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昌镇小西山石棺墓群[Jíchāng Zhèn Xiǎoxīshān Shíguānmùqún]
位于距磐石市区45千米的吉昌镇小西山,吉昌镇西南1千米。磐石市吉昌公社(镇)社员,在西郊小西山东坡兴修水渠时,发现数座石棺墓。1976年7月发现墓群。1980年6月,省文物工作队派人赴该地进行文物调查时,在东坡人工削成的断崖壁上,发现3座露头石棺,遂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并在水渠东侧的残丘顶端开探沟两条,又发现3座石棺,同时作了清理。1981年4月20日,该墓群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6万平方米,墓地集中在山的东坡,高出河床4米,整个墓区地势由南向北平缓下降,形成一个长 2.5千米,宽1千米的漫岗。
余富遗址[Yúfù Yízhǐ]
位于磐石市烟筒山镇余富村西山上,西南距烟筒山镇约2.5千米。在遗址范围内到处散布文化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铁器。陶器中有各种型号的圆形、方形、扁方形鼎足,各种型号的陶耳,多为大型器物。到处可见石器半成品,石质为页岩。标本有石刀、石斧、敲砸器、石核和刮削器等。在最南端的一个略低于西山主峰的圆形小山包上,有一座辽金古城。城址位于炮台山山顶的圆形台地上,山顶呈平台状。圆形台地的直径约为25米。距山顶约6米有一道城墙绕山而行,城底(墙)为碎石堆砌而成,从靠墙的内侧就地取土堆成墙身,取土后在城墙内形成一条随城墙绕山走向的深沟。城的东边为悬崖,其他三面有城墙,长为125米,现城墙残高为0.5米、墙底宽3米、顶宽1.3米,沟深0.5米、宽1.5米。在城墙的南段有一段长约5米左右的方形土台,可能是角楼一类的建筑。2009年5月,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在余富遗址北侧山峰发现人工堆砌土台两座,面积分别约300平方米、400平方米,普查队初步断定为人工烽燧,该处烽燧与炮台山山城应有很大关联。另外,在余富遗址5千米处发现一件青铜短剑及一件青铜车辖。余富遗址面积达43万平方米,在已知的西团山文化遗址中十分罕见,是目前吉林省境内最大的一处西团山文化聚落址。2013年3月5日,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宗岭山城[Mǎzōnglǐng Shānchéng]
位于磐石市石嘴镇马宗村马宗东山坡地,西距马宗800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0米。普查时,在地表采集到石器半成品一件,根据采集标本判断,该处遗址为汉唐时代文化遗址。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高句丽”山上部整个山体。城墙外延100米。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纸房沟山城[Zhǐfángōu Shānchéng]
位于磐石市宝山乡锅盔村锅盔西北约3千米处。建在小锅盔山主峰向西南和向东南方向延伸的两条山脊之间的峪口里。古城墙横贯峪口,墙身均向两侧沿山坡直至山脊,依墙为屏,依脊为障。城围近5千米,城墙长约200米、底宽12米、顶宽1米、残高2~3米不等。城内有大小平台数10块、最小者25平方米,最大一块面积达3000平方米,当地群众称其为“点将台”。该城址是中国境内高句丽时期最具代表的“筑断为城”类型遗存之一,也是高句丽北部一处重要军事城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梨河后山遗址[Xiāolíhé Hòushān Yízhǐ]
位于磐石市烟筒山镇小梨河村。1984年发现的一处重要青铜时代遗址,发现3座石棺。遗址属西团山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发现大量半成品石器,未见陶器,采集到的石器技艺纯熟,形制规范,石刀、石锄、石斧等形制与西团山文化同类器物相近。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西团山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探索吉林省境内青铜时代石器加工与制造技术传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驿马两道沟遗址[Yìmǎ Liǎngdàogōu Yízhǐ]
位于磐石市驿马镇政府东北5.2千米的北新村两道沟北侧山坡上。在遗址中心区陆续发现82件石器,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石刀、石斧、石球、石镐等器物。此外还发现一些石堆,石堆内有大量石器断块、碎片。根据石器初步判断为西团山文化类型早期石器加工场。此遗址是吉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青铜时代遗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甲后山遗址[Bājiǎ Hòushān Yízhǐ]
位于磐石市取柴河镇大桥村八甲北侧200米坡地上。遗址地表分布大量石器及石器半成品,采集到火候较低的夹砂灰陶,夹砂褐陶陶片,石器有石斧、石凿等及石器打片残段等。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根据采集遗物判断此遗址为西团山文化类型。2013年,被列为第六批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兴遗址[Dōngxīng Yízhǐ]
位于磐石市取柴河镇兴隆川村东兴西北侧200米处,北山东南坡。现为农田,在地表散布大量的磨制石器如石镞、石斧、石刀等及火候较低的鼎足等。在遗址分布区内采集石球一件,属于西团山文化类型。2013年,被列为第六批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蹄屯八老爷山遗址[Mǎtítún Bālǎoyeshān Yízhǐ](www.daowen.com)
位于磐石市吉昌镇马蹄村八老爷山南坡半山腰处。面积达7.5万平方米。该遗址所采集的陶片和石器表现出诸多西团山文化特征,同时还保存有西团山文化的石棺墓地。2013年,被列为第六批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遗址[Nánshí Yízhǐ]
位于磐石市烟筒山镇南石村南石水库北侧的漫岗上。2009年5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现场采集石刀一件,石刀为灰色角页岩,磨制,半月状孤刃,双孔,钻孔技术采用双面钻,这种技术钻出的孔都比较光滑,该件石刀已残。此遗址属青铜时期的西团山文化类型。2013年,被列为第六批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杏树石棺墓群[Xìngshù Shíguān Mùqún]
位于磐石市烟筒山镇杏树村杏树北。遗址所在地为东西走向漫岗,有5具石棺裸露。石棺形制为长方形竖穴板石立砌墓,现场采集戳点纹夹砂陶壶1个,手制、敞口、直径、鼓腹。从石棺与器物形制判断,该墓群为西团山文化遗存。2013年,被列为第六批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面佛遗址[Bāmiànfó Yízhǐ]
位于烟筒山镇振兴村振兴东1千米处。山名八面佛山,屯因山名。有八面石佛幢1座,形如塔,由5块雕琢不细的花岗岩组成,立于埋深的基石上。幢高1.7米,5层8面,每面均雕有佛像。幢顶层高32厘米,宽40厘米,呈帽状。虽凿工粗糙,但线条粗犷;第二层高25厘米,周长2.7厘米,八面皆呈檐状,刻有流水纹。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磐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利屯西山遗址[Shènlìtún Xīshān Yízhǐ]
位于磐石市驿马镇河北村胜利西山南坡200米处。2008年11月,文物普查期间在遗址冲沟里采集石器15件。根据出土器物判断该遗址为青铜时期的西团山文化类型。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磐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魏大沟遗址[Wèidàgōu Yízhǐ]
位于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西北约1.5千米的大屁股山南坡。1959年春,当地群众在遗址东南20米处犁地时,曾拾到一件完整石矛,为青田角质岩磨制而成。该石矛现存放于吉林市博物馆。2013年,市政协文史办相关人员对该遗址进行复查时,征集出土石器3件。据地面散存的文物标本和出土的石器分析,该遗址属于西团山文化类型。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磐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沟屯东山遗址[Xiǎonángōutún Dōnshān Yízhǐ]
位于磐石市烟筒山镇瓜地村小南沟屯的南山山顶平岗。遗址地表散落大量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锄及石器半成品,陶纺轮、陶器残片等。陶器为泥质红陶,火候低。在地表发现大量红烧土及被烧过的石头,属西团山文化类型聚落址。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磐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太古城[Fùtài Gǔchéng]
位于黑石镇富太河村南白石砬子西侧300米处。富太古城,又称那丹佛勒城,亦称白石砬子古城。以所在地命名。城址南0.5千米处,辉发河自西向东流过;西部富太河,东部都力河皆南流入辉发河。古城即建于这三面环水,似半岛状的台地上。城为方形,南、西、北三面城墙长42米,东墙稍长,为43米。城门在东面,城墙为沙石,土筑成,底宽为5.5米,最宽处6米,顶宽1~2米不等,最高3米,最低2米。南西北三面均有护城壕,壕宽8米,深3.5米。城外西北角距城5米处有一枯井。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