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间房村
六间房村[Liùjiānfáng Cūn]
石嘴镇辖村。位于石嘴镇中部偏北。村民委员会驻蛤蟆塘,因辖屯得名。1912年属敏学乡松嘴村。东北沦陷时期,为石嘴保松嘴甲、东来村六间房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六间房村、六间房保。1958年为东来乡六间房高级社。1962年为六间房大队。1984年改称六间房村。地属丘陵区,辖屯分布于东西向狭长地带,多土岭坡地,富太河从村中部向南流过,土壤为白浆土。辖蛤蟆塘、六间房、圈岭、三间房、马家趟、六间房东沟、小蛤蟆塘7个屯。面积19.3平方千米。305户,1235人,其中回族3人,满族5人。耕地面积378公顷,其中水田41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4400吨。境内森林面积850公顷,其中人工林250公顷。有医疗诊所、透闪石场各1处。磐石至二道甸子公路经此。
蛤蟆塘[Hámatá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3千米。属六间房村。地处石嘴岭下,泥沼水塘内多蛤蟆,故名。清光绪年间(1890—1895年)有散户,后逐渐成屯。1935年并屯,曾名石嘴蛤蝼塘。1947年恢复原名。地处富太河东沟,小红石砬子山北麓,坡地,沿乡村路呈长方形聚落。村民委员会驻此。100户,400人。耕地面积120公顷,其中水田16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1座。
六间房[Liùjiānfá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北2千米。属六间房村。卜、赵二户最早建房六间,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年)牛姓等户在此定居,后形成屯落。1932年称为六间房屯。1936年并屯。地处富太河上游,河谷平地,沿公路两侧呈长方形密集式聚落。102户,408人。耕地面积104公顷,其中水田84公顷。有医疗诊所1处。
圈岭[Quānlǐ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千米。属六间房村。屯被岗岭环抱,故名。1938年仅有周姓1户住此种菜为生。1956年成屯命名。三面环岗,岗坡地,呈带状聚落。26户,115人。耕地面积 41公顷,其中水田6公顷。(www.daowen.com)
三间房[Sānjiānfá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3千米。属六间房村。卜姓在此建房三间,故名。1940年称为三间房。1945年形成屯落命名。地处亮宝台山东北麓,沟谷坡地,沿山麓呈散列式带状聚落。15户,62人。耕地面积31公顷,全为旱田。
马家趟[Mǎjiātà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9千米。属六间房村。屯原有马姓于此狩猎,故名。清光绪年间(1884—1890年)称为马家趟子。1935年建屯命名。地处松顶子山西南麓,沟谷坡地,沿坡呈带状聚落。23 户,105人。耕地面积18公顷,全为旱田。
六间房东沟[Liùjiānfáng Dōnggōu]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千米。属六间房村。位于六间房东边沟里,故名。1975年由六间房屯析置为六间房东沟屯。地处松顶子山西南麓,岗坡地,沿山坡呈带状聚落。29户,110人。耕地面积41公顷,其中水田5公顷。主产玉米、大豆。
小蛤蟆塘[Xiǎohámatáng]
位于石嘴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5千米。属六间房村。因屯处蛤蟆塘东沟里,故名。1950年建屯命名。地处南大岭山西麓,四面环山,沿岗呈方形聚落。10 户,35人。耕地面积24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