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泉村磐石市地名志:位置、历史与特点

三泉村磐石市地名志:位置、历史与特点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泉村[Sānquán Cūn]吉昌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三泉东,因驻地得名。1984年三泉生产大队改称三泉村。地属半丘陵,西南高,东北低,三泉河注入汶水河。辖三泉东、三泉西、西沟、片石、小长崴子5个屯。因位于三泉西屯之东,故名。1935年并屯,因屯中有三个泉眼,常年流水,严冬不冻,故名三泉,亦称三大泉眼。1947年改为三泉西屯。因位于三泉西侧马鞍山北麓沟头,故名。地处汶水河左岸,三面环低丘,沿公路两侧呈梯形聚落。

三泉村磐石市地名志:位置、历史与特点

三泉村[Sānquán Cūn]

吉昌镇辖村。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西北8.9千米。村民委员会驻三泉东,因驻地得名。1984年三泉生产大队改称三泉村。地属半丘陵,西南高,东北低,三泉河注入汶水河。多岗坡地,土壤以灰棕壤为最多,余为白浆土、水稻土。辖三泉东、三泉西、西沟、片石、小长崴子5个屯。面积16.5平方千米。409户,1650人,其中蒙古族2人,朝鲜族10人,满族198人。耕地面积450公顷,其中水田90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3250吨。境内森林面积789公顷,其中人工林775公顷。有医疗诊所1处,小学1所。全村有2个养牛场、2个养猪场、2个养鸡场、2个养峰蜂户、2个养鹿户、1个养鸭场。有硅灰石矿1处。

三泉东[Sānquándōng]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8.8千米。属三泉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位于三泉西屯之东,故名。清道光年间(1835—1845年)有散户。1937年并屯。地处汶水河始流左岸平岗南,缓坡地,沿乡路两侧呈矩形复合式聚落。157户,656人。耕地面积173公顷,其中水田27公顷。

三泉西[Sānquánxī]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9千米。属三泉村。位于三泉屯西侧,故名。清道光六年(1826年)刘姓等3户在此开荒。1935年并屯,因屯中有三个泉眼,常年流水,严冬不冻,故名三泉,亦称三大泉眼。1947年改为三泉西屯。地处蛤蚂岭东南麓,坡地,沿乡路呈狭长“Y”字形聚落。176户,720人。耕地面积156公顷,其中水田22公顷。

西沟[Xīgōu](www.daowen.com)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9.7千米。属三泉村。因位于三泉西侧马鞍山北麓沟头,故名。1912年有农户。1931年房屋被日军烧毁。1942年重新建屯为三泉西沟。沿乡村路呈长方形聚落。14户,57 人。耕地面积17公顷,全为旱田。

片石[Piànshí]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8.7千米。属三泉村。名称来源有二:一说屯南山出片石;二说山地多石头,有长条石带,叫片石溜,后讹传,为片石流。清光绪末年(1908年)有农户,后逐渐成屯,故名片石流。地处花曲顶子山南麓,沟谷坡地,弧形聚落。18户,47人。耕地面积22公顷,其中水田1公顷。

小长崴子[Xiǎochángwǎizi]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8.7千米。属三泉村。因聚落建在一条较长的小山崴子中,故名。清道光七年(1827年)有张、吴姓等在此垦殖。1936年并屯。地处汶水河左岸,三面环低丘,沿公路两侧呈梯形聚落。44户,170人。耕地面积82公顷,其中水田41公顷。吉昌镇第三小学驻此。明城至孟家公路经此,有客运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