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以下训练分徒手抗阻力训练和橡皮带抗阻力训练两种。
徒手抗阻力训练和橡皮带抗阻力训练的各自特点:
(1)徒手抗阻力训练方便易练,任何场合都可以自助式进行。但是,由于初学者肌肉控制能力、肌梭本体感觉较差,很容易找不到感觉。
(2)橡皮带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容易让训练者找到颈部肌群的发力感觉,而且橡皮带可以加更大的外力负荷。
结论: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形式。
侧屈抗阻力训练
功能训练:增加颈部侧屈力量;侧颈部遭受侧向攻击时,颈部肌肉侧屈发力能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颈部的受伤程度。
肌肉训练: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束、斜角肌。
动作详解
(1)徒手系:单手扶住头侧,然后用力头侧屈,使头部和手形成角力模式,尽量慢控制颈部发力速度,使颈部到达侧屈极限位置;注意头部回归中立位时,手仍然施加压力使颈部相关肌肉产生离心收缩(这种离心收缩是抵消打击力的关键),侧屈颈部时吸气,离心收缩回归中立位时呼气。
提示:反向呼吸的原因。一般在肌肉主动收缩时人体要呼气,而颈侧屈时肌肉主动收缩,却采用了吸气。这是实战功能性赋予的变化要求。人体自发力颈部侧屈(徒手发力),主要不是训练如何用侧屈去攻击敌人,而是训练人体在被头侧攻击时,发力用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束、斜角肌)离心收缩去抵消打击力,此时在颈部肌肉离心收缩时辅以短促的呼气(或闭气)有利于增强抵消效果。
下面的弹力带系训练,由于是外力负荷(而非人体自发力负荷),仍然采用侧屈呼气,回归中立位吸气的形式。训练者要根据实战功能性或训练具体要求,调整最接近于实战的呼吸模式。
(2)弹力带系:弹力带固定,一端套在训练者头侧,训练者向弹力带绷紧的一侧侧移步,使弹力带绷紧,同时两手控制住弹力带避免其滑脱。然后头部向侧远端侧屈,再缓慢回归中立位。侧屈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完成规定次数,换另一侧。
组次数安排:2~4组,每组10~15次。
低头抗阻力训练
功能训练:增加颈部前屈发力;头部遭受前方攻击时,颈部前屈发力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颈部的受伤程度。也可以增加头槌攻击的攻击威力。
肌肉训练:头前直肌、头长肌、颈长肌、斜角肌。
特别提示:长期伏案工作者和有慢性颈椎病者禁止练习本项目,以免加重颈椎的负担。偏打击系的格斗选手建议最好练习该项目。
动作详解如下。
(1)徒手系:双手顶住额头,然后用力头低头,使头部和手形成角力模式,尽量慢控制颈部发力速度,使颈部前屈(不宜到达极限位置);注意头部回归中立位时,双手手仍然施加压力使颈部相关肌肉产生离心收缩,颈部前屈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www.daowen.com)
(2)弹力带系:弹力带固定,一端套在训练者额头,训练者向弹力带绷紧的一侧前进,使弹力带绷紧,同时两手控制住弹力带避免其滑脱。然后颈部前屈,再缓慢回归中立位。前屈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
组次数安排:2~4组,每组10~15次。
实战运用:额头受到拳击时,用力低头用脖颈顶住可以减小自己颈部受伤程度。
仰头抗阻力训练(图9-2)
功能训练:增加反向头槌的攻击力,同时可以预防久坐伏案工作时易患的颈椎病。
肌肉训练:斜方肌上束、颈夹肌、双侧胸锁乳突肌。
动作详解如下。
(1)徒手系:双手抱住后脑,先微低头蓄力,然后用力仰头,使头部和手形成角力模式,尽量慢控制颈部发力速度,使颈部到达后仰位的极限位置;注意头部回归中立位时,双手仍然施加压力使颈部相关肌肉产生离心收缩,后仰颈部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
(2)弹力带系:弹力带固定,一端套在训练者后脑,训练者向弹力带绷紧的一侧后退步,使弹力带绷紧,同时两手控制住弹力带避免其滑脱。然后训练者微低头蓄力,头部向后仰,再缓慢回归中立位。后仰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
组次数安排:2~4组,每组10~15次。
侧转抗阻力训练
功能训练:增加颈部旋转发力;下巴遭受侧向攻击时,颈部旋转发力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颈部的受伤程度。
肌肉训练:对侧胸锁乳突肌;同侧斜方肌上束。
动作详解如下。
(1)徒手系:单手扶住头侧,然后用力向手扶侧转头,使头部和手形成角力模式,尽量慢控制颈部发力速度,使颈部到达扭转极限位置;注意头部回归中立位时,手仍然施加压力使颈部相关肌肉产生离心收缩,扭转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
(2)弹力带系:弹力带固定,一端套在训练者头侧,训练者向弹力带绷紧的一侧侧移步,使弹力带绷紧,同时两手控制住弹力带避免其滑脱。然后头部向侧远端缓慢扭转,再缓慢回归中立位。扭转颈部时呼气,回归中立位时吸气。完成规定次数,换另一侧。
组次数安排:2~4组,每组10~15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