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安的生平和时代-《江苏思想史》简介

刘安的生平和时代-《江苏思想史》简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安一生经历西汉文、景、武三朝,这一时期既是汉王朝走向鼎盛的时代,也是处于大变革中的时代。从宏观的历史来看,这一时期是西周以来“封建”制度的终结期,也是新兴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的创建和巩固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转折时代。至刘安生活的时代,经历了六七十年休养生息的汉朝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也足以说明,刘安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紧密相关。

刘安的生平和时代-《江苏思想史》简介

刘安一生经历西汉文、景、武三朝,这一时期既是汉王朝走向鼎盛的时代,也是处于大变革中的时代。从宏观历史来看,这一时期是西周以来“封建”制度的终结期,也是新兴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的创建和巩固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转折时代。秦汉之前,春秋战国虽然充满战争和动荡,但也是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秦灭六国后,虽然为大一统帝国的制度创建打下了基础,开启了从“封建制”到“郡县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但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克服的统治困境。在军事上,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耗资巨大;在工程建设上,他筑长城、修驰道、建阿房、开灵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文化上,他任法而治,焚书坑儒,妄图力行文化专制。在这种情势下,天下疲敝至极,陈涉登高一呼,民众群起响应,秦朝二世而亡。

秦灭亡后,经过数年的“楚汉之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汉初的几代君王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以黄老之术为指导,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施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至刘安生活的时代,经历了六七十年休养生息的汉朝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史记·货殖列传》对当时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商业方面,“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农业方面,经过多年的开垦,关中膏壤遍布、沃野千里,巴蜀“亦沃野,地饶巵”,齐地“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政治、文化上的变动,汉帝国以丰厚的财力与物力为保障,开始转变“无为”的政策,政治上力图加强、壮大中央集权,开始削藩和拓边;经济上开辟财源,加强对地方豪强的控制和打击;文化上则从多元到一元,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刘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生、成长。刘安的父亲刘长是高祖刘邦的幼子,从小由吕后抚养长大,原来封在淮南的异性王黥布因谋反被杀后,汉高祖将其统辖的淮南四郡授予刘长,封为淮南王。刘长少年得志,在吕后和汉文帝等人的庇护下养成了骄横的性格,他不遵国家法令,私自击杀辟阳侯审食其,据《史记》记载,当时薄太后、太子和王公大臣“皆惮厉王”。刘长到了封国之后愈发骄纵,模仿天子仪节,严重僭越礼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擬于天子”。后来甚至发展到勾结匈奴和南越,阴谋造反。事发后,刘长的罪行按律当诛,汉文帝念及亲情,赦其死罪,将他贬谪到蜀中幽禁,客死于途中。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安被封为阜陵侯。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安兄弟三人分别被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和庐江王。(www.daowen.com)

刘安不似其父那样骄狂无礼,而是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少年时,刘安醉心于读书问学,不好声色犬马、驰骋田猎,曾受命作《离骚赋》,早晨接到命令,一顿饭的工夫就完成了,因此,汉文帝十分看重他的才华。到了武帝时期,刘安因为自身的才学和辈分,受到了极大的礼遇,不仅免除了他按时入朝觐见的义务,而且每次发给刘安的诏书都要经过司马相如等人的修改润色。但刘安作为同姓诸侯王,最终还是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这也说明了汉初分封同姓王在制度上的弊病。关于刘安“谋反”一事,历来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刘安谋反自杀;另一种观点则是汉武帝为了剪除诸侯势力,罗织罪名杀害刘安。《史记》《汉书》等记载刘安怨恨父亲被杀,早存谋反之心,“七国之乱”时期他就想起兵响应,无奈被其国相用计所阻,他造反之事才没有被追究。但他造反之心不死,仍私下结交诸侯,修建攻战器械,重金招募游侠、奇才、辩士和术士,为起兵造反积极筹划。后来,由于谋事不密,计划泄露,刘安自杀,其余牵涉诸人尽数伏诛。支持“剪除说”的一派也提出许多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武帝为了翦除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权力;二是刘安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汇聚宾客数千人,俨然形成了一个可以和中央媲美的文化中心,引起武帝不满;三是因为私仇被审食其之孙诬告。“谋反说”与“剪除说”各执一词,各有其道理。这也足以说明,刘安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紧密相关。

司马迁在为刘安立传时曾感叹道:“淮南、衡山亲为骨肉……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在政治上,刘安无疑是失败的,但刘安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一席之地,并不是因为其政治活动,而主要是因为他的学术活动。刘安的时代,黄老之学在汉初已经实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优点和缺点都已显现出来,利用黄老之学进行治国的教训和经验,都有待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启发后继之君。特别是到了武帝初年,现实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帝国内部和周边的新情况也预示着朝廷不能再“无为”下去,黄老思想在治理“大一统”国家上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且不断受到儒家的挑战与威胁。要想弥补这些缺陷,就有必要吸收其他各学派的主张,结合汉初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黄老思想体系,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