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村[Tōngtiān Cūn]
呼兰镇辖村。位于呼兰镇东南部。村民委员会驻下通天,因驻地得名。1912年为呼兰乡康乐村。东北沦陷时期,为柳树甲、小呼兰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小呼兰村、柳树保。1958年为柳树河乡柳树河子高级社。1961年为通天大队。1984年改称通天村。地属丘陵,两条小溪注入柳树河,多山坡地。土壤多为白浆土和灰棕壤。辖上通天、蛤蟆塘、下通天3个屯。面积15.4平方千米。165户,466人,其中蒙古族2人,满族15人。耕地面积186公顷,其中水田53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2000吨。境内森林面积1090公顷,其中人工林130公顷。有塘坝28座。有医疗诊所1处。
下通天[Xiàtōngtiān]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2.75千米。村民委员会驻此。属通天村。因屯处通天沟东坡,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王姓在此立户,1936年并屯。地处通天沟东侧,沟谷坡地,沿坡呈东西长方形聚落。60户,167人。耕地面积64公顷,其中水田13公顷。有塘坝1座。
上通天[Shàngtōngtiān](www.daowen.com)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3千米。属通天村。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王、郭姓等于此开荒。1936年并屯,名通天沟,亦称西通天沟。“通天”一说为满语“洞天”的转音,意为野猪食;一说,在陈巴岭南,远望屯址,平坦、开阔,恰似通往天际,故名。地处老范大山东南麓,通天沟沟头,平岗地,沿乡村路呈块状聚落。52户,124人。耕地面积54公顷,其中水田16公顷。主产玉米、大豆。宜植药材。有村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蛤蟆塘
蛤蟆塘[Hámatáng]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1.25千米。属通天村。传说早年有人在河塘淘金掏出一只金蛤蟆,故称蛤蟆塘。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姜姓于此定居,后逐渐成屯。1936年并屯,称蛤蟆塘屯。地处黑石头山西北麓,蛤蟆塘沟中,坡地,呈方形聚落。53户,175人。耕地面积68公顷,其中水田24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