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思想史:王韬的家世、生平与影响

江苏思想史:王韬的家世、生平与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韬出生后早慧,少年时就能遍读群经,旁涉诸史,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家人也对于他寄予厚望。父亲的去世使得王韬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作为家中长子,他必须担负起家族的重担。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王韬的命运又一次发生重要转折。晚年的王韬仍然为国家的富强而笔耕不辍,虽然他的主张未能得到清廷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却深刻影响了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1897年,一代思想家王韬去世,享年七十岁。

江苏思想史:王韬的家世、生平与影响

王韬(1828—189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甫里镇(今苏州吴中区甪直镇)。他的祖上是明代昆山的大族,由于明朝末年战乱四起,王氏一族未能幸免于难,仅王韬的始祖王必宪免于兵灾。清朝建立后,王氏一族继续在昆山繁衍生息,子孙“并读书习儒业,有声庠序间”。但因王韬高祖父早卒,家产被歹人所觊觎,遂举家迁往甫里。他的祖父王科进是一个会经商的人,“笃厚慎默,见义勇赴,乡里称善人”。但是,到了他的父亲王昌桂时,家道开始中落,以开办私塾、教授学生为生。

王韬出生后早慧,少年时就能遍读群经,旁涉诸史,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家人也对于他寄予厚望。1845年,十七岁的王韬到昆山参加童子试,他不负众望,中了秀才。但是,在之后的乡试中,王韬却名落孙山。这让胸怀大志但内心敏感、脆弱的王韬难以接受,他开始自暴自弃,变成了一个自怨自艾的落榜文人。父亲的去世使得王韬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作为家中长子,他必须担负起家族的重担。因此,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要去开埠不久的上海谋生计。在上海,他应传教士麦都思之邀到墨海书馆工作,主要负责翻译工作。正是在书馆的工作,使得王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西方知识。他对西方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译了《格致新学提纲》《西国天学源流》《重学浅说》《光学图说》等科技类书籍。

在上海这个华洋共处之地,王韬的思想渐渐开始发生变化,他不仅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而且渐渐改变了对西方人的排斥心理,开始以公正、理性的角度看待西方文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得王韬的命运又一次发生重要转折。王韬作为一个传统的士人,心中一直怀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在国家危难之时,他积极为清政府出谋划策,希望能博得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但是王韬的苦心谋划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对清政府心灰意冷的王韬转而想投靠太平军,他以“黄畹”的名义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钧,提出了一系列“破敌”良策,可惜也未能被采用。不久,王韬“通敌”事泄,清廷严令追捕,王韬在英国公使和领事的保护下逃亡香港。(www.daowen.com)

1862年10月,王韬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来到香港,在英华书院继续从事翻译工作。他受理雅各之聘,将中国的传统经典译介到西方,在西方引起了轰动。理雅各对王韬的学识十分欣赏,在回国之际,理雅各邀请王韬去西方一游。此时的王韬受困于香港,正处于苦闷之际,便欣然应允理雅各的邀请。王韬此行从香港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转船,经地中海到意大利、法国,终点则是英国。在旅途当中,他见到了英、法等国对亚非地区的殖民掠夺,感触颇深,对中国的国际处境深感忧虑。英法两国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王韬在两国的游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对西方文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不仅注意西方的物质文明,而且将目光投向英国的各种制度,并对此报以欣赏和肯定的态度。在英国的两年多时间里,王韬不仅继续翻译各种中国经典,而且到处演讲,将东方文化介绍给西方。

1870年,王韬回到香港。他在西方看到报纸作为传播媒介,对开启民智和改良政治有重要作用,于1874年主持和创办了《循环日报》,该报以发表政论和传播西学为宗旨。王韬作为该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他的文章中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并开始对封建专制统治进行猛烈批判,提出了革新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张。1884年,在友人的斡旋之下,王韬得到清政府的“宽赦”,被允许可以返回内地,并被上海格致书院聘为山长。晚年的王韬仍然为国家的富强而笔耕不辍,虽然他的主张未能得到清廷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却深刻影响了晚清维新派和革命派。1897年,一代思想家王韬去世,享年七十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