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经常出现诸如“某人的身份信息被冒用,‘被贷款’几十万”“某人个人信息遭泄露,背负了‘抢劫’罪好几年”“某人办理出国手续,却遭遇了信用无法证明”的新闻,让每个人都替自己的身份信息捏一把汗。网络安全、身份和信用自证已经成了摆在网民面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虽然国家监管手段和第三方证明机构都在不断完善,但依然跟不上数字时代,或者解决方案无力又低效。
之所以丢失身份证容易被其他人冒用,是因为二代身份证的智能芯片无法通过远距离改写使其“失效”,所以当他人捡到了身份证依然可用,当身份证被冒用于银行开户、注册公司等,一旦出事,身份证的真正主人将被问责、承担证明“那个我不是我”的举证过程责任。
区块链的出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创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可以从源头上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在身份验证、数据流转中取得“信息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能很容易起到身份自证的作用,个人能有效解决“我是我”的问题。目前,这种数字身份已经开始走向实证阶段,在多个领域初步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和分布式等特点,有助于数字身份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即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译为“去中心化数字身份”或“分布式数字身份”)。DID在保护隐私的同时,能让用户自主决定谁来查看和使用身份数据,在未来还有可能转换成可兑现的数据资产。(www.daowen.com)
比如,如果B要冒用A的身份证去实名购买手机号码,传统的营业员验证身份的过程如果疏忽或有私心很容易就通过了审核。若是区块链的链上身份验证,那么电信系统向公安系统发送验证请求,要求其验证持卡人是否是A,于是,公安系统返回一个对A的要求,要求其输入密钥或指纹等。由此,B便无法通过办卡申请。
再如,一家商业公司要对C做实名认证:C告诉该公司自己的身份——该公司向链上发送查询身份的请求——身份链把验证请求发送到身份链APP中——C在APP一键验证、回应请求——身份链、商业公司便相信“C是C”了。相比于此前单纯以持身份证为凭证,这种验证方式安全性更高;相比于要上传本人持证拍照、进行人脸识别等方式,利用区块链中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更能保护用户隐私。更便捷地,之前“身份”一般指的是公安部门所签发的身份证信息,但其实户口簿、名下房产、工作情况、征信记录等,都是用户身份的组成。现在用户在政务系统、商业机构办理业务时,总是提供众多资料。有了区块链,多个部门组成联盟链,信息一经更新就能同步给其他部门,用户需要用的时候只需在应用程序上授权即可,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区块链的价值还在于在陌生人之间无须第三方提供信用背书,不管第三方是人还是机构,因为区块链上的数据已经完全能够证明信用度了。这时候你可以在不需要国家权力存在的情况下证明一个人的身份:只要你的每个行为在区块链上记录,这个记录就不可更改、不可伪造,也无须其他人证明,你只要提供自己的私钥(也只有私钥能够证明)。区块链身份认证的时代已经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