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人心目中的长臂猿:古籍记载与名画揭示真相

古人心目中的长臂猿:古籍记载与名画揭示真相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今天要了解古人对长臂猿的认识,主要通过流传至今的古籍记载与名画形象。易元吉4幅作品中皆有长臂舒展,未见尾巴,浑身黝黑,颜面有白色毛圈的灵长类,可以肯定是长臂猿科动物。《清宫兽谱》中宫廷画师绘制的《猿图》,据专家鉴定,“据其全身黑色(雄性),厘定为黑长臂猿”。从2帧老照片显示长臂猿前、后身看,似可作如此判断。

古人心目中的长臂猿:古籍记载与名画揭示真相

我们今天要了解古人对长臂猿的认识,主要通过流传至今的古籍记载与名画形象。对于前者,我们已有过相关描述;关于后者,也有所见,不仅存在“猿”与“猴”相混的现象,而且还出现对长臂猿具体物种的误解,值得商榷,故结合本文而略增相关情况。

今人绘制灵长类图画以猴为多,乃明清以来取其吉祥寓意之故。之前虽也有涉及猴题材者,但古人往往对画猴嗤之以鼻,溥儒(溥心畬)在《寒玉堂论书画》分析道:

古人画猿而不画猴者,猴躁而猿静;猴喜残生物,时扰行旅。猿在深山,攀藤饮水,与人无竞;比猿于君子,比猴为小人。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把猿与猴分别比为君子与小人,是导致古人画猿不画猴的主要原因。

所见最早的画猿作品,出自北宋画家易元吉,据称,他常深入荆湖深山之中,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他传世之作中关于猿的题材绘画就有《蛛网攫猿图》[2]、《缚猿窃果图》[3](原误称“缚猴窃果图”)、《枇杷猿戏图》[4]、《三猿捕鹭图》[5]等,别出一格,栩栩如生,后世画师争相效仿,使之成为绘猿宗师。对易元吉画作的诠释、意境、技法等,已有颇多介绍,笔者不再续貂,谨就其猿的物种、特征抛砖引玉(下文另引数幅图、照亦即如此)。

易元吉4幅作品(图11.2~图11.5)中皆有长臂舒展,未见尾巴,浑身黝黑,颜面有白色毛圈的灵长类,可以肯定是长臂猿科动物。从现生长臂猿科具体物种(下文各有图片)特征看,具有浑身黝黑、颜面有白斑的长臂猿仅有白掌长臂猿与白颊长臂猿。但前者白斑圈并不宽,确是闭合状;后者虽毛长,但只处于两颊。由此二选一,当主要是白掌长臂猿;况且《缚猿窃果图》中猿的白掌比较明显。《三猿捕鹭图》中有一浅色毛猿,当既是表现性别不同,又显示三猿为一小家庭。

其后的南宋画家,如马兴祖《猿鹿图》[6]、佚名《猿猴摘果图》[7]、刘松年《罗汉图》[8]、牧溪(李牧溪)《松猿图》[9]中出现的灵长类皆与易元吉作品中形态、神态相仿,当皆是白掌长臂猿。其中,前二者画作(图11.6、图11.7)中,皆另有浅毛色的猿,显示为不同性别或年龄者;第三者(图11.8),主要显示二猿在树干、枝头采摘果实的矫捷身姿;最后者(图11.9),有一露出黑头白脸的幼猿在母猿的怀抱中,还伸出一小猿臂。

图11.2 蛛网攫猿图

图11.3 缚猿窃果图

图11.4 枇杷猿戏图

图11.5 三猿捕鹭图

图11.6 猿鹿图

图11.7 猿猴摘果图

图11.8 罗汉图(www.daowen.com)

图11.9 松猿图

明宣宗朱瞻基《戏猿图》(图11.10)[10]中大小3只猿颜面部的白斑圈宽度显著缩小,接近于现实中的白掌长臂猿白环;白掌长臂猿的雌雄两性并无截然的毛色区分,且地上蹲坐抱小猿的黑毛大猿显然是母猿,上树者当是雄猿。

《清宫兽谱》中宫廷画师绘制的《猿图》

(图11.11)(袁杰等,2014),据专家鉴定,“据其全身黑色(雄性),厘定为黑长臂猿(雌性黄色)”。据此看来是按多年前长臂猿情况(当时认为我国长臂猿有4种)区分的,固然不错,但按现时情况,当是分布较广的黑冠长臂猿。

图11.10 戏猿图

图11.11 猿图

最近,偶然见到英国历史学家克鲁斯(G.E.M.De Ste.Croix)教授父亲老克鲁斯等与长臂猿合影的2帧老照片(图11.12、图11.13),在镜头中留影的长臂猿摄于1898年9月,被称为“第一只上镜头的中国长臂猿”。据称,英方在标注时误将其(贾克)称作一只猴子(Monkey),现更正为“基本可以肯定是一头雌性海南黑冠长臂猿,其年龄大约在五岁左右”[11]。从2帧老照片显示长臂猿前、后身看,似可作如此判断。

画家张大千擅画猿、猴,其1976年作《松猿图》[12]与1977年作《松猿长寿图》[13]中两长臂猿特征明显:前者(图11.14)全身黑毛,四肢皮肤黑色,乃海南黑冠长臂猿;后者(图11.15)颜面白圈斑,四肢白色,则是白掌长臂猿。

图11.12 与长臂猿合影(一)

图11.13 与长臂猿合影(二)

图11.14 松猿图

图11.15 松猿长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