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蛤蚂村的历史与地理情况

蛤蚂村的历史与地理情况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蛤蚂村[Hámǎ Cūn]明城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蛤蚂,因驻地得名。解放战争时期,为蛤蟆河村、明城乡蛤蟆河保。1961年为蛤蟆大队。1984年改称蛤蚂村。辖蛤蚂、大崴子、余庆3个屯。境内森林面积62公顷,其中人工林7公顷。蛤蚂[Hámǎ]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9.2千米。地处蛤蟆河左岸,大红石砬子山东麓,沿公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是1932年5月7日蛤蟆河子农民反日锄奸大暴动的发生地。

蛤蚂村的历史与地理情况

蛤蚂村[Hámǎ Cūn]

明城镇辖村。位于明城镇南部。村民委员会驻蛤蚂,因驻地得名。1912年分属二区忠义、宽厚、宽裕乡。东北沦陷时期,为杏树泉子保蛤蟆河子甲、明城乡蛤蟆河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蛤蟆河村、明城乡蛤蟆河保。1958年为蛤蟆河乡蛤蟆河高级社。1961年为蛤蟆大队。1984年改称蛤蚂村。地属半丘陵,东、南、西三面较高。南部马鬃岭海拔706米,东部大屁股山海拔571米,西部大红石砬子山海拔589米,均为界山,中间为蛤蟆河谷地,余为丘陵地,土壤多为灰棕壤和白浆土。辖蛤蚂、大崴子、余庆3个屯。面积19.5平方千米。310户,1200人。耕地面积376公顷,其中水田22公顷。主产玉米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7000吨。境内森林面积62公顷,其中人工林7公顷。有小Ⅱ型水库1座,塘坝1座。有小学1所,医疗诊所1处。

蛤蚂[Hámǎ]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9.2千米。属蛤蚂村。村民委员会驻此。屯边有蛤蟆河,因河得名。清光绪年间有户开垦。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屯。地处蛤蟆河左岸,大红石砬子山东麓,沿公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82户,720人。耕地面积199公顷,其中水田11公顷。有小学1所。是1932年5月7日蛤蟆河子农民反日锄奸大暴动的发生地。

大崴子[Dàwǎizi](www.daowen.com)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0.9千米。属蛤蚂村。取位于大红石砬子山南麓沟头小崴子中之意,故名。1917年前有户散居。1937年有孙江在此建屯,因屯处小崴子中,俗名孙江大崴子,后简称大崴子。地处大红石砬子山南麓沟头,坡地,沿乡村路呈带状聚落。60户,255人。耕地面积107公顷,其中水田7公顷。

余庆[Yúqìng]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2千米。属蛤蚂村。余庆最早来此定居开荒,故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屯。1912年成屯,以姓氏名屯。地处大屁股山西南脚下,蛤蟆河河源,沿铁路东侧呈长方形聚落。68户,225人。耕地面积70公顷,其中水田4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