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遵守国际法和惯例,江苏思想史成果

遵守国际法和惯例,江苏思想史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薛福成虽然敏锐地意识到国际法在维护国际正义中的不足之处,但是他还是坚定地主张中国要加入国际公法。他现实地认识到在国力不逮的情况下,加入国际公法,中国即便仍然受害,但还或可受到道义上的支持。除了建议中国遵守国际法之外,薛福成还建议政府在外交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外交原则和礼节。当然,这种改变一定程度符合国际交往的平等理念,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遵守国际法和惯例,江苏思想史成果

中国从闭关锁国的状态进入世界舞台是历史大势。作为长期游离于国际体系的弱国,与其游离于国际法则和惯例之外,不如主动遵守国际法。薛福成看到西方在国际交往中多依据《万国公法》,“仍隐隐以强弱为衡,颇有名实之不同”。强国行动虽不完全受到国际法约束,但在诸国众目睽睽之下,“虽稍自克以俯循乎公法,其取盈于公法之外者已不少矣”。弱国虽然想利用国际法来保护自身权益,无奈“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薛福成虽然敏锐地意识到国际法在维护国际正义中的不足之处,但是他还是坚定地主张中国要加入国际公法。因为公法毕竟以明文的方式规定了成员国的权利、义务,维护表面的公平正义,中国若不加入,则“公法内应享之权利,阙然无与……公法外所受之害,中国无不受之……曷若以公法为依归,尚不受无穷之害”。他现实地认识到在国力不逮的情况下,加入国际公法,中国即便仍然受害,但还或可受到道义上的支持。

除了建议中国遵守国际法之外,薛福成还建议政府在外交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外交原则和礼节。他在到达西欧之后,受到热情而周到的接待,“凡各国使臣初到一国驻扎之时,其君主无不接见,慰劳数语以示优待,使臣鞠躬而退,并不言及公事,此西国之通例也”。西方政府官员在礼节方面颇为周全,但一旦关涉国家利益,就表现出公事公办的态度,毫不徇私。由此,他总结出一条外交原则“交际之礼节,务为周到;交涉之事件,不稍通融”。而反观当时的清政府,在礼仪方面则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因为外交使节不愿意按照中国的礼节觐见皇帝,咸丰皇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迟迟不愿意返京,就是为了避免接见外国使节。清政府宁可接受苛刻的条约,也力图避免出现“失礼”的情况。薛福成认为:“夫靳虚礼而受实损,非计之得也……可于召见各使臣之先,敕下总理衙门,告以如愿行中礼,或愿行西礼,各听其便。如是,则彼虽自行西礼,仍于体制无损。”薛福成的建议反映了中国失去了传统“中央之国”的地位,它必须改变自己的某些制度去适应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当然,这种改变一定程度符合国际交往的平等理念,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光绪皇帝后来接受了薛福成的建议,以国际通行惯例接受了西方使臣的“觐见”,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这也表明中国在外交事务上的一个进步。(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