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穿山甲分布在420世纪前

穿山甲分布在420世纪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2020世纪前穿山甲分布图4.1 华北华北虽在北京市、河北省与山西省有所分布,但未见20世纪前记录情况。穿山甲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

穿山甲分布在420世纪前

历史时期,穿山甲虽在我国各大区皆有分布(图12.20),但多寡悬殊,尤其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区分布为多。

图12.20 20世纪前穿山甲分布图

4.1 华北

华北虽在北京市、河北省与山西省有所分布,但未见20世纪前记录情况。

4.2 东北

东北仅黑龙江省有穿山甲分布,也未见20世

纪前记录情况。

4.3 华东

华东各省级政区历史上皆有穿山甲分布记录。

4.3.1 江苏

江苏省有穿山甲分布记录。

清光绪五年《丹徒县志》记述:

鲮鲤:即穿山甲。《本草》: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厚,有三角。常吐舌诱蚁食之。此物非润州常产,然间亦有之。咸丰六年,曾见于汝山下。

按:据此,证明当地确有穿山甲分布。

4.3.2 浙江

浙江省历史上有较多关于穿山甲的记载。

清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记述:

穿山甲:《本草》:善竄,喜穿山,故名。以其食蚁,又治蚁瘘。彭成诗:笑尔么麽质,欲学五丁雄。

按:据此,反映今衢州市一带有穿山甲分布。

清光绪四年《宣平县志》记述:

鲮鲤:即穿山甲。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甲尖厚,有三稜。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及掀甲诱蚁食之。

按:此记录对穿山甲的形态与生态说明较详细。

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记载:

穿山甲:状如鼍而短小《成化志》。案《闽中海错疏》:鲮鲤一名穿山甲,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

按:既转引明成化年间方志,形容穿山甲外披覆的鳞甲类似扬子鳄,但其短小;又按《闽中海错疏》说明穿山甲“有四足,鳞甲坚厚”,证明无误。

清光绪二十四年《杭州府志》描述:

穿山甲:能陆能水。时伏岸侧,张甲取蚁食之。以能穿山,故名。亦曰鲮鲤。出山县《万历志》。出天目《西天目山志》。

按:不但说明穿山甲的生态,而且指出在杭州一带的山区县或天目山有分布。

4.3.3 安徽

安徽省有较早的穿山甲分布记录。

宋淳熙二年《新安志》在“兽类”记载:

鲮鲤:四足而巨鳞,其光如鲤,能陆能水,可以已蚁蝼。

按:修志者罗愿的寥寥数语不仅道出穿山甲的形态、习性、用途等,而且将其归为“兽类”(即今哺乳纲),这在800多年前的作为,难能可贵。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记述:

穿山甲:形如獭而扁,通身鳞甲坚若犀兕,能穿穴山深入数丈。见人则曲卷如毬。其甲入药。按:据此,说明当地有穿山甲分布。

4.3.4 福建

福建省也有较多穿山甲记载。

明正德十五年《顺昌邑志》记述:

鲮鱼:似鲤,四足,鳞甲坚厚。吐舌出涎,顷时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即穿山甲也。

按:虽以“鱼”称,但诠释与别称皆证明是穿山甲。清道光十二年《顺昌县志》则有类似记述:

鲮鱼: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常吐舌出涎,须蝼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即穿山甲也。

明嘉靖三十二年《建阳县志》描述:

穿山甲:即鲮鲤也。《本草》云:生深山大谷中。似鼍而短小,色黑。又似鲤鱼而有四足,能陆能水。出岸,开鳞甲如死,令蚁入中。蚁满,便闭而入水,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故主蚁瘘为最。

按:据此记载,说明当地确有穿山甲分布。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福州府志》记述:

鲮鲤:一名穿山甲。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常吐舌出涎,须蝼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

按:采用的名称虽与正德《顺昌邑志》不同,但注释类似,证明是同物异名。

明崇祯六年(1633)《海澄县志》记载:

鲮鲤:《[尔]雅翼》曰:鲮鲤状如獭,遍身鳞甲。居土穴中。鳞色若鲤,故谓鲮鲤。野人谓穿山甲,以尾大,能穿穴也。《吴都赋》曰:“鲮鲤若兽。”其字从鲮,以其尾陵也。《天问》云:“鲮鱼何所?”王逸曰:绫鲤也。四足。出南方。

按:引用前人论述,反映当地有穿山甲分布。

4.3.5 江西

江西省有穿山甲分布记载。

清同治十二年(1873)《赣州府志》

鲮鲤:似鲤而四足,鳞甚利,力能穿山,又名穿山甲。《异物志》云:鲮鲤吐舌,蝼蚁附之,因而吞之。其甲入药祛风,为外科要药。

按:无论名称还是诠释,皆证明是穿山甲。

4.3.6 台湾

台湾是穿山甲广泛分布区之一。

康熙三十年(1691)《台湾府志》[26]即记载有“穿山甲(即鲮鲤也)”,并称“以上三邑俱有”。这是由于台湾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初设“台湾府”,仅在南部置3个县[台湾县(治今台南市)、凤山县(治今高雄县)、诸罗县(治今嘉义县)],亦即“俱有”穿山甲,意味台湾岛皆有分布。其后的台湾方志证明台岛南北皆有穿山甲。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台湾县志》:

鲮鲤:《南越志》:谓之鲮鱼,形似蛇而四足,腹圆,五六寸,头似蜥蜴,鳞似铠甲。《异物志》谓之鲮鲤。《吴都赋》所谓鲮鲤若兽,是也。注云:四足似鼍而短,少状如獭,故云:若兽,遍身鳞甲。居土穴中,能陆能水。盖兽之类,非鱼之类也。特其鳞色若鲤,乡人谓之穿山甲,以其力大,能穿穴故也。

按:据此反映当地确有穿山甲分布。

4.3.7 方志记载的穿山甲

较具体记载穿山甲分布的文献,以方志为主。华东的穿山甲在20世纪前分布(表12.2)如下。

表12.2 20世纪前华东的穿山甲分布概况

(续表)

(续表)(www.daowen.com)

(续表)

(续表)

注:“*”即详见正文。

4.4 中南

中南各省级政区历史上皆有穿山甲分布记录。

4.4.1 河南

河南省虽有穿山甲分布,但尚未见到20世纪前的明确记载。

4.4.2 湖北

湖北省有穿山甲分布记录,主要在方志中。

4.4.3 湖南

湖南省历史上有较多穿山甲记载。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龙山县志》记述:

穿山甲:一名鲮鲤。鳞甚坚利,力能穿山,故名。性善窜。《永州记》云:不可于堤岸杀之,恐血入土,则堤岸渗漏。

按:反映当地有穿山甲分布,但此处强调穿山甲“性善窜”,对水利设施的影响。

清光绪十八年(1892)《桃源县志》:

穿山甲:《本草》:一名鲮鲤。如鼍而短,似鲤有足,尾皮白。穿山甲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某处病,用某处之甲,更良。

按:反映当地有穿山甲分布,但此处则强调其医药价值。

4.4.4 广东

广东省历史上穿山甲的分布曾遍及全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阳春县志》记述:陵鲤甲:产山谷。似鲤而鳞甲如铁,故名。以其好穿地道,又名穿山甲。

按:既对此不同一般的称谓加以说明,又指明其栖息山谷。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罗浮山志会编》记述:

鲮鲤:甲似鲤鱼,有四足。能陆能水。又名穿山甲。灰其甲,酒服之,可以同滞,已癘。杨孚《异物志》:鲮鲤吐舌,蚁来附之,因吞之。又开鳞甲,使蚁入其中,乃奋迅则舐之(治蚁蝼)。《惠州志》:穿山甲,出罗浮。

按:据此,证明当地有穿山甲分布。

4.4.5 广西

历史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穿山甲皆有分布。

4.4.6 海南

海南省也是穿山甲广泛分布区之一。

明正德六年(1511)《琼台志·土产》、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广东通志·琼州府》与万历年《琼州府志》即记载有“穿山甲”“鲮鲤”。虽然没用更具体地点,但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包括蚁类等昆虫十分丰富,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再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看,这一带并不处于分布区边缘,故可推断海南全岛基本上皆有穿山甲分布。其后的海南方志记载,穿山甲分布基本上涵盖了全岛,可为佐证。

4.4.7 方志记载的穿山甲

较具体记载穿山甲分布的文献,以方志为主。中南的穿山甲在20世纪前分布(表12.3)如下。

表12.3 20世纪前中南的穿山甲分布概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即详见正文。

4.5 西南

西南各省级政区皆有穿山甲分布。

4.5.1 重庆

重庆市虽有近半数地方有穿山甲分布,然而在20世纪前的记录并不多。

4.5.2 四川

四川省历史上有1/3的地方有穿山甲分布。

清咸丰《天全州志》记述:

穿山甲:浑身皆甲,竖如骨角。穿土行甚疾。其甲入药,俗呼为穿山甲。莫知其真名。按:虽用“穿山甲”称谓,却道“莫知其真名”。实际上,从方志记载看,其时采用此称已不为少数。

4.5.3 贵州

贵州省历史上全省皆有穿山甲分布。

4.5.4 云南

云南省穿山甲分布情况可与贵州省比肩。

4.5.5 方志记载的穿山甲

较具体记载穿山甲分布的文献,以方志为主。西南的穿山甲在20世纪前分布(表12.4)如下。

表12.4 20世纪前西南的穿山甲分布概况

注:“*”即详见正文。

4.6 西北

就穿山甲分布地方而言,西北高居于华北与东北之上。除青海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西北其余3个省级政区皆有穿山甲分布。

4.6.1 陕西

陕西省穿山甲分布地方虽居西北之首,但尚未见到20世纪前的具体记载。

4.6.2 甘肃

甘肃省有穿山甲分布。

清光绪十八年(1892)《皋兰县志》记载“鲮鲤(俗名穿山甲)”。反映在今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一带有穿山甲生息繁衍

4.6.3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穿山甲分布,也未见到20世纪前的具体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