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村[Wènshuǐ Cūn]
吉昌镇辖村。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西北5.4千米。村民委员会驻双泉,因辖屯得名。1912年属六区文会乡。东北沦陷时期,为双泉甲、汶水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汶水村、汶水保。1958年为汶水高级社、长崴子管理区。1960年为汶水大队。1984年改称汶水村。地属低丘,多坡地,土壤以灰宗壤居多,余为水稻土。辖双泉、汶水、双泉东、果园、西沟5个屯。面积11.1平方千米。461户,1772人,其中蒙古族12人,满族142人。耕地面积398公顷,其中水田52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3102吨。境内森林面积363公顷,其中人工林163公顷。有医疗诊所2处。
双泉[Shuāngquán]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7千米。属汶水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取泉眼之意,故名。清同治年间(1865—1875年)有郭姓等户于此占荒,俗名郭家屯。1935年并屯,因屯南有两个大泉眼,四季流水不息,曾名双泉眼,后简称双泉。地处大顶子山西麓,汶水河右岸,坡地,沿公路两侧呈三角形聚落。165户,622人。耕地面积133公顷,其中水田16公顷。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2处。屯北山有石棺墓一处。明城至孟家公路经此。
汶水[Wènshuǐ]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7.1千米。属汶水村。因位于汶水河流域,故名。清道光年间(1824—1844年)有冯姓等6户散居,俗名冯大院,亦称冯家街。1936年并屯,因屯附近有2里长河崴子,流水平稳,曾名汶水中屯,后简称汶水屯。地处鹿圈山南麓,汶水河左岸,沟谷平地,沿公路两侧呈方形聚落。132户,564人。耕地面积122公顷,其中水田30公顷。明城至孟家公路由屯中通过。屯北山有西团山类型古文化遗址。
双泉东[Shuāngquándōng](www.daowen.com)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6千米。属汶水村。位于泉眼东侧,故名。清咸丰年间(1855—1862年)有王姓等4户散居于此。1932年居民住宅被日军烧毁。1937年建屯。因王某能说会唱,俗名王唱屯,亦称东双泉眼。1947年更为现名。地处大顶子山北麓沟头右侧,呈长方形聚落。126户,430人。耕地面积104公顷,其中水田6公顷。
果园[Guǒyuán]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6.9千米。属汶水村。地处果树园,故名。1976年建屯,曾名汶水西沟屯。后于沟里建立果树园,改为今名。地处汶水河右侧,河谷平地,呈带状聚落。16户,73人。耕地面积16公顷,全为旱田。
西沟[Xīgōu]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6.2千米。属汶水村。因地处双泉西沟里,故名。1930年有农户。1935年并入双泉屯。1963年为便于耕种,由双泉屯迁户重新建屯。地处汶水河右侧口山间谷地,沿坡呈长方形聚落。22户,83人。耕地面积23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