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长臂猿的主要形态特征(图11.38~图11.43)是雄猿从嘴角至耳上部各有显著的一丛向上伸的白色长毛,雌猿则无。
白颊长臂猿,又称北白颊长臂猿(以区别于现分布于老挝与越南的“南方白颊长臂猿”Nomascus siki),在中国现仅在云南省有栖息。
图11.38 伉俪[49]
图11.39 怀抱[50]
7.1 概况与分布
深圳野生动物园饲养员根据工作实践,观察到白颊长臂猿小猿成长过程中的毛色变化,并提到:小白颊长臂猿在这4年多的生长过程中,它的毛色要经过3次的转变;如果它是雄性,就会一直保持黑亮的毛色。这固然很重要。然而,我们注意到似李木生先生摄于该园的白颊长臂猿几帧照片,体现白颊长臂猿小猿的不同成长阶段:①初生不久的婴猿不离母猿的怀抱,其毛色灰黄,与母猿相似(见图11.39)。②成长一段时间的小猿已经能在母猿呵护下坐在枝头,其毛色与母猿仍相差无几。值得注意的是,母猿显露出黑色(或棕褐色)脚心;小猿前肢也显示为暗色,尤其是面颊上有白色长毛(照片上隐约可见)(见图11.40)。[51]再经一段时间,小猿毛色已经灰黑,面颊的白色长毛也很醒目,当是已近成年的雄猿(见图11.41)。由此,窃以为是否可据面颊有无白色长毛来判断白颊长臂猿小猿的雌雄?
图11.40 呵护[52]
图11.41 小家庭[53]
图11.42 雄猿③
图11.43 携仔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有500~600只。从70年代起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李湘涛,2008)。据此描述及参考他人资料,勐腊县的白颊长臂猿当是大幅度减少(毕竟“仅剩70只左右”)。同时说明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绿春县、建水县、勐腊县等地还有白颊长臂猿栖息。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国家林业局,2008):
本次调查,白颊长臂猿仅见于云南南部澜沧江以东的勐腊、景洪、江城及相连的绿春邻区的4个县。而在过去曾有分布的绿春黄连山和金平西隆山一带可能已经绝迹。
按:此调查结果似保守,因另有资料表明白颊长臂猿存在地点更多一些。
白颊长臂猿在中国仅见于西双版纳的江城、建水、勐腊和绿春黄连山。国外见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马江以西和老挝北部湄公河以东[54]。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无量山脉纵穿南北,形成分水岭;全境皆山,海拔差距大;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地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森林覆盖率74%。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野生动物种类有猕猴、长臂猿、金丝猴、黑熊、鹿、野猪、豹、岩羊、穿山甲、蟒蛇、灵猫、绿孔雀、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5]。所谓“长臂猿”,当是白颊长臂猿,说明当地还有残存。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地势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当地珍稀哺乳动物有象、野牛、虎、长臂猿、猴、熊等9目27科67种[56]。所谓“长臂猿”,乃白颊长臂猿,说明还有分布。(www.daowen.com)
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梢;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地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境内珍稀动物主要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东南亚虎、野牛、金钱豹、灵猫、小熊猫、长臂猿、蜂猴、熊猴、金丝猴、犀鸟、蟒蛇、绿孔雀等。白颊长臂猿、白喉犀鸟、棕颈犀鸟是勐腊特有种[57]。
栖息有白颊长臂猿的自然保护区皆在云南省(表11.9、图11.44),其状况反映:
●栖息有白颊长臂猿的保护区共2个,总面积3 068 km2。
●保护区地处4个市(县),没有重复。
●保护区等级皆国家级保护区。
●保护区分别是1958年与1983年设立的,虽然跨度较大,既说明较早就对白颊长臂猿等的保护高度重视,又反映随着野外调查落实而增设保护区。
●现存白颊长臂猿还有多分布地没有设置保护区,反映保护白颊长臂猿尚有改进空间。
表11.9 云南省栖息有白颊长臂猿的保护区概况
注:①本表参考多方面信息综合而成,个别误差进行更正。②本表据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h t t p://s t s.m e p.g o v.c n/z r b h q/z r b-h q/2 0 1 2 0 8/t 2 0 1 2 0 8 2 4_2 3 5 1 7 2.h t m;西双版纳自然护区.h t t p://w w w.y n.x i n h u a n e t.c o m/g r e e n/b a o/x s b n 2.h t m;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l i n k?u r l=1 S L F D Q p U x q j i A g B 0 t 3 S E m 6 Z R e 0 h Z W J u r y K 9 c c f 3 i p j 3 D-0 2 y u D m c W y-Q N q 9 n W j t b 7 W Q l m-m s e N N 9 d 2 7 Y v X h F g Q 6-U x Q G 8 c E 5 N 2 x T 1 T WA O n h J n z z_q k u g_I 6 v i V n R O J s L E g B 0 J a S I b z j 3 p T 6 C 6 t 1 f w t E v Y 8 1 D g F q N f v 5 Z y l R A y 0 e x l F h q m z c t Y K k I R c Z 5 N 0 O_M h Z U 2 I D V s S v A u e b Z 8 s e D j E u p r x q 6 l Q 9 N I b E b 7 a q V j V S;白颊长臂猿的种群和繁殖.h t-t p://n e w.0 6 0 s.c o m/a r t i c l e_p i c/2 0 1 4/0 3/0 5/5 5 4 1.4.h t m;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v i e w/1 4 0 5 3 9 7.h t m?f r o m I d=2 4 6 4 6 9
图11.44 现有白颊长臂猿栖息地与其栖息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7.2 分布变迁
文献记载显示出百余年来白颊长臂猿分布变迁状况(图11.45、表11.10),特点如下:
●到20世纪初,白颊长臂猿仅分布于滇南一带,根据生态环境与地望推测,约处于18个市(县)。
●由于对白颊长臂猿研究、确认与野外调查皆进行较晚,其栖息范围基本保持原状。
●白颊长臂猿的种群数量起伏较大[58],就是现今的数量也不高,对其的保护力度切不可松懈。尤其是对尚处于保护区外的白颊长臂猿,需要加紧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图11.45 20世纪以来白颊长臂猿分布变迁图
表11.10 20世纪以来白颊长臂猿分布变迁概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