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朝阳山镇陆大院村介绍及地理位置

朝阳山镇陆大院村介绍及地理位置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大院村[Lùdàyuàn Cūn]朝阳山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陆大院,因驻地得名。1961年为陆大院大队。1984年改称陆大院村。辖陆大院、六马架、大灰堆3个屯。面积15.9平方千米。境内森林面积80公顷,其中人工林15公顷,灌木林4公顷。陆大院[Lùdàyuàn]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山东北2千米。有陆姓在此定居,故名。清咸丰九年称陆大院。清光绪八年有户开垦,称大灰堆子。主产玉米、大豆、水稻。

朝阳山镇陆大院村介绍及地理位置

陆大院村[Lùdàyuàn Cūn]

朝阳山镇辖村。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东北1.9千米。村民委员会驻陆大院,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朝阳山乡朝阳山村。东北沦陷时期,为朝阳甲、朝阳山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朝阳山村、朝阳保。1958年为朝阳山高级社。1961年为陆大院大队。1984年改称陆大院村。地属丘陵,朝阳山河、德胜沟河于村西南汇合。土壤多为白浆土。辖陆大院、六马架、大灰堆3个屯。面积15.9平方千米。312户,1009人。耕地面积396公顷,其中水田148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6000吨。境内森林面积80公顷,其中人工林15公顷,灌木林4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2座。

陆大院[Lùdàyuàn]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山东北2千米。属陆大院村。村民委员会驻此。有陆姓在此定居,故名。清咸丰九年(1859年)称陆大院。1935 年归屯,沿用原名。地处朝阳山河、德胜沟河之间,河间平地,沿公路北侧成长方形聚落。122户,443人。耕地面积131公顷,其中水田52公顷。

六马架[Liùmǎjià](www.daowen.com)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山北2.5千米。属陆大院村。最早定居者刘、李两户各盖一座马架,住6口人家,故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刘、李姓等户居此,称“六马架”。1936年成屯,仍沿用此名。地处青顶山东部,朝阳山东河右岸,坡地,沿乡村路呈长方形聚落。90户,367人。耕地面积127公顷,其中水田54公顷。有小Ⅰ型水库1座。

大灰堆[Dàhuīduī]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千米。属陆大院村。传说当年占荒户胡姓门前倒灰成大堆,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有户开垦,称大灰堆子。1934年建屯,仍取原名。1966年曾名“革命屯”,两年后恢复原名大灰堆。地处横山西北部,德胜沟河左岸,坡地,沿乡路呈长方形密集式聚落。72户,356人。耕地面积138公顷,其中水田42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有塘坝1座。

大灰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