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王艮的生平经历与江苏思想史

王艮的生平经历与江苏思想史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艮虽然十分佩服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但也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特性,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因此常与王阳明及其门人弟子发生冲突。王艮虽然因“狂者”行径受到王阳明斥责,但二人师生关系不曾断裂。嘉靖十九年,王艮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王艮的生平经历与江苏思想史

王艮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七岁才得以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不过未持续多久就又因贫困而辍学,只能参加劳动以糊口。明代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商业萌芽,其中犹以山东、江苏等地最为发达,古人虽然以经商为“贱业”,但不可否认,经商是最快捷的致富之路。所谓“穷则变”,王艮虽然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但颇有眼光与进取精神,他往来于山东、江苏两地从事商业活动。王艮吃苦耐劳,通过辛苦经商,其家境逐渐殷实,同时,经商的经历也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他的思想注入不同于传统士大夫的新元素。

传统社会商人地位低下,因此,富裕之后的王艮不甘心自己“四民之末”的地位,他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传闻在山东经商之时,他曾专门去孔庙拜谒孔子,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颇有向孔子看齐的志向。经过一番思想酝酿,他决定以儒家之道自任,开始自学儒家经典,他记诵儒家四书五经并且随身携带,在经商过程中,凡遇见有学问之人,他都上前请教,以此坚持十年之久。在自学的十年中,王艮养成了自己治学的一些特点:其一,独立思考;其二,勤学好问,因其“师无常师”,每遇疑难问题,他就四处求教;其三,王艮解经主观色彩浓厚,颇有陆九渊“六经注我”之特色。

三十八岁那年,王艮结识了江西人黄文刚,在二人讨论过程中黄文刚发现王艮解经颇有王阳明的特点,王艮听说后兴高采烈地去拜见王阳明。《明儒学案》记载王艮问学王阳明的经历:“始入,先生(指王艮)据上座。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座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座,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阳明谓门人曰:‘向者吾擒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王艮、王阳明第一次见面论学的过程颇具戏剧性,这也体现了王艮独特的个性。

王艮虽然十分佩服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但也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特性,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因此常与王阳明及其门人弟子发生冲突。四十岁时,王艮开始到处讲学,有时虽然打着阳明先生的旗号,其实宣讲兜售自己的理论。史书记载他驾一辆小车,令二仆相随照顾起居,沿途随时宣讲,无论隐士高人抑或市井小民都是他讲学的对象。他讲解的内容不同于程朱,也异于阳明,所以被视为“异端”,在学界和社会引起轰动,“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王艮虽然因“狂者”行径受到王阳明斥责,但二人师生关系不曾断裂。在王阳明门下为学期间,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与“安身立本”等学说。(www.daowen.com)

嘉靖八年,王阳明去世,是年,四十七岁的王艮开始自己讲学授徒,并由此开创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流派,其主要成员因师承关系而构成一个派别,其成员基本上都没有出仕为官的经历,甚至有些成员连读书人都不是。嵇文甫曾说:“综观泰州派下的人物,都极活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直下承担,无一毫躲闪顾虑。说他们怪诞,诚然是怪诞,说他们英伟,也诚然是英伟。”虽然泰州学派的成员较少出仕为官,但他们对儒家精神、儒家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有着显赫地位的儒家知识分子。儒家的社会担当意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无论当位与否,是否拥有政治上的名分,都始终不放弃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这一点是居于庙堂之高的仕宦儒者和处于江湖之远的平民儒者的共同特征。王艮及其所开创的泰州学派作为平民儒者的一个思想共同体,深刻地体现了平民儒者心系家国天下的政治关怀,他们的政治思想是明代阳明学政治向度在社会政治思想领域重要的体现,在儒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嘉靖十九年,王艮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王艮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在明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开办平民教育,重视启发下层民众,对普及教育有积极意义;他的思想经过泰州学派众徒的发展传播,形成晚明时期重要的一场启蒙思潮;同时,他留下了大量语录和著作,如《鳅鳝歌》《复初说》《明哲保身论》《乐学歌》《天理良知说》《孝悌箴》以及《安定书院讲学别言》《格物要旨》《勉仁方》《与南都诸友》《大成学歌》《均分草荡议》《王道论》《答徐子直书》等,既是研究阳明后学的思想资料,也是研究中晚明社会思想的重要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