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帽山村[MàoshānCūn]的地理特点与历史发展

帽山村[MàoshānCūn]的地理特点与历史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帽山村[Màoshān Cūn]吉昌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帽山西,因驻地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帽山甲、帽山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帽山村、帽山保。1958年为帽山管理区。1960年为帽山大队。1984年改称帽山村。境内多低山,大帽山海拔580米,为村内高山。地处小帽山西南侧,沟谷地,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位于帽山岭南侧。地处小帽山西南麓,饮马河支流右岸,坡地,沿乡村路东侧呈条状聚落。

帽山村[MàoshānCūn]的地理特点与历史发展

帽山村[Màoshān Cūn]

吉昌镇辖村。位于吉昌镇东南部。村民委员会驻帽山西,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宽裕乡金家村。东北沦陷时期,为帽山甲、帽山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帽山村、帽山保。1958年为帽山管理区。1960年为帽山大队。1984年改称帽山村。境内多低山,大帽山海拔580米,为村内高山。两条山间小溪向北注入饮马河。多岗坡地,土壤属灰棕壤和白浆土。辖帽山西、帽山南、董家、高力岗、岭南5个屯。面积12.3平方千米。420户,1305人,其中朝鲜族3人,满族25人。耕地面积398公顷,其中水田6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415吨。境内森林面积846公顷,其中人工林46公顷。有小Ⅰ型水库1座,塘坝3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帽山西[Màoshānxī]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属帽山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因屯位于帽山西侧,故名。清同治初年(1865年)有赵永和来此开荒。1934年成屯,俗名赵永和屯。1947年建屯,改为今名。地处饮马河(原小黄河)支流左岸,坡地,沿乡路南北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26户,380人。耕地面积106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有小学1所。屯北山有团山子类型文化遗址一处。

帽山南[Màoshānnán]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5千米。属帽山村。因位于帽山之南,故名。清光绪年间(1884—1894年)有户散居。1936年成屯。地处帽山南麓,大、小帽山之间,岗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东西长方形聚落。91户,320人。耕地面积77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

董家[Dǒngjiā](www.daowen.com)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2.8千米。属帽山村。董姓人家最早来此居住。清咸丰末年(1861年)有董姓等户在此散居。1936年成屯,名董家屯。地处饮马河支流左岸,坡地,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41户,180人。耕地面积53公顷,全为旱田。

高力岗[Gāolìgǎng]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属帽山村。“高力”为满语,意为“山槐树”。清同治初年(1870年)有石、孙姓等户在此散居开荒。1915年成屯。1935年并大屯,因屯南有一山岗,名高力岗,以岗名屯。地处小帽山西南侧,沟谷地,沿乡村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40户,445人。耕地面积132公顷,全为旱田。有小Ⅱ型水库1座。

岭南[Lǐngnán]

位于吉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5千米。属帽山村。位于帽山岭南侧。1960年帽山大队在此建猪场。1964年迁户成屯,名猪场屯。1964年因名不雅,后改为今名。地处小帽山西南麓,饮马河支流右岸,坡地,沿乡村路东侧呈条状聚落。22户,90人。耕地面积30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