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尚未定性的学科,它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做指导,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
进行语篇分析有多种方法。美国著名语篇分析学者斯夫林(D.Schiffrin)在《语篇分析途径》(Approaches to Discourse,1994)一书中介绍了六种可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互动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交际文化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语用学(Pragmatics)、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变异分析(variation analysis)。
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985 /1994)一书的前言中指出,他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韩礼德的理论框架成了很多中外学者研究语言的工具,我国有很多语篇分析学者都是韩礼德的理论的支持者和应用者,如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等。(www.daowen.com)
不少学者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在翻译研究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功能语法学理论作为分析和研究的框架,因为功能语言学的最大关注点与翻译的目的一样,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到目前为止,比较成功地把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思想应用于翻译研究的著作有:《语篇与译者》(Hatin &Mason,1990)、《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Bell,1991)、《换言之:翻译过程》(Baker,1992)、《译者即交际者》(Hatin &Mason,1997)、《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语篇语言学》(Hatim,1997),以及《再论翻译质量评估的模式》(House,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