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磐石市地名志:联合村的介绍及地理特点

磐石市地名志:联合村的介绍及地理特点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村[Liánhé Cūn]明城镇辖村。村民委员会驻石山村联合附近,因驻地得名。东北沦陷时期,为吉昌保年治甲、明城村明城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联合村、明城乡明城保。1961年为联合大队。1984年改称联合村。境内森林面积443公顷,其中人工林132公顷。石山[Shíshān]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1.75千米。936 年并屯,以姓名屯。下碾子沟[Xiàniǎnzigōu]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3.8千米。后因在沟口又建一屯,将本屯改为今名。

磐石市地名志:联合村的介绍及地理特点

联合村[Liánhé Cūn]

明城镇辖村。位于明城镇西北部。村民委员会驻石山村联合附近,因驻地得名。1921年分属二区忠义、宽厚、宽裕乡。东北沦陷时期,为吉昌保年治甲、明城村明城区划所。解放战争时期,为联合村、明城乡明城保。1958年为梨树乡梨树高级社。1961年为联合大队。1984年改称联合村。境内南部高,碾子沟西侧多丘陵,前滴达山海拔448.8米,位于村西部,饮马河(原小黄河)在村北部,流经村内河段长4千米,沿河多平地,土壤以灰棕壤居多,有少量白浆土。辖石山、解家街、滴达山、下碾子沟、上碾子沟5个屯。面积16.3平方千米。488户,2318人,其中朝鲜族7人,满族2人。耕地面积409公顷,其中水田136公顷。主产玉米大豆水稻。2014年粮豆总产量6500吨。境内森林面积443公顷,其中人工林132公顷。有塘坝2座。有医疗诊所1处。

石山[Shíshān]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1.75千米。属联合村。因屯北有座小石头山,屯借山名,故名。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有户在此开荒。1936年成屯。地处饮马河(原小黄河)右岸,沿明城至孟家公路两侧呈长方形聚落。181户,772人,全朝鲜族。耕地面积136公顷,全为水田。

解家街[Xièjiājiē]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4千米。属联合村。解姓人家最早来此定居开荒,故名。清咸丰五年(1885年)建屯。936 年并屯,以姓名屯。地处饮马河(原小黄河)右岸,明城至孟家公路两侧,前滴达山东北脚下,河谷平地,沿公路两侧呈两个方形聚落。120户,654人。耕地面积 77公顷,全为旱田。

滴达山[Dīdáshān](www.daowen.com)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5.6千米。属联合村。“滴达”为满语,发音“吉达”,含义为“枪矛”,系指山头似枪矛状。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姓于此垦荒,后逐渐成屯。1935年并屯,屯借山名为滴达山。地处前滴达山西北脚下,饮马河(原小黄河)右岸,山间溪谷沟口,多平地,沿明城至孟家公路两侧平地呈长方形聚落。82户,383人。耕地面积81公顷,全为旱田。

下碾子沟[Xiàniǎnzigōu]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3.8千米。属联合村。取位于上碾子沟下方之意,故名。清同治六年(1867年)葛姓在此定居,因屯后有山,名碾子沟山。1935年并屯,借山名屯。后因在沟口又建一屯,将本屯改为今名。地处明城至孟家公路南侧,碾子沟山南,沿沟谷坡地呈长方形聚落。108户,479人。耕地面积103公顷,全为旱田。

上碾子沟[Shàngniǎnzigōu]

位于明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5千米。属联合村。取位于碾子沟头之意,故名。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汤姓于此定居,因地处沟源,称“上碾沟”,又名团结屯。1937年并屯,改为今名。地处长岗岭东麓碾子沟头,岗坡地,沿山脚呈长方形聚落。50户,208人。耕地面积32公顷,全为旱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