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思想史:张道陵、葛洪和陶弘景的影响

江苏思想史:张道陵、葛洪和陶弘景的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道陵、葛洪、陶弘景等人都是出自今江苏地区的道教思想家,从他们的生平、思想和影响的大致考察可知,江苏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江苏地区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特别是茅山道派至今依然在中国道教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是江苏地区在中国思想版图上重要性的体现。

江苏思想史:张道陵、葛洪和陶弘景的影响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张道陵、葛洪、陶弘景等人是汉末到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他们在道教发生、发展历程上的思想与活动,在后世有着非常久远的影响,也使得江苏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国传统讲究“道统”,儒家有儒家的道统,而道家的“道统”则要追溯到被尊称为道教始祖的张道陵。张道陵是道教正一派的始祖,他完善了道教的组织架构,并且将《道德经》《太玄经》《正一经》《太清经》等作为经典,初步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张道唛死后也逐渐被神化,成为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神仙,能够斩妖除魔、呼风唤雨。他的孙子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并在天下大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果断地投向曹魏政权,受到曹魏政权的礼遇。同时,张鲁将自己的天师之位传给其子张盛,让其在张道陵活动过的龙虎山开山立派,从此,正一派便以龙虎山为圣地,世代传承。李渊建立唐朝后,尊奉老子为宗,道教遂有幸被立为国教,在政治上超过了当时如日中天的佛教,唐太宗、太平公主唐玄宗等许多帝王贵胄都与道教密切关联。张道陵的后代由于世袭天师之位,受到李唐皇室的尊奉,到宋代,对道教的崇奉依然如故,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册封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并免上清观所辖土地的地租,开启了历代天师受帝王封号的历史。蒙古帝王对待宗教开明态度,成吉思汗对道教颇感兴趣,他在西征途中派人召见全真道士丘处机。元朝建立后,朝廷给予张天师很高的政治地位,册封其“真人”称号,并命令张天师统领江南道教,将龙虎、茅山、阁皂三大符箓教派全部归入正一教,张天师的地位如日中天。明朝建立以后,道教继续得到优待,明太祖、明成祖都对正一派尊崇有加,朱元璋命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掌天下道教事,成为全国不同道教派别的首领。到了清代清朝统治者信奉喇嘛教与藏传佛教,对道教不甚重视,张天师的地位大不如前,道光年间,皇帝甚至终止了册封天师的仪式,取消了真人称号。但是,正一派在民间仍有很大影响,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又恢复了天师的真人封号。

葛洪是道教长生派(丹鼎派)的开创者,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死后不久,其地位上升,与张道陵、张衡、张鲁相当,在道教内部有“葛仙翁”的称号,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也成为道家经典。葛洪较早发起对原始道教的改革,自东汉末年以来,起义领袖利用民间道教号召民众反抗政府的压迫。此后,统治者与儒家士大夫阶层对道教的发展传播持一种怀疑与压制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和孙吴政权都限制道教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葛洪担负起实现原始道教向神仙道教转型的任务,他的《抱朴子》内、外篇提出“内以治身,外以为国”的宗教主张,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抱朴子》内篇主要是描述神仙方术、养生延命、志怪诡异等事,为道教构建了理论基础,外篇则关乎政治得失、臧否世事,多近儒家修齐治平之道。葛洪的新理论对道教在统治阶级上层的流布产生了深远影响,帝王和士大夫们可以在这个新理论中寻得“修仙长生”与“平治天下”的双重愿望,为道教的传播扩大了基础。同时,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形成,“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以神仙道教改造旧的天师道团,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

葛洪作为道家丹鼎派的代表人物,其炼丹活动虽然没有实现长生不老的目的,但却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化学的进步,有学者将其对中国化学领域的贡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第二,认识了一些物质可发生取代反应的现象;第三,认识到一些物质有升华作用;第四,通过炼制黄金和白银发现了许多化学现象。葛洪的炼丹术虽掺杂了许多糟粕,但是对化学的进步与贡献仍值得肯定。除炼丹等化学领域的贡献外,葛洪在医学方面也有重要影响,他喜好神仙导引之术,其中虽不乏迷信糟粕,但也蕴含丰富的养生道理。他强调养生贵在“养气”,创造完善了“胎息行气法”、“龟咽行气法”和“内视行气法”,并倡导在日常生活中要节制嗜欲、平稳情绪,对饮食、作息都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对中国养生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对天花肺结核、狂犬病的观察与研究都早于西方,其《肘后备急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中药的药性、配方和使用见解,为我国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www.daowen.com)

除了在道教理论和医药理论方面有重要建树外,葛洪在文学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认为文体没有贵贱、好坏之分,也不是古人的文章一定盛于今人。文章的多样性是文学兴盛的重要体现。他欣赏先秦诸子的文章,但不一味摹仿、崇拜,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加以发展、提高。他生活在魏晋时期,但对这一时期的文章风格提出了批判,认为文章过于注重雕饰而缺乏实际内容,由此他强调文章要发挥应有的致用功能。葛洪的文学观受到刘勰等著名文艺评论家的重视,对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作用。

陶弘景曾发起道教改革运动,使得“以重视经典科醮与神仙养生之术为主要宗旨的道教新派别”大量出现,并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他阐释了儒、道、释三家劝善惩恶的共通之处,推动了道教的伦理化、官方化,不仅使道教深入到下层民众当中,也更加契合统治阶层的价值观念,使道教真正成为朝野都能接受的本土宗教。他和葛洪一样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养生大家,他自己身体力行,践行养生之道,留下了大量医学养生的著作,如《服气导引》《断谷秘方》《养性延命录》《道引养生图》等。除医学养生外,陶弘景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因其精通老庄玄学与道教理论,所以特别擅长创作玄言诗,此外,他也留下了一些修仙问道的志怪小说,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张道陵、葛洪、陶弘景等人都是出自今江苏地区的道教思想家,从他们的生平、思想和影响的大致考察可知,江苏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江苏地区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特别是茅山道派至今依然在中国道教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是江苏地区在中国思想版图上重要性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