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遗址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遗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当时当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例如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遗址本身并不是旅游资源,历史遗址是人类历史长期活动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只有在市场经济运行下,历史遗址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才使其具有了旅游资源的性质。经济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属性,也是推进遗址类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主要动力。同时,历史遗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观光休闲上,还体现在史学研究、知识普及等方面。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视为旅游资源:历史的知名性、文化的展示性、开发的可能性。遗址类旅游资源通常来说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们像一部部纪录片一样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是重要的、不可复制的社会资源。
(一)遗址的类型划分
1.根据内容划分
(1)洞穴、山洞和居住遗址。洞穴、山洞和居住遗址主要为原始人和古代人生活活动场地,如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等。
(2)作坊、冶炼、陶瓷等遗址。作坊、冶炼、陶瓷等遗址记载着古代人生产状况,如安徽亳州古酿酒作坊遗址、郑州商城制骨作坊遗址、铁炉村冶铁遗址、景德镇御窑遗址、郑庄瓷窑址、李家门瓷窑址等。
(3)古战场遗址。古战场遗址记载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要战争,如垓下遗址、测水古战场遗址、赤壁古战场遗址等。
(4)古城与村落遗址。古城与村落遗址记载古代人聚落形式、规模和综合文明,如巴比伦古城遗址、安徽的歙县古城遗址、西递古村落、宏村古村落、唐模古村落等。
(5)古建筑遗址。古建筑遗址说明建筑的历史发展和技术水平,如安徽徽派古建筑遗址、赵州桥古遗址、万里长城古遗址等。
(6)摩崖刻石遗迹。摩崖刻石遗迹反映着古代人类文化、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如安徽天柱山摩崖遗迹、赤水官渡摩崖遗迹、遵义禹门山摩崖遗迹等。
2.根据时间划分
(1)旧石器遗址。旧石器遗址与地质时代划分的更新世大体相当,这一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www.daowen.com)
(2)新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相当于地质时代中的全新世。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许多历史以传说形式流传下来,像盘古开天;伏羲女娲兄妹成亲;黄帝同炎帝、蚩尤大战等。这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时期,先民们以农耕和畜牧为主,制陶、铜器工艺发达。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3)商周遗址。商周属青铜器时代,进入有文字记载时期,但记载简略,有的文字记载几经修改,加之年代久远而散失,所存不多。对于保存下来的遗址和文物,仍有重要意义,如都城、村落、手工业作坊等遗址。
(4)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遗址。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史料记载较多,如都城、长城、造船、冶炼遗址等。尤其在人民当中流传较广的事件、故事更有旅游价值。
(5)隋唐遗址。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强大、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代,因而保存下来的遗址较多。有的保存较为完整,旅游开发价值较大,如河南的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遗址等。
(6)宋元明清遗址。宋、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阶段,史料丰富,遗址保存下来较多,结合遗址进行研究,将更能重现历史。尤其瓷器,在明清发展至顶峰,各地遗址也较多。
(7)近现代重要史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进行了许多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这些遗址对怀念先烈,教育后人,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湖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从韶山毛泽东广场,到平江起义旧址,再到通道转兵纪念馆,越来越多的文物故事被挖掘整理,越来越多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开始创新展览形式、宣讲方式。政府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旅游业态发展的资源要素,加快文旅融合,产业联动,品牌提升,既让旅游的文化底蕴“厚”起来,又让红色产业“火”起来,是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最有效方式。
(二)遗址的文旅开发
遗址作为历史的研究价值极高,可以给人们提供历史的启示、历史的智慧,一定意义上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历史轨迹。遗址类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产业开发较早的旅游资源之一,是国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窗口,国内游客初期旅游的主要对象。
长期以来,遗址采取以回填保护及现状保护为主的保守模式,绝大程度上拒绝旅游开发。供开放的部分仅为大遗址的冰山一角,以名胜古迹的形式展开旅游,如八达岭长城、圆明园等,一般为遗址中地面遗存较多且保存较为完好的部分;或以遗址博物馆为载体,旅游形式以观赏文物为主,如早期的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苑、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分为二的内在联系,文化遗址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文化遗址的旅游业开发也很重要,在保护文化遗址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可以作为文物遗址保护的补充资金,加大对文化遗址保护的力度,使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好。2008年以来,我国遗址遗迹的保护走向探索实现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路。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以保护保证开发能得到预期效果。通过保护来开发,建设文化遗产,宣传历史遗址遗迹旅游资源,以旅游开发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为其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现如今,阳陵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高质量的博物馆已然屹立在遗址范围内;周口店、殷墟、大明宫、阳陵、圆明园、秦始皇陵、三星堆等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已初步建成,成为国内遗址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与主要模式;湖北将荆州片区遗址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相结合;湖南省着眼于弘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开始规划建设骑龙岗古墓群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骑龙岗古墓群的文物价值和社会效益,使该片区建设成为集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动态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带动慈利县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和谐发展;西安强力推行文化旅游,与各种节庆与实景演艺交相辉映;安阳也聘请国内外专家积极探索开发殷商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并打造出了与殷墟紧密相关的节庆活动;洛阳、郑州、杭州、扬州、无锡、成都、广州等城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力度;其他省市也奋起直追,遗址旅游资源开发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新的高潮。
重视对遗址旅游资源更深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会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文化遗迹遗址旅游历史内涵的认识。遗址类旅游资源目前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充实基础设施,增强交通便利性,完善相关旅游政策、法律法规,更新旅游观念,拓展思路,统筹规划,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挖掘遗址旅游资源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美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