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磐石市地名志:二道炕村简介

磐石市地名志:二道炕村简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委员会驻二道炕,因驻地得名。1984年改称二道炕村。辖二道炕、河北、头道岗、三道岗、新发、清泉6个屯。从茨芽顶子往西排列,屯位于第二道岗岭上,后讹传为二道炕。地处二道炕河右岸,台地,沿乡路南北两侧呈棋盘式方形聚落。因处二道炕河北岸,故名。地处大双顶子山西侧,二道炕河左岸,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带状聚落。三道岗[Sāndàogǎng]三道岗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3.5千米。

磐石市地名志:二道炕村简介

二道炕村[Èrdàokàng Cūn]

吉昌镇辖村。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西北13.4千米。村民委员会驻二道炕,因驻地得名。1912年属双阳县。东北沦陷时期,属双阳县土顶子。解放战争时期,为孟家村、双阳县土顶子。1958年为二道炕高级社。1960年为二道炕大队。1984年改称二道炕村。地属丘陵,南有头道岗、二道岗、三道岗3条低岗,多平地,北有二道炕河流过,沿河有少量平地,土壤多为灰棕壤和白浆土。辖二道炕、河北、头道岗、三道岗、新发、清泉6个屯。面积23平方千米。437户,1562人,其中满族155人,蒙古族1人。耕地面积570公顷,其中水田164公顷。主产玉米水稻大豆。2014年粮豆总产量3472吨。境内森林面积949公顷,其中人工林108公顷。有塘坝5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二道炕[Èrdàokàng]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3.6千米。属二道炕村。村民委员会驻此。从茨芽顶子往西排列,屯位于第二道岗岭上,后讹传为二道炕。清咸丰年间(1858—1861年)有8户散居于此,俗名八家子。1934年并屯。地处二道炕河右岸,台地,沿乡路南北两侧呈棋盘式方形聚落。201户,693人。耕地面积261公顷,其中水田67公顷。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河北[Héběi]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2.6千米。属二道炕村。因处二道炕河北岸,故名。清光绪年间(1885—1895年)陈姓于此开粉坊,俗名陈家粉坊。1932年房舍被日军烧光,住户流落到二道炕屯。1947年重新建屯。地处大双顶子山西侧,二道炕河左岸,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带状聚落。50户,220人。耕地面积57公顷,其中水田14公顷。

头道岗[Tóudàogǎng]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4千米。属二道炕村。屯址按地貌从茨芽顶子山往西排列为第一道岗,故名。清同治末年(1874年)有户。1932年房屋被日军烧毁。1937年并屯。地处二道炕河上游左岸,缓坡地,沿乡路两侧呈长方形密集式聚落。113户,330人。耕地面积124公顷,其中水田49公顷。(www.daowen.com)

三道岗[Sāndàogǎng]

三道岗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3.5千米。属二道炕村。因地处茨芽顶子山西数第三道岗岭上,故名。清光绪初年(1875—1885年)有农户。1937年并屯。地处二道炕河上游,山间沟头,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多边形聚落。40户,174人。耕地面积78公顷,其中水田28公顷。

新发[Xīnfā]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1.7千米。属二道炕村。取新兴发达之意,故名。清光绪年间(1888年)有散户。1932年房舍被日军烧毁。1944年重新建此屯,曾名亮水川。1953年改为现名。地处小旺山北麓,沟头坡地,呈带状密集式聚落。21户,92人。耕地面积30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

清泉[Qīngquán]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3千米。属二道炕村。1978年由新发屯迁户在此建屯,原名跟腚沟。后因屯名不雅,1985年以屯中有两泉眼,泉水清澈透明,改为清泉屯。位于亮水川东部山间沟谷缓坡上,沿乡村路呈带状聚落。北邻板凳河,临近新发。13户,46人。耕地面积18公顷,其中水田2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