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阳明与王艮的政治哲学对治世与治身的不同理解

王阳明与王艮的政治哲学对治世与治身的不同理解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将政治事务奠基于个体良知,具有道德意味,也就是国家天下的事务系于个体道德的发挥与否,化治世为治心,高扬道德精神、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于现实政治事务的决定性作用,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传统道德范畴的一种政治哲学。王艮则对此做出了大胆突破,提出“安身”“保身”的范畴,并以此作为政治事务的根本,把治世的问题转化为个体的治身问题,更加强调个体生命的感受性。

王阳明与王艮的政治哲学对治世与治身的不同理解

淮南格物说”强调了个体自我保全的重要性。王艮认为,从个体的自我保全出发,既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也能实现家国天下的良性治理。王艮的这套“以身为本”的政治哲学观念,以个体的客观存在为政治事务的根本,强调个体的存在对于外在政治共同体的特殊意义,将政治事务的正当性与否的标准归结为是否能保全个体的存在,较之王阳明在政治事务上的“以心为本”,王艮确乎有所推进和改变。王阳明将政治事务奠基于个体良知,具有道德意味,也就是国家天下的事务系于个体道德的发挥与否,化治世为治心,高扬道德精神、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对于现实政治事务的决定性作用,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传统道德范畴的一种政治哲学。而王艮则更进一步地将治世问题转化为保身问题,将个体的安危、安顿与否和国家天下的治理联系起来,更多地从个体的肉身保全出发,来理解个体与公共政治的关系,而对于抽象精神层面的精神修炼则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回避态度。在重视个体存在与感受层面,王艮比王阳明更加彻底,而且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及个人利益。当然,对肉体生命的过分看重,在具体的政治事务中是否会成为临难苟免的托辞,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应该说,王艮以身为本的政治观,突出了个体感性生命和日常世俗生活对于政治事务的意义,使得政治事务不仅仅流于一种只关注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而忽视政治个体存在的价值,重视个体肉体生命对于政治的意义,这对传统儒家政治哲学话语有所补充。在儒家政治哲学传统里,家国天下的意义一直高于个体价值,个体只是依附于家国天下的附属物,在家国天下意义的“重压”下,个体的生命生活几乎不被重视,个体必须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在这里,王艮将个体存在与家国天下在政治空间里的次序颠倒过来,将个体存在置于家国天下之前,首先认为个体存在得以保全,然后家国天下才能得以治平,而不是相反,这也正如王艮一再强调的“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君父哉”。王艮反复突出“安身”问题,其所彰显的主要意义,在于强调人的存在是政治事务的根本和良好政治秩序的源头,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人类生活,因此,人的存在特别是个体的肉身存在具有重要意义,这在重视精神生命的儒学话语体系里显得较为独特。就此而言,我们可以用“安身”是一切良好秩序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来看待王艮的政治哲学观念。若从在政治事务中主体自身的意义角度来看,王艮的“身本论”和王阳明的“心本论”都是在强调政治生活中“主体性”的意义,两种学说同质异构,遥相呼应。不同之处在于,王艮将王阳明“心本政治”的玄虚落到了实处,使得心学的个体性落实在具体的生命存在上,当然,王艮的“身本论”却也不及阳明的“心本论”深沉。“心本论”重视个体心性良知的意义,具有强调自我意志的倾向,而“身本论”较多的落实在自我肉体的存在,对精神道德层面的意义有所淡化,一方面改变了儒家的精神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为道德投机主义者预留了推脱道德义务的借口。从这个角度看,王艮的“身本论”较之王阳明“心本论”,其深刻性有所欠缺。然而,王艮的“身本政治”恰是从王阳明“心本政治”中发挥出来的,所以黄宗羲曾在一定意义上对王艮有所回护,他在评论王艮“安身”之说有言道:“然所谓安身者,亦是安其心耳,非区区保此形骸之为安也。”黄宗羲认为王艮还是在坚持王阳明的心学传统,而不是仅仅强调肉身的意义。身心关系是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论题,身心二元、身心分离的话题对于传统哲学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王艮在心学话语体系中超拔出来专门强调“身”,不得不说是刻意为之,因而,不能简单地说“安身”就是“安心”。黄宗羲的评论可以看做是黄宗羲因王艮“保身论”过于脱离儒家传统而作出的辩护之言,不过也确实点出了王艮之学出于阳明的实质所在,也点出了王艮和阳明在理论上的具体分歧所在。(www.daowen.com)

传统儒家在讨论政治和道德问题时,往往刻意忽略个体肉身等感性存在的意义,而一味片面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用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来弱化个体肉身对于政治、道德事务的意义。王艮则对此做出了大胆突破,提出“安身”“保身”的范畴,并以此作为政治事务的根本,把治世的问题转化为个体的治身问题,更加强调个体生命的感受性。 “心”“良知”对于一般百姓,特别是很多没有文化的人来说过于抽象,因而,从“安身”“保身”的角度来理解社会政治生活,可能更易于为下层群众接受。在这个意义上,王艮的“身本政治”论更贴近普通民众的世俗感性生活,更容易为关切日常生活的“愚夫愚妇”所接受,也代表着儒学向平民化发展的一个向度,是儒学思想的一个转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