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二道甸子村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二道甸子村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沦陷时期,为石嘴保向阳甲、二道甸子区划所。1984年改称二道甸子村。辖二道甸子、杏树、东南山、双鸭子4个屯。二道甸子二道甸子[rdàodiànzi]位于驿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西5千米。二道甸子和小烟筒山村民委员会驻此。因屯东西有大草甸子,故名。地处鞭杆顶子山东麓,驿马河左岸,河谷平地,沿公路两侧呈方形聚落。长春至大蒲柴河公路与磐石至二道甸子公路在屯北相接。1936年并屯时,以山名屯,仍名双鸭子屯。

二道甸子村的历史和地理情况

二道甸子村[Èrdàodiànzi Cūn]

驿马镇辖村。位于驿马镇西南部。村民委员会驻二道甸子,因驻地得名。1912年属宽容乡石河村。东北沦陷时期,为石嘴保向阳甲、二道甸子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二道甸子村、二道甸子保。1958年为二道甸子高级社。1960年为二道甸子大队。1984年改称二道甸子村。地处低山丘陵区,南高北低,西有鞭杆顶子山,南有松顶子山和双鸭岭,北部4条山间小溪注入驿马河,沿河多平地,余为坡地。土壤多为灰棕壤,余为水稻土。辖二道甸子、杏树、东南山、双鸭子4个屯。总面积21.67平方千米。567户,1663人,其中满族6人。耕地面积561公顷,其中水田109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404吨。境内森林面积57公顷,其中人工林14公顷。有塘坝2座。有小学1所,文化室1处,医疗诊所3处。

二道甸子

二道甸子[Èrdàodiànzi]

位于驿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西5千米。属二道甸子村。二道甸子和小烟筒山村民委员会驻此。因屯东西有大草甸子,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垦殖。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屯,改为今名。地处鞭杆顶子山东麓,驿马河左岸,河谷平地,沿公路两侧呈方形聚落。232户,632人。耕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水田60公顷。长春至大蒲柴河公路与磐石至二道甸子公路在屯北相接。有医疗诊所2处。

杏树[Xìngshù](www.daowen.com)

位于驿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西5.3千米。属二道甸子村。此地多杏树,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有刘姓定居于此,后由鞭杆顶子、老末沟迁户于附近散居。九一八事变时,大部分住户迁走。1936年并屯,改为今名。地处鞭杆顶子山东南麓,杏树沟西侧,沿坡呈长方形聚落。239户,634人。耕地面积228公顷,其中水田24公顷。

东南山[Dōngnánshān]

位于驿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千米,地处东南山屯。属二道甸子村。位于南山的东侧,故名。1947年建屯。22户,60人。耕地面积29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

双鸭子[Shuāngyāzi]

位于驿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8千米。属二道甸子村。地名来源:一说源于山形,二说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因双鸭岭左右各有一山峰,两座山峰呈“Y”字形,故名双丫子,后讹变为双鸭山;另说,双丫为满语“生家”的音转,含义“坡”或“山额”,意为坡度大的陡山,亦称大坡山。1912年始垦,有孙、陈姓等户散居于此。1936年并屯时,以山名屯,仍名双鸭子屯。地处双鸭岭北麓,沟谷坡地,呈L形聚落。74户,336人。耕地面积99公顷,其中水田9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