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猴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4.1 分布概况
熊猴仅在中南与西南的5个省级政区有所分布。
4.1.1 广东
广东省有少量熊猴分布记录。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国家林业局,2008),“据文献记载,熊猴在国内分布于广东(怀集)”。
据查《中国哺乳动物分布》中熊猴记载原文为“广东:怀集(据陈乾生1982年提供)”(张荣祖,1997);其后未再见有熊猴记录,反映其时已是残存。
4.1.2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重点县)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记载(广西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9):
熊猴(Macaca assamensis M'clelland),又名蓉猴、阿萨姆猴、白面猴。
在调查过程中,见于大明山林区;崇左县的驮卢和左州公社;龙州县的霞秀、逐卜、金龙、武德、水口和响水公社;宁明县的亭亮和驮龙公社;大新县几乎各个公社均有分布;凭祥市的南部少数地方也有分布。
按:反映在武鸣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江州区、凭祥市、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等地曾有熊猴分布。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国家林业局,2008):
本次调查表明,熊猴见于广西(龙州、宁明、大新、河池、南丹、天峨、环江、罗城、德保、靖西、那坡、都安、融水、资源、灵川、临桂)。
按:据此,表明在临桂县、灵川县、资源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金城江区、南丹县、天峨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地依然有熊猴栖息。
武鸣县称,境内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类有熊猴、黑叶猴、蟒蛇等[43]。
上林县境内依然有熊猴等栖息[44]。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西南最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海拔较高,山地较多,故山区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境内野生动物有30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鼋、蟒蛇、熊猴和金钱豹4种[45]。
《上思县志》记载“据1974~1975年调查,哺乳动物·灵长目:……有……熊猴”(上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反映在20世纪后半叶,上思县依然还有熊猴。
《崇左县志》记载“熊猴(产于左州乡的那坎,雷州乡的潭洞等一带山中。1979年曾为区动物园收购过48只。估计年产量在384只左右)”(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1994)。说明今江州区当时熊猴尚不少。
《靖西县志》记载(靖西县县志编纂委员会,2000):
兽类 主要有:猕猴、熊猴、黑叶猴(又称乌猿)、蜂猴、黑熊、云豹、林麝、黄猄(赤鹿)、苏门羚、鬣羚(又称山羊)、水鹿、毛冠鹿、小麂、貉、豺、狐、野猪、豪猪、猪獾、水獭(眉子)、斑林狸(又称山彪)、果子狸(又称花面狸)、食蟹狞[獴]、穿山甲、华南兔、豹猫(又称抓鸡虎)、大灵猫、小灵猫、原猫(又称金猫)、鼬鼠(又称飞虎、飞猫)、白斑鼯鼠、蝙蝠、黄鼠狼、鼬、巨松鼠、松鼠……等约70种。
按:可见靖西县还有熊猴等分布。
2012年7~9月,对弄岗自然保护区石山中的两群(11个个体,10个个体)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跟踪和观察(黄中豪等,2016)。反映在龙州县、宁明县一带的该保护区内依然有熊猴分布。
那坡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已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熊猴等[46]。
隆林各族自治县称当地野生动物共有900多种,分属15目37科: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熊猴(主要分布在德峨乡的田坝和天生桥的风仁,数量约10只)[47]。按:可见当地依然有珍贵的熊猴栖息。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九万大山山麓,黔中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山岭绵延,中部偏南为丘陵。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27.9%。杨梅坳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类颇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蟒等,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猕猴、鬣羚、藏酋猴、林麝、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水鹿、金猫、大鲵、山瑞鳖、白鹇、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原鸡等[48]。说明有熊猴等多种猕猴属栖息。
象州县称,1976年调查,野生动物有42科65属83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类有熊猴等[49]。据资料反映,野生动物还是21世纪之前的情况。
昭平县人民政府在2002年5月邀请自治区林业专家一行9人组成科考队,对文竹镇七冲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科学考察。动物组的专家发现了大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有多种蛇类、蛙类、昆虫类、鸟类,还在林区内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的踪迹和猴毛、粪便等(劳学军,2002)。
4.1.3 贵州
贵州省有少量熊猴分布记录。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在“贵州:江口”有熊猴分布(张荣祖等,1997)。《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虽也提及,但在“本次调查”中未再出现(国家林业局,2008),表明江口县已经消失。
铜仁市自然资源介绍称,境内共有各类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60余种,有列为二类保护动物的熊猴、红面猴[50]。表明地级铜仁市内一些地方有熊猴栖息,具体地点待查,暂以铜仁市代表。
4.1.4 云南
云南省是熊猴分布较多的省级政区。
据蒋学龙等(1993)记载,在云南省获得熊猴标本地有贡山、碧江、泸水、盈江、潞西、耿马、勐腊、景洪、绿春、河口。亦即证实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潞西市、盈江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绿春县、河口瑶族自治县、景洪市、勐腊县等地曾有熊猴分布。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国家林业局,2008):
本次调查表明,熊猴见于……云南(德钦、中甸、丽江、维西、兰坪、剑川、洱源、大理、云龙、永平、贡山、福贡、泸水、腾冲、保山、龙陵、盈江、梁河、陇川、瑞丽、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沧源、西盟、澜沧、孟连、景东、新平、镇沅、景谷、思茅、江城、勐海、景洪、勐腊、绿春、红河、元阳、金平、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
按:据此,表明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思茅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潞西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大理市、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绿春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麻栗坡县、马关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等地仍然有熊猴分布。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山脉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形复杂,除一块200余hm2的河谷川坝外,其余均为山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由于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降水量丰富。森林覆盖率57.9%。据称,截至2009年,有懒猴、青猴、黄猴、虎、熊、豹等数十种兽类[51]。此处所谓“青猴”,乃熊猴。
云县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属深度切割中山宽谷、峡谷区,地貌大致分为3种类型:河谷盆地、中切割中山宽谷区、深切割中山峡谷区。地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野生动物有蜂猴、云豹、绿孔雀、蟒、金斑啄风蝶、熊猴、灰叶猴、金钱豹、赤颈鹤、金雕、黑颈长尾雉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2]。表明还有熊猴分布。
潞西市称,2006年分布于该市的野生动物有258科1 64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熊猴等50种[53]。
经过对兰坪县8个乡镇的78个村庄进行调查,获知有熊猴205~540只(王浩瀚等,2015)。表明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依然有熊猴栖息。
德钦县全境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地形地貌复杂,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山山脉,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按海拔高差划分,地形可分为3类:高山河谷区,占县自然村总数的28.75%;山区,占县自然村总数的55.07%;高寒山区,占自然村总数的16.16%。地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区,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纬度影响不甚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动物中兽类有18 科47种,鸟类有14目37科21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鹫、绿孔雀、斑尾榛鸡、雉鹑等[54]。说明还有熊猴等分布。
鹤庆县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地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区,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构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野生动物资源有爬行动物、兽类、鸟类等80多种。据云南省林业厅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豹(别名:金钱豹)、野驴(俗名:山驴)、黑麂,二类保护动物:熊猴(别名:大青猴)、猕猴(别名:恒河猴、黄猴)、白鹇(别名、银鸡)、白腹黑啄木(别名:啄木鸟)、猫头鹰[55]。此处保护动物等级有瑕疵,但还是可以说明鹤庆县有熊猴分布。
《漾濞彝族自治县志》记载有“熊猴”(漾濞彝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表明漾濞彝族自治县仍有熊猴等分布。
南华县称,动物主要有猴、绿孔雀、小熊猫、红白鹇等[56]。所泛指的“猴”,似含有熊猴。
元谋县称,当地野生动物已发现的有7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猴”等[57]。所称“猴”,似包括熊猴等。
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东部高、西南低,坝区占土地面积的17%,山区占48.3%,丘陵占34.7%。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复杂,垂直分布着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5个气候类型。在南盘江峡谷两岸山势高峻陡峭,水岸满目葱翠,重峦叠嶂,不时可见岩羊、獐子[麝]、锦鸡、翠鸟嬉戏飞鸣,狐狸、穿山甲、飞虎、猿猴等野生动物偷窥游人踪迹[58]。所谓“猿猴”中,似含有熊猴等。(www.daowen.com)
《景洪县志》记载(景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0):
除上述种类外,主要还有:树鼩、懒猴[蜂猴]、熊猴、灰叶猴、穿山甲、黑熊、小灵猫、椰子猫、花面狸、金猫、豹猫、金钱豹、赤麂、水鹿、豪猪、竹鼠等。
按:从列举的不完全物种看,也可说明今景洪市依然有熊猴生息繁衍。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地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依海拔高低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气候区。当地珍稀哺乳动物有象、野牛、虎、长臂猿、猴、熊等9目27科67种[59]。所谓“猴”中,似包括熊猴。
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梢,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地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陆栖脊椎动物500种中,珍稀动物主要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东南亚虎、野牛、金钱豹、灵猫、小熊猫、长臂猿、蜂猴、熊猴、金丝猴、犀鸟、蟒蛇、绿孔雀等[60]。
4.1.5 西藏
西藏自治区有一些熊猴分布记录。
刘少初(1993)根据1987~1989年野外考察及相关资料,认为熊猴在西藏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及南部一些森林地带,见于芒康、江达、类乌齐、洛隆、左贡、八宿、波密、林芝、米林、亚东、错那、措美、定结、聂拉木等县。表明在江达县、类乌齐县、八宿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措美县、定结县、亚东县、聂拉木县等地曾有熊猴分布。
据蒋学龙等(1993)记载,在西藏自治区波密获得熊猴标本。证实波密县曾有熊猴栖息。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国家林业局,2008):
本次调查表明,熊猴见于……西藏(林芝、波密、察隅、墨脱、聂拉木、亚东、吉隆)。
按:据此,表明在林芝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亚东县、吉隆县、聂拉木县等地依然有熊猴生息繁衍。
嘉黎县地处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地势从西北到东南由高到低倾斜。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高原大陆型气候,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有1.5万hm2的原始森林。当地野生动物中兽类有:羚羊、黄羊、岩羊、盘羊、狼、野兔、狐狸、猞猁、豺、豹子、鹿、獐子[麝]、猴子、马熊、狗熊、獾等[61]。所谓“猴子”,似含有熊猴等。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南羌塘大湖盆区,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之势;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其余为高山峡谷。地属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区,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气温低,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据称,2013年尚有獐子[麝]、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动物资源[62]。所泛指的“猴”,似包括熊猴。
江达县位于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年均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该县是昌都地区较大林区之一。当地野生动物有野牛、盘羊、岩羊、黑秃鹤、胡秃鹫、马鹿、白唇鹿、猞猁、小灵猫、黑熊、棕熊、豹、水獭、石貂、金猫、猴子、藏狐、雪猪、雪鸡、野鸽、斑鸠、金雕、高山秃鹫等[63]。所称“猴子”,似包括熊猴等。
芒康县由北向南横断山脉纵贯县境,宁静山脉是境内主要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截止到2014年,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雕、鹫、鹿、獐、鹞子、黄猴、野猪、狐狸、猞猁、狗熊、金钱豹、苏门羚、小熊猫、大青猴、滇金丝猴等[64]。所谓“大青猴”,似指熊猴。
朗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地势为北部和中部高、南部低,多为开阔谷地、坡地和山地。为青藏高原区气候,属温暖半湿润气候带;气候特点: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多风,垂直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较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野牛、黄羊、羚羊、盘羊、樟子[麝]、鹿、豹、猴、熊、猞猁、水獭、野猪和鸟类等[65]。所泛称的“猴”,似包括熊猴。
定结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属喜马拉雅山北麓湖盆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属高原内陆干燥气候。除西南部的陈塘林区受印度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夏秋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太分明,日照充足,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多大风,气候恶劣。野生动物有羚羊、鬣羚、喜马拉雅塔尔羊、盘羊、长尾猴、班羚、雪豹、熊猴、小熊猫、金猫、林麝、马麝、黑熊、豹猫、赤鹿、岩羊等[66]。亦即有熊猴等栖息。
4.1.6 保护区
现分布有熊猴的自然保护区仅在中南与西南5个省级政区内(表9.5、图9.14),这既反映当地确仍有熊猴存在,又使之得到庇护。保护区的状况显示:
●栖息有熊猴的保护区共24个,总面积4.54万km2。
●从省级政区看,栖息有熊猴保护区较多的是云南省(有10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有6个),其余皆不足4个。
●栖息有熊猴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是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西藏自治区),达3 381 000 km2;面积最小的是元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达4 159 km2;二者相差约813倍。
●栖息有熊猴保护区中,有国家级、省级与市级3种类型,排序为:国家级(占54%),省级(占33%),市级(占13%)。
●栖息有熊猴保护区是1978~2009年设立的,大部分是1980年代的,说明在改革开放后,加重了对熊猴等的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86年6月1日同时建立3处国家或省级栖息有熊猴保护区,云南省在1986年3月20日同时建立4处国家或省级栖息有熊猴保护区。
●栖息有熊猴保护区的主管部门皆林业部门。
●栖息有熊猴保护区地点约占现有熊猴栖息地点的45%,尽管调查反映数量基本稳定[67],但对于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来说,保护区的比例还是过低,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增加保护区数量。
表9.5 栖息有熊猴的保护区概况
(续表)
注:①
本表参考多方面信息综合而成,个别误差进行更正。②本表据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http://sts.mep.gov.cn/zrbhq/zrbhq/201208/t20120824_235172.htm;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481761.htm?fromId=246957;南岭国家森林公园.http://www.baike.com/wiki/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岭自然保护区.http://www.baike.com/wiki/%E5%8D%97%E5%B2%AD%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皇佑笔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211258.htm;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2253165.htm;周歧海等,2007;唐华兴等,2011;黄中豪等,2016;元宝山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246369.htm;融水元宝山.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bYDktxF49eWbPVhLMHxueaJXcGwPo8jcuzxYn_FtHJ_xDL6a9n0lQEsntWws23SOizIL2d76CqgkgLxFyjY3a;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3018401.htm;大新恩城自然保护区.http://baike.soso.com/v49118837.htm;七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日渐增多.http://www.zpol.cn/lyj/stly/show_news.asp?id=555;徐治平,2014;黄小龙等,2016;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824110.htm?fromId=120315;梵净山.http://baike.baidu.com/view/2168.htm;榕江月亮山州级自然保护区.http://www.baike.com/wiki/%E6%A6%95%E6%B1%9F%E6%9C%88%E4%BA%AE%E5%B1%B1%E5%B7%9E%E7%BA%A7%E8%87%AA%E7%84%B6%E4%BF%9D%E6%8A%A4%E5%8C%BA;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29933.htm?subLemmaId=1429933&fromenter=%CE%C4%C9%BD%D7%D4%C8%BB%B1%A3%BB%A4%C7%F8;菜阳河国家森林公园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GTEpNQ3WEjmdF1Bu4XnbhoXWSNL7hZljfqZTYKBDpBLXP595xCQXQvxw-MJxCyadgGfUBmLUn8qEK8fF9aOR_;王春雷.绿色中国行走进普洱共植太阳河绿色中国林.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4/1128/2229590.shtml;高黎贡山.http://www.glgs.gov.cn/zrzy.asp?sortid=013002;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FnTSd1tUWgEhSCjKiY1duwOyZKWfmbguQ7LKnybmTy9B-huQ6Q3O7h6pr55EmLH_xPowRDOe6y4Itm5bo6k4q;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05397.htm?fromId=246469;国家林业局,2008;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29931.htm?fromId=248391;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29931.htm;豚尾猴.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IXnLdVCsNDR82daxp7cd-SQnBjO1EQ4itxyGdAfDDU7huGX2J1A WKJ8RAX75PzDwYQPis063fS2768amFDowq;铜壁关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24.htm;铜壁关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24.htm;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439617.htm?sub-LemmaId=1439617&fromenter=%D4%C6%C4%CF%B4%F3%CE%A7%C9%BD%D7%D4%C8%BB%B1%A3%BB%A4%C7%F8;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824116.htm?fromId=20195;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hqjGv99RqHCAOVD2cvVzGaFH_OAMYWZ8_FYLD1YgXoSs-D3UALX9SWF0m-ct9-Z05zta LSpE4e4dlUMvLwrgq#4_2;豚尾猴.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IXnLdVCsNDR82daxp7cd-SQnBjO1EQ4itxyGdAfDDU7huGX2J1AWKJ8RAX75PzDwYQPis063fS2768amFDowq;国家林业局,2008;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824116.htm?fromId=20195;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hqjGv99RqHCAOVD2cvVzGaFH_OAMYWZ8_FYLD1YgXoSs-D3UALX9SWF0m-ct9-Z05ztaLSpE4e4dlUMvLwrgq#4_2;豚尾猴.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IXnLdVCsNDR82daxp7cd-SQnBjO1EQ4itxyGdAfDDU7huGX2J1AWKJ8RAX75PzDwYQPis063fS2768a mFDowq;元江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zrbh/s/3063/content-458031.html;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http://baike.baidu.com/view/119958.htm;长毛岭马鹿自然保护区.http://baike.sogou.com/v10900247.htm
图9.14 现有熊猴栖息地与其栖息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4.2 分布变迁
文献记载显示出百余年来熊猴分布变迁状况(表9.6、图9.15),特点如下:
●20世纪初,可以确认的熊猴分布于纬度较低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一带,约有近153地。
●从省级政区有熊猴分布的绝对数看,排序前三者为:云南省(83地),广西壮族自治区(36地),西藏自治区(20地)。
●到20世纪后半叶,云南省的熊猴分布地消失最多,达到6地。
●到现今,熊猴分布地消失最多的前三者分别为:云南省(16地),广西壮族自治区(15地),西藏自治区(5地)。
●百余年间,熊猴分布地约消失30%,这一下降幅度并不小,值得重视。
●得到保护区庇护的熊猴比例不到50%,说明加强保护力度还有较大空间,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采取整改措施。
表9.6 20世纪以来熊猴分布变迁概况
(续表)
图9.15 20世纪以来熊猴分布变迁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