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锅盔村-磐石市地名志

锅盔村-磐石市地名志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委员会驻锅盔,因驻地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太平甲、锅盔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锅盔村、太平乡锅盔保。1960年为锅盔大队。1984年改为锅盔村。辖锅盔、中立、中富、连家、西帽山、大帽山、朝阳7个屯。锅盔[Guōkuī]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南7.5千米。在锅盔山附近,故名。清光绪二十四年成屯,曾名锅盔山屯。1912年简称锅盔屯。地处小锅盔山东南脚下,中富河北沟头,沿谷两侧呈两个长方形聚落。

锅盔村-磐石市地名志

锅盔村[Guōkuī Cūn]

宝山乡辖村。位于宝山乡中东部。村民委员会驻锅盔,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信诚乡太平村。东北沦陷时期,为太平甲、锅盔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锅盔村、太平乡锅盔保。1958年为靠山乡锅盔高级社。1960年为锅盔大队。1984年改为锅盔村。地处丘陵地带,中富河河北为低山丘陵,小锅盔山海拔602米,大锅盔山海拔651米,是境内最高点;河南多低丘。土壤大部为灰棕土和白浆土。辖锅盔、中立、中富、连家、西帽山、大帽山、朝阳7个屯。各屯沿中富河狭长山谷两侧分布。面积23.3平方千米。635户,2670人,其中朝鲜族3人,满族26人。耕地面积940公顷,其中水田120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境内森林面积130公顷,其中人工林110公顷。有医疗诊所3处。有蛋鸡养殖场、肉牛养殖场各1处。黑河至大连公路从境内西部通过。

锅盔[Guōkuī]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南7.5千米。属锅盔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在锅盔山附近,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有潘姓定居于此,相继有阎姓迁此开设油坊,俗名阎家油坊。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成屯,曾名锅盔山屯。1912年简称锅盔屯。地处小锅盔山南麓,中富河右岸,坡地,沿乡路呈长方形聚落。202户,805人。耕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田80公顷。有医疗诊所1处。屯西北纸坊沟有高句丽时期古城堡遗址。

中立[Zhōnglì]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5千米。属锅盔村。距田家、锅盔、中富三屯大致相等,又处三屯中间,故名。1944年建屯,因朱姓住此最早,曾名朱家沟。后改为今名。地处小锅盔山东南脚下,中富河北沟头,沿谷两侧呈两个长方形聚落。38户,170人。耕地面积45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

中富[Zhōngfù]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6.6千米。属锅盔村。屯处山沟中间,取富裕之意,故名。光绪八年(1882年)有程、赵等姓住此。1935年并屯。1947年改为今名。地处中富河左岸,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10户,494人。耕地面积138公顷,其中水田25公顷。

连家[Liánjiā](www.daowen.com)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0.5千米。属锅盔村。因连姓人家较多而得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连姓等户住此。1936年并屯时命名。地处挡石河右岸,帽山东北脚下,沿坡呈长方形聚落。31户,114人。耕地面积31公顷,全为旱田。

西帽山[Xīmàoshān]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8.5千米。属锅盔村。位于帽山西侧,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史、潭姓等散居于此,俗称史家街。1935年并屯时改称今名。地处帽山西北脚下,沟谷地,沿坡呈长方形聚落。48户,221人。耕地面积65公顷,其中水田5公顷。

大帽山[Dàmàoshān]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9.2千米。属锅盔村。位于西帽山屯东侧,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有散户。1915年成屯,借山名屯。1935年并屯时曾名东帽山屯,后改为今名。地处帽山北麓,沟谷地,沿乡村路呈长方形聚落。95户,428人。耕地面积147公顷。全为旱田。

朝阳[Cháoyáng]

位于宝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8千米。属锅盔村。位于朝阳坡地,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张姓于此定居。1935 年并屯时改为今名。地处大顶子山南麓,挡石河右岸,河谷地,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14户,438人。耕地面积116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