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家炉村的位置、历史和产量

张家炉村的位置、历史和产量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家炉村[Zhāngjiālú Cūn]朝阳山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张家炉,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恭行乡大安村。解放战争时期,为大安村、草庙子保。1984年改称张家炉村。辖张家炉、北小、赵家街3个屯。2014年粮豆总产量4000吨。境内森林面积50公顷,其中人工林20公顷。张家炉[Zhāngjiālú]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5.8千米。因小于张家炉屯,故名。后又改称张家炉北小屯,简称北小屯。赵姓人家最早在此定居,故名。

张家炉村的位置、历史和产量

张家炉村[Zhāngjiālú Cūn]

朝阳山镇辖村。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东南15.5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张家炉,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恭行乡大安村。东北沦陷时期,为草庙子甲、草庙子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大安村、草庙子保。1958年为草庙子乡大安高级社。1962年为大安大队。1984年改称张家炉村。地属丘陵地带,北部多山岭、南部为河谷平地,土壤多为白浆土,有部分水稻土。辖张家炉、北小、赵家街3个屯。面积9.3平方千米。195户,910人。耕地面积260公顷,其中水田42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4000吨。境内森林面积50公顷,其中人工林20公顷。有小Ⅰ型水库1座。有医疗诊所文化室各1处。

张家炉[Zhāngjiālú]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5.8千米。属张家炉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张家在此开铁匠炉,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张姓在此垦荒。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形成屯落,片名大炕屯。1936年并屯,命名张家炉屯。地处草庙子河北岸,赵家街水库西1千米处,居丘陵地段,沿乡路西侧建成不规整的长方形聚落。131户,650人。耕地面积150公顷,其中水田20公顷。

北小[Běixiǎo](www.daowen.com)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4.8千米。属张家炉村。因小于张家炉屯,故名。1943年建屯,曾名小张家炉。后又改称张家炉北小屯,简称北小屯。地处草庙子河支流沟源,岗坡地,沿岗呈带状聚落。21户,102人。耕地面积50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

赵家街[Zhàojiājiē]

位于朝阳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4.5千米。属张家炉村。赵姓人家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赵友民等8户在此散居开荒。1936年并屯,以姓名屯。地处草庙子河右岸,坡地,沿坡呈带状聚落。43户,168人。耕地面积60公顷,其中水田12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