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磐石市地名志:安山村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磐石市地名志:安山村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为安山大队。1984年改为安山村。地处安山河上游,地属丘陵带,岗地较多。辖杏树、安山、北甸子、小北、水葫芦5个屯。村民委员会驻此。地处杏树顶子山北麓,安山河支流右侧,河谷缓坡地,沿乡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安山[nshān]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0.2千米。因屯北一山,形似马鞍,称马鞍山,屯因山名,后讹传“鞍”为“安”字。地处安山河下游左岸,坡地,沿乡村路北侧呈带状聚落。

磐石市地名志:安山村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安山村[Ānshān Cūn]

松山镇辖村。位于松山镇西南部。村民委员会驻杏树,因辖屯得名。1912年属四区黑石乡黑石村。东北沦陷时期,属蛤蟆沟甲、水葫芦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人和村、游击区。1958年为人和高级社。1960年为安山大队。1984年改为安山村。地处安山河上游,地属丘陵带,岗地较多。土壤多为灰棕壤,并有少量冲积土、水稻土。辖杏树、安山、北甸子、小北、水葫芦5个屯。面积23.1平方千米。421户,1653人,其中满族56人。耕地面积420公顷,其中水田70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3600吨。境内森林面积320公顷,其中人工林86公顷。栽植人参3000平方米。有小Ⅱ型水库2座,塘坝12座。有医疗诊所1处。通公路。

杏树[Xìngshù]

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1千米。属安山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屯南有一山,多杏树,曾名杏树顶子,借山名屯。1936年已有多户在此垦殖。1937年成屯。地处杏树顶子山北麓,安山河支流右侧,河谷缓坡地,沿乡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37户,497人。耕地面积159公顷,其中水田22公顷。栽植人参3000平方米。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3座。通公路。

安山[Ānshān]

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0.2千米。属安山村。因屯北一山,形似马鞍,称马鞍山,屯因山名,后讹传“鞍”为“安”字。1936年赵姓迁此垦殖。1937年成屯。地处马屁股山南麓,岗平地,沿乡路两侧呈方形聚落。55户,247人。耕地面积65公顷,其中水田10公顷。有塘坝1座。

北甸子[Běidiànzi](www.daowen.com)

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2千米。属安山村。因屯北有一片大草甸子,故名。1961年建屯。地处安山河下游左岸,坡地,沿乡村路北侧呈带状聚落。37户,168人。耕地面积39公顷,其中水田13公顷。有塘坝3 座。

小北[Xiǎoběi]

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3.2千米。属安山村。因位于水葫芦屯北,屯又小,故名。1962年由水葫芦屯迁户居此。1965年成屯。地处安山河中游左岸,沿西坡呈长方形聚落。63户,287人。耕地面积56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有塘坝1座。

水葫芦[Shuǐhúlu]

位于松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3.5千米。属安山村。因有一老人在此做葫芦形木水瓢谋生,故名。1937年有刘姓等户迁此成屯,俗称水葫芦窝铺,后简化为今名。地处安山河中下游右岸,沿坡呈长方形聚落。129户,454人。耕地面积101公顷,其中水田21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4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