜梁龙文化宣传缺乏系统性。客观地讲,政府在铜梁龙文化的宣传方面是下了功夫的,举办龙灯艺术节、实施“五个一工程”、央视播放专题纪录片、四次进京参加盛典、多次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如此种种的大手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铜梁龙灯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铜梁的整体形象。但就目前来看,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宣传内容上看,目前局限在大大小小的龙舞活动方面,对龙舞艺术本身的内涵、价值和魅力宣传不够,对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以及龙舞艺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很少阐释,对铜梁龙彩扎艺术则基本未提及。从宣传的形式上看,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互联网媒体利用得不够,几家龙舞艺术团体借助一些网站对自己的企业做了宣传,但宣传内容呆板,缺少更新。而由政府主导的专题性的、动态的、内容全面的宣传网站还没有建立,缺少主流声音的铜梁龙灯给外界的印象是模糊甚至是混乱的。

忧思之五:铜梁龙灯文化艺术研究力量薄弱。目前,铜梁从事龙灯文化研究的力量极为薄弱,能坐下来搞研究的年轻人很难找到。像有一定成就的王万明、戴明、杨建国、李明忠等老同志,他们从事研究工作基本出于自发的状态,没有组织者、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也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铜梁龙舞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当前,全国各地打龙文化牌的地区不少,许多城市都自诩为“龙乡”“龙都”甚至“中华第一龙”,且拿出了有说服力的证据。例如,河南安阳就因出土的文物距今7000多年而自诩“第一龙”。铜梁对龙文化的研究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因此在对外交流中显得十分被动,巩固“中华第一龙”的地位缺乏足够的自信。研究成果对发展龙文化产业同样至关重要,铜梁龙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是什么,需要什么载体,采取什么措施,都需要正确的理论和创新理念作支撑。这些年,铜梁龙文化产业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而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错过了很多发展壮大的机会。

铜梁龙舞的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也有很多机遇。比如现在国家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和扶植,铜梁文化部门也在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相信,铜梁龙舞会重新站在中华龙舞的高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自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