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马来熊的分布变迁资料尽管不多,但由于该物种在熊科中并非广布种,且我们又获得一些较关键性资料,故破例从以往的一些蛛丝马迹中探索其分布变迁状况。
何业恒(1996)在《中国虎与中国熊的历史变迁》中得出马来熊分布的一些结论性意见:
从秭归一线以南,如湖北的鹤峰,湖南的龙山、沅陵、新宁,江西的龙泉(今遂川),浙江的衢州、常山、黄岩、缙云、嵊县,福建的浦城、延平、沙县、尤溪、同安、泉州,台湾的噶玛兰(今宜兰),广东的永安(今紫金)、赤溪(今台山)、四会、阳江,海南岛的万州(今万宁)、崖州(今县),广西的永安(今蒙山)、三江、罗城、河池、宜山、凌云、归顺州(今靖云)[445]、上林、武缘(今武鸣)、廉州(今合浦)、钦州(今县)等,均产狗熊,这些狗熊中似乎都有马来熊。
总之,历史时期,马来熊在我国的分布,至少到达北纬30°以内,其中以岭南一带,即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较多,而现在只见于云南南部,较之历史时期有很大的缩小。
按:何教授的看法不无一定道理,对笔者再研究也颇有所启发。只是某些结论的得出尚待更有力的证据支持,并且我们在其基础上又获得一些新证据。
7.1 华东
华东的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台湾曾有马来熊分布记录。
7.1.1 浙江
所见浙江省20世纪前的百余条方志记载,多仅简略称“熊”,但仍有少数披露似曾有马来熊分布信息。
明万历七年《黄岩县志》记述的“熊”有多种,其中“类犬、豕而轻捷,好缘树”的描述,似为马来熊。
明万历十三年《常山县志》与清康熙五十年《衢州府志》都有“熊(有人熊、猪熊、犬熊数种)”类似记载,似分别对应今所称棕熊、黑熊与马来熊。
清同治九年、民国七年与二十二年《嵊县志》皆记载有“熊(产西山。有狗熊、人熊、猪熊)”,其中“狗熊”似指今所称马来熊。
7.1.2 安徽
安徽省有马来熊栖息记录。
清光绪十三年《光州志》记述:
熊:如豕色黑,其大而色黄白者为罴,小而色黄赤者为魋,凡三种。
按:此处明确指出有3种熊:黑熊(如豕色黑)、棕熊(大而色黄白者),尤其是“小而色黄赤者为魋”,则是较明确指出有马来熊。
7.1.3 福建
福建省曾有马来熊栖息。
《柘荣县志》的哺乳动物列举有(柘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5):
竹鼬、黄鼬、山猫、土猫狸、九节狸、野兔、野猪、豪猪(刺猬)、山羊、狗獾(土犬)、猪獾(土猪)、麂、獐、狐、水獭、猴、豺、狼、虎、豹、貂熊等。
按:此中值得注意的是“貂熊”。貂熊(Gulo gulo)是栖息于寒温带针叶林和冻土草原地带的野兽,在我国仅见于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阿尔泰山区。柘荣县介于27°05′~27°19′N,119°43′~120°04′E之间,地处闽东北内陆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中山、低山类型区,峰峦起伏,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4.6%。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长夏短;由于境内各地海拔相差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森林覆盖率68%。柘荣县的生态环境显然迥异于貂熊栖息处,同为依托林木的“熊”,在福建省,疑似为马来熊。
7.1.4 江西
江西省也曾有马来熊分布。
清同治十二年《玉山县志》记述:
老农常述:乾隆初,怀玉开山,树木丛杂竹菁蒙密……田猪、猪熊、狗熊及不认识之野物往往为害。
按:既已有黑熊(猪熊),那么所称“狗熊”似为马来熊。
《三清山志》记述(德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0):
狗熊:亦名“黑熊”,哺乳纲,熊科。体形肥大,长约1.2 m,黑色,尾甚短。颈和肩部毛较长。多栖息树林中,杂食。
按:此固多黑熊特征,但也不乏马来熊与之共同特点;再从“狗熊”之称谓,似反映历史上或有马来熊。
《铅山县志》记述(铅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1990):
黑熊:俗称“狗熊”。善爬树,也能直立行走,性孤独,不成群,需冬眠。其脂、胆、肉都可制药。“熊掌”为野味中之上品,素来被视为山珍。列省级保护。
按:从描述与俗称看,似反映历史上含有马来熊。
《德兴县志》记述(江西省德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3):
狗熊:身体肥大,脚掌大,爪有钩,尾甚短,毛色黑,胸部有新月形白斑,故也称“黑熊”。狗熊会爬树,生活在高山密林中。肉、胆和油,可入药,熊掌是珍贵食品。县东北、东南等高山中可见。
按:此与《三清山志》类似,又各有千秋,亦反映似曾有马来熊。
7.1.5 台湾
台湾曾有马来熊生息繁衍。
清咸丰二年《噶玛兰厅志》记述:
熊:有人、马、猪、狗诸种,各肖其形。出于深山。性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舐其掌,故美在掌。其当心有脂玉,味尤美,曰熊白。
按:称既有棕熊(人熊、马熊)、黑熊(猪熊),那“狗熊”似为马来熊。
《桃园县志》记述(郭薰风等,1956):
熊:属食肉类,体肥满,长一至二米。四肢短,以全蹠踏地。尾短小,毛密而硬,色黑,喉下有白色部,如新月形。栖深山,穴居树洞土窑中。昼隐夜出,善攀木,种类甚多。
按:此处虽多黑熊描述,但最后有“种类甚多”,疑似包含有马来熊。
《苗栗县志》记述(黄新亚等,1957):
台湾黑熊:Enarctos tibetanus f ormosanus SWINHOE亦称:猪熊、狗熊。山胞称:Garofu。产于狮头山、阿里山脉等处,多出现于一二千米高山林中。体被漆黑之长粗毛。胸部有白色月轮。
按:固多黑熊描述,历史上似含有马来熊。
《嘉义县志》记述(赖子清等,1982):
熊:刘良璧《府志》:“熊之类不一,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之异,各肖其形,惟马熊最大,而勇鸷独推人熊;人立而走,捷于奔马,其逐人无得脱者。余刘良璧自谓所见熊甚多,独未见人熊。”台湾黑熊,体毛黑色,胸部有月眉型白斑,善攀登树。猪熊毛劲如鬣,又厚密,矢镞不能入;蹄有利爪,能缘木升高,蹲于树巅,或穴地而处,人以计取之,无生致者。腹中脂可啖,掌为八珍之一,脍炙人口,然不易熟。庖人取其汁,烹他物为羹,一掌可供数十烹。凡兽之膝皆后曲,惟熊与狐前屈,故能升木,象亦前屈。《埤雅》:熊似豕,掌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好举木而引气,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美在掌。熊胆泄热,明目杀虫,治惊痫五痔。
按:此引前人描述不止单一种熊,其中提及“狗熊”,似为马来熊。
7.2 中南
中南除香港与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外,其余各省级政区皆曾有马来熊分布。
7.2.1 河南
河南省曾有马来熊生息繁衍。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县志》记述:
熊:《说文》:熊似豕,山居。冬蛰,春出。熊,魋也。味甘,微寒,无毒,君药也。按: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熊,魋”。“魋”,是马来熊别称之一。察看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为三个阶梯:秦岭山脉东延形成的伏牛山脉,绵亘于西北部、西南部和北部、东北部,大小群峰300余座;中部丘陵起伏,由山地向平原过渡,由西北向东南敞开;南部衔接南阳盆地,为平原地带。山地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面积占3.1%。该县处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现今全县动物资源有脊椎动物387种:兽类62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31种,鸟类213种,鱼类67种。
清光绪十三年《光州志》记述有“小而色黄赤者为魋,凡三种”。按:此处的“光州”在淮河两岸,并以淮河以南为主;明确指出有马来熊(小而色黄赤者)。
7.2.2 湖北
湖北省历史上有马来熊分布。
郭璞注《尔雅》“魋”的“建平郡”(详见上文),包括今兴山县、秭归县等地。
明嘉靖二十八年《归州全志》记载“熊(巴东、兴山同)”;明确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的“归州”,辖今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明嘉靖四十三年《归州志》又称“熊(有人、马、狗三种)”。清宣统《归州志》再明确“魋(俗呼赤熊)”。“魋”,是马来熊别称之一,故可以反推明代今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一带有马来熊分布。
7.2.3 湖南
湖南省曾有马来熊分布。
明嘉靖十七年《常德府志》记述:
间有熊:形类犬、豕而性轻健,好攀缘上树。见人则自投而下。背上有脂,曰熊白。夏月,则无。其胆入药,明目。
按:此处描述虽多黑熊特征,但其中有“形类犬、豕而性轻健”,表明似有马来熊。
7.2.4 广东
广东省有马来熊分布记录。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兽语·熊》记述:
岭之南,熊有三种,曰人熊,曰猪熊,曰狗熊。狗熊,即《尔雅》所谓“熊虎丑,其子狗者”也,郭璞谓:熊之子名狗,非也。狗熊者,熊之小者也。以其小,故曰熊子也。
按:屈大均虽纠郭璞“熊之子名狗”,但只以“狗熊”名之。窃以为,“狗熊者,熊之小者也。以其小,故曰熊子也”之诠释很关键地指出此“狗熊”体形不是略小,且指出在“岭之南”,再同时列出3种“熊”,亦即棕熊(人熊)、黑熊(猪熊)与马来熊(狗熊)。
民国九年《赤溪县志》记述:
狗熊:形似狗。毛色或黑,或白,前足似狗足,后足似人足。性较烈,息食草根、蚯蚓。夜间,始出捕食,故人罕见。
按:此述不落窠臼,并侧重于“似狗”,似主要指马来熊。
民国十年《东莞县志》记述:
熊:有人熊、猪熊、狗熊、羊熊。其体同,首异,各以类名之。见人索,与戏谑。人拒之,则怒,以爪伤人,饮其血也《罗浮山志会编》。按:今罗浮罕见,邑近无有。
按:据此,反映曾含有马来熊。
民国十四年《阳江志》记述:
狗熊:岭南熊有三,狗熊居其一,状似狗。《尔雅》所谓:熊虎丑,其子狗。是也。口大,耳旁似有两耳。走极迅捷,常搏食小牛羊诸畜。土人间获之于深山中参《广东新语》、《采访册》。
按:此处“岭南熊有三,狗熊居其一,状似狗”,反映含有马来熊。
7.2.5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马来熊栖息记录。
清嘉庆六年《广西通志》集解:
熊:广西有兽名有熊,乃一长大人也。被发裸体,手爪长锐。常以爪划橄榄木,取其脂液涂身,厚数寸,用以御寒暑,敌搏噬。是兽也,力能搏虎。每踸踔而行道,道遇一木根,必拔去而后行。登木而行,橡栗必折尽而后已。在山中遇人,则执人手,以舌掩面而笑。少焉,以爪抉人目精而去《岭外代答》。熊多力,性轻健,能攀缘。状不一,有人熊,马熊,猪熊,狗熊数种《府志》。
按:此处皆引前人诠释,仅后者中略有似包括马来熊。
民国二十四年《罗城县志》记述:
狗熊:形似狗而大倍之。大者重两百余斤。毛黑,嘴尖,眼细,足短。能效人行,又能登树。皮、骨熬膏,去疯温补。四足为熊掌,亦温补。胆为熊胆,治眼疾,亦治积热。
按:其中含有部分马来熊特征,说明当地有所分布。
民国二十五年《融县志》记述:
熊:有人熊、狗熊、马熊三种多匿深山,不常见。偶有或者售其掌及胆,已逾百金。按:说明其中含有马来熊。
《宁明县志》记载(宁明县志编纂委员会,1988):
狗熊:近年攀龙村有人在保护区发现狗熊觅食。爱店、米康两村(街)群众亦发现有狗熊在公母山、龙山出没。
按:此处缺少特征描述,或许含有马来熊。
据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报道,靖西县曾捕获1只马来熊[446]。
7.2.6 海南
海南省曾有马来熊生息繁衍。
清乾隆五十七年《陵水县志》记述:
熊:好攀缘木以引气,故曰之熊经。其胆春在头,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当心有白脂如玉,曰熊白。冬蛰不食,饥则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按:陵邑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同首异面。马熊特大,人熊不多见。
按:值得注意的是称“陵邑有猪熊、狗熊、马熊、人熊,同首异面”,反映当地有马来熊。
清道光二十一年《琼州府志》记述“按:琼郡猪熊、狗熊、马熊、人熊,其体同,首异”,所谓“狗熊”,似为马来熊。
7.3 西南
西南马来熊分布最多,各省级政区皆有,又是现今唯一残存马来熊之大区。
7.3.1 重庆
重庆市曾有马来熊分布。
郭璞注《尔雅》“魋”的“建平郡”(详见上文),包括今巫溪县、巫山县等地。
7.3.2 四川
四川省一些地方有马来熊分布记录。
清咸丰八年《天全州志》记述:
熊:有大小二种。贪蜂虫、山稼。人熊,此间无有。
按:此处明确排除棕熊(人熊);那么,所谓“大小二种”熊,前者当是黑熊,后者无疑是指马来熊。清咸丰七年《冕宁县志》记载:熊:狗熊、猪熊,山中时有。
按:既然古人所称“猪熊”,乃今黑熊,那么,此处所称“狗熊”,似为马来熊。
清咸丰九年《邛巂野录》
熊:《府志》:西昌、冕俱产……《冕县志》:狗熊、猪熊,山中时有。
按:据此,反映曾有马来熊。
清同治十三年《会理州志》记述:
熊:有数种。能立者曰人熊,不能立者曰狗熊、马熊、猪熊,其毛黑色,目竖而小。
按:此处明确有棕熊(人熊、马熊)、黑熊(猪熊)与马来熊(狗熊)。
民国二十六年《犍为县志》记述:
狗熊:熊之小者。即《尔雅》所谓“熊虎丑,其子狗”者也。县西大窝顶各山皆有之。
按:此处强调“熊之小者”,与马来熊比较接近。
《四川资源动物志》记载的物种分布(《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等,1982):
马来熊:理塘、巴塘。
按:此乃现代动物学者考证,反映在川西甘孜州的理塘县与巴塘县有马来熊分布。
7.3.3 云南
云南省是我国现存马来熊分布的主要省级政区。
民国十年《宁洱县地志》记述:
熊:有马熊、狗熊二类。马熊,大者百余斤。狗熊稍小,仅四五十斤。
按:可比较描述的两种熊,尤其是“狗熊稍小,仅四五十斤”,可见确是马来熊。
《中国云南野生动物》称(季维智,1999):马来熊:分布滇南、滇中和滇西。
按:此说虽较笼统,但从其他旁证看,基本符合实际。
1972年在中国云南南部边境山地首次发现,数量极少[447]。(www.daowen.com)
《中国动物志:兽纲:食肉目》称,1972年,在绿春县黄莲山(黄连山)岩林中被兽夹捕获到马来熊活体(高耀亭等,1987)。
地处绿春县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仍有马来熊,记述道:
马来熊系濒危物种,国内外均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唯一采到马来熊标本,并知其确切分布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马来熊别名狗熊、太阳熊,属于熊科。是熊类中体形最小的种类,体长100 cm左右,体重约50 kg。体胖颈短,头部短圆,眼小,鼻、唇裸露无毛,耳小而颈部宽。全身毛短绒稀,乌黑光滑;鼻与唇周为棕黄色,眼圈灰褐;胸部有一棕黄色的马蹄形块斑。两肩有对称的毛旋,胸斑中央也有一个毛旋。尾约与耳等长;趾基部连有短蹼。
马来熊也是林栖动物,它们酷爱居住在低洼地带那茂密的热带林中。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它们也更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由于是出色的爬树高手,它们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离地2~7 m的树杈上度过的,包括睡眠和日光浴。冬季的马来熊并不冬眠,或许这是因为它们居住在炎热地带,而食物来源一年到头都比较充足的缘故吧。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中,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缅甸等地。1972年在中国云南南部边境山地首次发现,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它们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48]。按:这是最早提及的我国现存马来熊分布地。
●普洱市:普洱市地处99°09′~102°19′E,22°02′~24°50′N,周边多邻近现今马来熊分布地(东临红河州、玉溪市,南接西双版纳州,西北连临沧市)。境内群山起伏,山地面积占98.3%。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又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比较适宜马来熊栖息。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称,1949年后,虎、野牛已绝迹,熊、豹、豺、狼、水獭等也很少见,其他各种野兽数量大大减少[449]。所谓“熊”,似包括马来熊。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称,野生动物主要有熊等动物上百种[450]。此处的“熊”,可能含有马来熊。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动物资源有熊等[451]。所称“熊”,其中似有马来熊。
西盟佤族自治县称,截至2009年,该县有熊等数十种兽类[452]。所谓“熊”,似包括马来熊在内。
●德宏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称,截止到2013年底,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马来熊与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梢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熊狸、巨(晰)[蜥]、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453]。从马来熊的称谓、保护等级及绝大部分列举的同级物种等看,说明有马来熊分布。
瑞丽市地处横断山脉高黎贡山余脉的向南延伸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森林覆盖率55%,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明显。现存野生动物主要有339种,其中兽类52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马来熊与蜂猴、绿孔雀、云豹、巨蜥、蟒蛇,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猴、原鸡、穿山甲、大壁虎等[454]。
梁河县现有野生动物中兽类有熊等珍稀物种[455]。所称“熊”,似含有马来熊。
●怒江州:福贡县称,当地动物有豹、羚羊、小熊猫、野牛、岩羊、滇金丝猴、小熊猫[456]、猕猴、鹿、麂、飞鼠、水獭、黑熊等39种[457]。此处出现两次“小熊猫”。窃以为,后一“小熊猫”当是“小熊”之误,亦即为马来熊。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称,当地属于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马来熊等14种[458]。其中马来熊的保护等级虽有误,但还是可以证明有该物种。
●红河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曾有马来熊记载,现今仍称,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马来熊、黑冠长臂猿、金钱豹、绿孔雀等21种[459]。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该州似仅有绿春县与红河县可以确定仍有马来熊分布。
红河县地处红河西南部,红河中游南岸;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红河绕县境北缘奔流而过;地势大致中部高、南北低,96%的面积为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十分明显。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其中有不少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主要动物有马来熊与蟒蛇、懒猴、黑冠长臂猿、金钱豹等[460]。
●文山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103°35′~106°12′E,22°40′~24°48′N之间,亦即在北回归线之间,西与红河州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和半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97%。多为亚热带气候,全年无霜期356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该州一些地方似有马来熊分布。
西畴县称,珍稀野生动物有熊等[461]。此处所称“熊”,似含有马来熊。
截至2012年,马关县仍有野生动物近百种,主要有熊等[462]。所谓“熊”,似包括马来熊。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现珍稀哺乳动物中仍有熊等9目27科67种[463]。此处所称“熊”,似包括马来熊。
7.3.4 西藏
西藏自治区东部少数地方有马来熊分布记录。
据报道,1987~1990年,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在芒康县(靠近云南西北部)获得一张黑色毛皮,皮张的毛短而略带光亮,耳朵小而略圆,前胸有白色斑纹似呈“U”字形。当地干部和猎人见到过这种比狗略大、20~30 kg重的“小黑熊”;当地人一再强调,绝对不是黑熊的幼仔,它的性情比棕熊和黑熊更凶猛,数量十分稀少,仅见于该县的徐中、火拉和小昌都乡一带;数量不足200只(刘务林,1996)。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与云贵高原接壤,属三江流域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山脉有宁静山、怒山等。地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夏季温和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据称,“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464],“保护区内属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即达近50种,如滇金丝猴、白唇鹿、马来熊、水鹿、黑鹳等”。[465]也说明该县确有马来熊存在。
据刘务林(1996)在墨脱县考察时,在背崩乡地东目睹一次“小黑熊”(马来熊)摘食平果榕果实;又在当地见到一张马来熊毛皮,乌黑发亮,毛短,几乎无绒毛,胸斑呈“U”字形,棕黄色并染有棕红色;还展开黑熊与马来熊彩图让村民和猎人辨认,绝大部分人很准确地分辨出,并将马来熊称为“康几拉欧目虾”(小狗熊)。可见当地有马来熊分布。
7.4 西北
西北虽明确有马来熊分布的省级政区目前仅有甘肃省,但陕西省疑似曾有。
7.4.1 陕西
陕西省理论上曾有马来熊分布,尚待进一步查证。
陕南地处秦岭以南,尽管地域应是马来熊分布的北部之一,但从方志记载情况看:20世纪前半叶以前的多仅有“熊”“罴”称谓,尚可推断出有黑熊或棕熊分布;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方志记载中虽出现“狗熊”称谓,确有不少明确指出其为黑熊的别称之一,且根据较详细的描述,也确实就是黑熊。
然而,从马来熊分布变迁规律考虑,随着更多资料的发掘,相信会查明它们在陕南的分布状况。
7.4.2 甘肃
甘肃省是马来熊分布的最西北省级政区。
《西和县志》记载兽类时,列举有(西和县志编纂委员会,1997):
马来熊、狗熊、棕熊、狼、豺(豺狗)、狐狸(野猫)、青鼬(密狗)、白臀鹿、梅花鹿、黑麂、麝(香子)、羚羊、羚牛、山羊、野猪、獾猪、豪猪、竹鼬、蒿豹、金钱豹、岩獭、水獭、刺猬、黄鼠狼、野兔等。
按:此处明确有3种现生熊,尤其是出现“马来熊”分布,笔者初曾存在疑惑。然而据查考西和县(105.2°E,34.0°N):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嶂,山势陡峻。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 000多种;截至2008年,森林覆盖率41%[466]。
7.5 方志记载
我们所见文献中明确记载马来熊的资料虽不多,但正是出现多条较关键信息,使我们可以据此作一些推断。方志记载(表13.25)从时间、空间与记录情况等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有一部分乃疑似含有马来熊)。
表13.25 方志记载反映马来熊分布概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同前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①亦即有熊。②原文如此。疑似2种“熊”。
7.6 保护区记载的马来熊
现仅西南的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有保护区中分布有马来熊(表13.26、图13.73),表明它们依然存在。特点如下:
●现分布有马来熊的自然保护区仅5个,总面积达3 439 km2。
●云南省有3个含有马来熊的保护区,各处一地。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有2个含有马来熊的保护区。
●保护区的建立时间都在1983~1998年间。
●保护区的等级情况3级(无市级),但以国家级(占60%)占绝对优势。
●主管部门皆是林业部门。
●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是西藏自治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1 853 km2;面积最小的保护区是西藏自治区尼果县级自然保护区,仅1.64 km2。
●从云南省残存马来熊分布地点看,有马来熊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偏少。
表13.26 栖息有马来熊的自然保护区概况
注:①本表参考多方面信息综合而成,个别误差进行更正。②本表据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http://sts.mep.gov.cn/zrbhq/zrbhq/201208/t20120824_235172.htm;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05397.htm?fromId=246469;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q94skp Pf LCcQz Aa9UISPUa2E4GvrlhJzBCE8DTJiif6 Sd U5c Tqgi9EIEDyl3n HYKuWd GfSXKAXb Ef Wov4n Npa;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http://yn.zwbk.org/lemma/1290;尼果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J56ObPy6FgW5AaM2Yfgf3d539WijDmPPCp0Yt-5czTqrIfgDbd RInj Knwrfd Tiu FDvk B0Pwed2E5Z9A4D3y La;西藏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871351.htm?fromId=1118385
图13.73 现有马来熊栖息地与其栖息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7.7 马来熊的分布变迁
马来熊历史上在我国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亦即仅东北未见分布。
7.7.1 记述马来熊的分布变迁信息
《中国动物志:兽纲:食肉目》记述的马来熊地理分布仅限于云南南部(高耀亭等,1987)。
《中国虎与中国熊的历史变迁》较详细论述历史时期的马来熊分布变迁,实际涉及福建省、台湾、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云南省(何业恒,1996)。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中马来熊分布仅涉及云南省(张荣祖等,1997)。虽然没有明确时间段,但从所列参考文献看,基本上是根据20世纪野外调查资料。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称,马来熊分布于西藏、广西、云南[467],只是没有提及时间范围。
也有称马来熊分布在云南、西藏、广西、四川[468],也没有提及时间跨度。
7.7.2 马来熊分布变迁概况
文献记载马来熊的分布变迁(表13.27、图13.74)状况显示:
●历史上,马来熊在我国县级以及以上政区的分布将近400个,约占全国的17%。
●马来熊历史上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涉及17个省级政区。
●省级政区中,有马来熊地点绝对而言,超过15地的排序为:四川省(75地),云南省(65地),湖南省(46地),广西壮族自治区(42地),福建省(39地),河南省(35地),台湾(23地),海南省(18地)。
●省级政区中,有马来熊地点相对而言,除台湾与海南省各地皆有外,其余较高的排序为:福建省(57%),云南省(52%),四川省(48%),广西壮族自治区(47%),湖南省(46%),河南省(28%)。
●到20世纪前半叶,重庆市已不见马来熊栖息记录,马来熊分布地消失较多的省级政区是:湖南省(减少39地),湖北省(减少36地),福建省(减少25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减少23地),台湾(减少19地),四川省(减少16地)。
●到20世纪后半叶,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也不见马来熊栖息记录,马来熊分布消失较多的省级政区是:四川省(减少45地),海南省(减少17地),云南省(减少12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减少11地)。
●至今,除又出现灭绝的11个省级政区(福建省、江西省、台湾、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甘肃省)外,云南省分布地也急剧消失28地;经半个世纪,马来熊分布地仅存16%。
表13.27 马来熊分布变迁概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图13.74 历史时期中国马来熊分布变迁图
7.7.3 马来熊分布变迁新发现
据迄今对历史时期我国马来熊的分布变迁(图13.75)探讨,有以下新进展。
●马来熊分布最北达到36.8°N。根据山西省武乡县出土的早上新世布氏太阳熊(Helarctos böckhi)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编写组,1979),证实其分布远不止人们以往认为的是仅生息繁衍于热带地区的动物。
●马来熊在我国的最大分布范围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95.3°E)—台湾基隆市与宜兰县(皆121.7°E),延绵经度26.4°;山西省武乡县(36.8°N)—三亚市(18.2°N),纵跨纬度18.2°。
●据文献记载,我国的最大分布范围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95.3°E)—台湾基隆市与宜兰县(皆121.7°E),延绵经度26.4°;甘肃省西和县与河南省卢氏县(皆34.0°N)—海南省三亚市(18.2°N),纵跨纬度15.2°。
●现今,马来熊在我国仅蜷缩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98.5°E)—云南省西畴县(104.6°E),延绵经度6.1°;西藏自治区芒康县(29.6°N)—云南省勐海县(21.9°N),纵跨纬度7.7°。
●马来熊分布变迁呈从北向南、由东往西蜷缩的总趋势。
●由历史时期马来熊分布的4个阶段看,到“20世纪前半叶”与“现今”的2个阶段,其分布地点都出现急剧减少态势,后者更甚于前者。
具体分析:①前者乃迄今我们可断定(或推测)的马来熊分布地总数,后者约略在半个世纪内,可见前者的时段更长。②前者减少分布地201个,仅占原有的49%;后者减少分布地81个,仅占原有的16%。按比例论,后者少数的幅度更大。③后者时段较短,纯自然因素(气候、生态等)变化不大,故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马来熊分布地缩减。前者虽也存在人为因素,但时段长得多,显然是纯自然因素(气候、生态等)占主导。
图13.75 历史时期马来熊分布界线变迁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