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二道村,呼兰镇辖村,历史演变与地理特点

二道村,呼兰镇辖村,历史演变与地理特点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道村[rdào Cūn]呼兰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罗家,因二道河子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二道河子甲、二道河子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二道河子村、二道河子保。1958年为苇塘乡二道河子高级社。1961年为二道河子大队。1984年改称二道村。地处罗家北大山南麓,东二道河子与东西其支流交汇处,沟谷平地,沿乡村路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1936年并屯,曾名东二道河子。后与下游大王油坊同姓,故冠以小字相别。

二道村,呼兰镇辖村,历史演变与地理特点

二道村[Èrdào Cūn]

呼兰镇辖村。位于呼兰镇东部偏北。村民委员会驻罗家,因二道河子得名。1912年为呼兰乡呼兰村。东北沦陷时期,为二道河子甲、二道河子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二道河子村、二道河子保。1958年为苇塘乡二道河子高级社。1961年为二道河子大队。1984年改称二道村。境内属低山丘陵,山岭环绕,以山地为主,沟川交汇处为平地。土壤多为灰棕壤,余为水稻土。辖罗家、新立、小王油坊、宁家4个屯。面积23平方千米。316户,1107人,其中满族5人。耕地面积636公顷,其中水田44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6780吨。境内森林面积1664公顷,其中人工林34公顷。有塘坝2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罗家[Luójiā]

罗家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属二道村。村民委员会驻此。罗姓人家最早来此定居,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罗、王、魏、侯姓等10余户散居沟内,原名罗家屯。1935年并屯,曾名二道河子屯。1947年恢复原名。地处罗家北大山南麓,东二道河子与东西其支流交汇处,沟谷平地,沿乡村路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134户,501人。耕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田15公顷。有村小学、诊所驻此。

新立[Xīnlì](www.daowen.com)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5.25千米。属二道村。取新建立之意,故名。1935年仅有4户人家,1947年形成屯落,命名新建。地处东二道河子右侧,沟谷坡地,沿坡呈方形聚落。44户,124人。耕地面积86公顷,其中水田11公顷。

小王油坊[Xiǎowángyóufáng]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属二道村。王姓于此开油坊,故名。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有罗、王、魏姓等10余散户在此定居。1936年并屯,曾名东二道河子。后与下游大王油坊同姓,故冠以小字相别。地处东二道河子上游右岸,国旗山东麓,沟谷坡地,沿乡路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87户,312人。耕地面积144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

宁家[Nìngjiā]

位于呼兰镇人民政府驻地东4千米。属二道村。宁姓人家最早来此定居,故名。清同治四年(1865年)有宁姓定居,曾用树木围成趟子,中间挖有陷阱捕捉野生动物,俗名宁家趟子。1937年改称宁家屯。地处宁家东山西坡,铁路西侧,沟谷缓坡地,沿乡村路呈东西向长方形聚落。51户,170人。耕地面积94公顷,其中水田15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